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及後評價3(2 / 2)

3)區域經濟與宏觀經濟影響分析的指標體係

對於不同的項目,其目標、內容和所在地區的社會經濟環境不同,項目影響群體不同,項目的社會影響和社會風險不同,社會評價的內容也有所差異。但從總體上看,社會評價主要包括社會影響分析、項目與所在地區的互適性分析和社會風險分析三個方麵的內容。

(1)總量指標

評價特大型建設項目對區域經濟和宏觀經濟影響的總量指標有:增加值、淨產值、社會純收入等指標。

增加值是指項目的建成投產對區域經濟和國民經濟的淨貢獻,即每年形成的國民生產總值。項目的國民經濟增加值可按收入法計算。增加值=項目範圍內全部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淨額+營業盈餘淨產值是指項目全部效益扣除各項費用(不包括工資及附加費)後的餘額。

社會純收入是指淨產值扣除工資及附加費後的餘額。

(2)結構指標

結構指標用於分析各要素的構成和影響,包括:影響力係數、三次產業結構、就業結構等。

影響力係數也稱帶動度係數,是指特大型項目所在的產業的增加產出滿足社會需求,每增加一個單位最終需求時,對國民經濟各部門產生的增加產出的影響。表示公式為:

影響力係數=∑ni=1bij∑nj=1∑ni=1bijn式中:bij為列昂惕夫逆矩陣係數,或稱完全消耗係數,表示生產第j個部門的一個最終產品對第i個部門的完全消耗量;n表示國民經濟的產業部門總數。

當影響力係數大於1時,表示該產業部門增加產出對其他產業部門產出的影響程度超過社會平均水平,係數越大,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越大。

產業結構以各產業增加值計算,反映各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份額的大小。

就業結構包括就業的產業結構和就業的知識結構,前者指各產業就業人數的比例,後者指就業者各不同知識水平的所占比例。

(3)社會與環境指標

①就業效果指標

實現充分就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勞動力就業效果一般用項目單位投資帶來的新增就業人數來表示,即:單位投資就業效果=新增總就業人數(包括本項目和相關項目)/項目總投資總就業效果又可分為直接投資就業效果(項目自身新增就業數與項目總投資的比值)和間接投資就業效果(與項目相關行業新增就業數與項目總投資的比值)。

②收益分配效果

分配效果指標用於檢驗項目收益分配在國家、地方、企業、職工間的分配比重是否合理。主要有以下幾項:國家收益分配比重=項目上繳國家的收益/項目的總收益×100%地方收益分配比重=項目上繳地方的收益/項目的總收益×100%企業收益分配比重=企業的收益/項目的總收益×100%職工收益分配比重=職工的收益/項目的總收益×100%③資源和環境影響效果指標

對資源和環境影響效果指標主要有節能效果指標、節約時間效果指標、節約用地效果指標、節約水效果指標等幾類。

節能效果指標以項目的綜合能耗水平來反映。項目的綜合能耗水平=項目的綜合能耗/項目的淨產值節約時間效果指標對交通運輸類項目較適用。

節約用地效果指標用單位投資占地來反映。單位投資占地=項目土地占用量項目總投資(平方米/萬元)節約水效果指標以項目單位產值或產品耗水量表示。項目單位產值或產品耗水量=項目總耗水量項目總產值(總產量)(立方米/人·日)項目單位產值或產品耗水量與國家或地方規定的定額相比,可判定項目的節水效果。

(4)國力適應性指標

特大型項目的建設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的投入,必然會對國家的承受能力提出考驗。我國資源相對匱乏,人口眾多,所以,除對特殊技能的人才需求要作專門分析外,一般的國力適應性評價主要指財力和物力評價。

國家財力是指一定時期國家所擁有的資金實力,包括:國內生產總值、國家財政收入、信貸總額、外彙儲備、可利用的國外資金等。財力承擔能力一般通過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特大型項目年度投資規模分別占國內生產總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國家預算內投資等指標的比重來衡量。

國家物力是指國家所擁有的物資資源,包括工農業主要年產品及儲備量,礦產資源儲備量、森林、草場以及水資源等。一般特大型建設項目物力承擔能力主要指能源、鋼材、水泥和木材等主要物資的供應能否支持項目的建設,可用特大型項目對這幾類主要物資的年度需求量占同期產量的比重來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