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價值工程原理3(2 / 3)

(b)兩兩比較,比較重要的功能得3分,另一個相比的功能不太重要得1分;

(c)兩兩比較,兩個功能同等重要各得2分;

(d)自身對比,不得分。

各參評人員的功能重要度係數和最終的各功能的功能重要度係數計算方法同0—1法。

功能ABCDEF功能得分功能重要度係數A×23243140.233B2×113290.150。

功能ABCDEF功能得分功能重要度係數C13×133110.183D233×44160.267E0110×240.067F12102×60.100合計601.000(2)確定成本係數

成本係數按功能實際成本進行計算。功能實際成本與傳統的成本核算不同之處在於:功能實際成本是以功能對象為單位,而傳統成本的核算是以產品和部件為單位。進行功能分析時,需要以產品或部件的實際成本為基礎,對其進行分解或彙總,從而得到某一功能的功能實際成本。

功能實際成本的計算可以按填表的方式進行。如計算F1~F6六種功能的實際成本,由五種構配件(A~E)來實現,其步驟為:首先把與功能相對應的構配件名稱及其實際成本填入表中;然後再把功能填入表中,把各構配件的實際成本逐一分攤到有關的功能上去,例如A構件具備F1、F3、F5三種功能,則將A構件的300元成本根據實際情況及所起作用的重要程度分配到這三種功能上去;最後把每項功能所分攤的成本加以彙總,便得出功能F1~F6的實際成本。

構配件功能名稱成本(元)F1F2F3F4F5F6A300100100100B20050150C2505050150D15010050E1004060合計1000150150190200160150確定了功能實際成本,就可以按式(5.3)計算各功能的成本係數。成本係數=某功能的實際成本產品成本(或所有功能實際成本之和)(5.3)(3)確定功能評價值(目標成本)

功能評價值指為實現某一功能所要求的最低費用,即作為實現的功能的目標成本。常用的功能評價值(目標成本)的估算方法有三種:

①理論計算方法。根據工程計算公式和設計規範等確定實現功能(產品)的零部件和材料組成成分,以此計算實現功能(產品)的成本,再通過幾個方案的比較,以最低費用方案的成本作為功能評價值(產品目標成本)。

②統計法。廣泛搜集企業內外的同一功能(產品)的實際成本資料,並根據各個成本資料的具體條件按目前的條件進行修正,以最低的成本作為該功能的功能評價值(產品的目標成本)。

③功能評價係數法。在實際工作中,由於條件的限製,按上述的兩種方法可以比較容易地確定產品的目標成本,但比較困難的是確定產品各個功能的目標成本。在這種情況下,可根據功能與成本匹配的原則,按功能評價係數把產品目標成本分配到每一功能上,作為各功能的功能評價值。

(4)確定價值係數

各功能的價值係數按式(5.4)計算。價值係數=功能係數成本係數(5.4)如果某功能的價值係數等於1或比較接近於1,表明功能與實現功能的實際成本匹配或比較匹配,則該功能不作為進一步價值分析的對象和範圍;如某功能的價值係數偏離1較大,則說明該功能與實現該功能的現實成本之間不匹配,則被列為進一步進行價值分析的對象。

功能的價值係數有以下幾種結果:

價值係數=1,表示功能評價值等於功能現實成本。這表明評價對象的功能現實成本與實現功能所必需的最低成本大致相當,說明評價對象的價值為最佳,一般無需改進;

價值係數<1,表示功能現實成本大於功能評價值。表明評價對象的現實成本偏高,而功能要求不高。這種產生的原因:一種可能是存在著過剩的功能,另一種可能是功能雖無過剩,但實現功能條件或方法不佳,以致使實現功能的成本大於功能的實際需要;

價值係數>1,表示該部件功能比較重要,但分配的成本較少,即功能現實成本低於功能評價值。這時應具體分析,可能功能與成本分配已較理想,或者有不必要的功能,或者應該提高成本。

(5)確定價值工程對象的改進範圍(價值分析)及改進目標

對價值係數偏離1較大的功能(或零部件),進一步確定價值分析的改進對象,包括確定對功能的改進對象和成本的改進對象。

①計算成本差

成本差包括各功能按功能評價係數分配的實際成本與功能的實際成本之差(ΔC1)和按功能係數分配的目標成本與按功能評價係數分配的實際成本之差(ΔC2)。

②確定功能的改進對象

對於ΔC1<0的功能,如果其功能評價係數較低(一般ΔC2絕對值也較小),即對於用戶來說,該功能重要性比重較低,而實際成本的比重較高,則可能存在功能過剩,甚至是多餘功能,應作為功能改進的對象;對於ΔC1>0的功能,如果其功能評價係數較高(一般ΔC2絕對值也較大),即對於用戶來說,該功能重要性比重較高,而實際成本的比重卻較低,則可能存在評價對象的該功能存在不足,沒有達到用戶的功能要求,要適當提高其功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