1.區域經濟與宏觀經濟影響分析的概念
1)區域經濟與宏觀經濟影響分析的含義
區域經濟影響分析是指從區域經濟的角度,綜合分析特大型建設項目的建設和運行對特定區域經濟活動的全方麵影響,包括對區域現存的發展條件、經濟結構、城鎮建設、勞動就業、土地利用、生態環境等方麵現實和長遠的影響分析。
宏觀經濟影響分析是指從國民經濟角度出發,綜合分析特大型建設項目的建設和運行對國家宏觀經濟的影響,包括對國民經濟總量的增長、產業結構的調整、生產力的布局、自然資源的開發、勞動就業結構的變化、物價的變化、收入的分配、國家承擔的能力、項目時機選擇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分析等方麵。
2)區域經濟與宏觀經濟影響分析的原則
(1)係統性原則。係統性要求保證係統的主體最優。建設項目自身具有係統性特征,可行性研究的技術與建設方案設計和財務分析就是對項目係統性的設計和評價。但從區域經濟和國民經濟的角度來看,它又是更大係統的一個子係統,所以,要全麵分析項目的經濟性,還要將項目放置在各層次大係統中,分析其對區域或宏觀經濟係統的貢獻。
(2)綜合性原則。特大型建設項目的開發周期長、投入巨大,對區域和宏觀經濟的影響全麵而深遠,這些影響包括產業結構、就業結構、供給結構、消費結構、價格體係和區域經濟結構等。因此必須綜合分析特大型項目的建設對區域經濟和宏觀經濟的影響。
(3)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正是由於特大型建設項目對區域經濟和宏觀經濟的影響的廣泛性,一些方麵的影響是可量化的經濟型效果,另一些方麵卻是無形的難以量化的非經濟型效果,隻有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才能給出一個全麵的評價結論。
3)區域經濟與宏觀經濟影響分析的適用範圍
區域經濟與宏觀經濟影響分析隻有對特大型建設項目才適用,包括:特大型基礎設施項目、資源開發項目、特大型工業企業建設、大規模區域開發、高精尖科技攻關項目、特大型生態環保工程等。特大型項目具有以下特征:
(1)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占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2)工程建設周期長;
(3)人、財、物的投入量大且較集中;
(4)有較大的技術風險,引發關聯產業或新產業群體的發展變化;
(5)對生態和人文環境的影響大;
(6)項目的實施對所在區域或國家的經濟結構、社會結構以及群體利益格局等有較大改變;
(7)項目導致技術進步和技術轉變,引發關聯產業或新產業群體的發展變化;
(8)項目對區域或國家長期財政收支影響較大;
(9)項目的投入或產出對進出口的影響大;
(10)其他對區域經濟或宏觀經濟有重大影響的項目。
2.區域經濟與宏觀經濟影響分析的內容、方法和指標體係
1)區域經濟與宏觀經濟影響分析的內容
區域經濟與宏觀經濟影響分析應立足於項目的實施能夠促進和保障經濟有序高效運行和可持續發展,分析重點應是項目與區域發展戰略和國家長遠規劃的關係。分析內容應包括下列直接貢獻和間接貢獻、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
(1)項目對區域經濟或宏觀經濟影響的直接貢獻通常表現在:促進經濟增長,優化經濟結構,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就業,減少貧困,擴大進出口,改善生態環境,增加地方或國家財政收入,保障國家經濟安全等方麵。
(2)項目對區域經濟或宏觀經濟影響的間接貢獻通常表現在:促進人口合理分布和流動,促進城市化,帶動相關產業,克服經濟瓶頸,促進經濟社會均衡發展,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合理開發、有效利用資源,促進技術進步,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等方麵。
(3)項目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包括:非有效占用土地資源、汙染環境、損害生態平衡、危害曆史文化遺產;出現供求關係與生產格局的失衡,引發通貨膨脹;衝擊地方傳統經濟;產生新的相對貧困階層及隱性失業,對國家經濟安全可能帶來不利影響等。
2)區域經濟與宏觀經濟影響分析的方法
區域經濟與宏觀經濟的影響分析,可將項目的總產出、總投入、資源、勞動力、進出口總額等作為區域經濟或宏觀經濟的增量,通過建立各種既有科學依據,又反映項目特點的經濟數學模型,分別計算“有項目”與“無項目”時的經濟總量指標、經濟結構指標、社會與環境指標及國力適應性指標,並根據有無對比原則進行分析。
常用的經濟數學模型包括經濟計量模型、經濟遞推優化模型、全國或地區投入產出模型、係統動力學模型和動態係統計量模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