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報刊閱覽室的效用不明顯
調查顯示,在農村報刊閱覽室普及率不高,且實用性低。在22個被采訪的村子中,擁有正式報刊閱覽室的村子隻有2個,有閱覽室但不完善或不正規的2個,無閱覽室但性質相似的(報刊閱覽室與老年活動中心、會議室混合在一起,或者以報刊架的形式提供給有需要的農民免費閱讀)5個,無閱覽室但有計劃或希望(主要看經濟情況)建立報刊閱覽室的4個,無閱覽室且無計劃無要求建立報刊閱覽室的9個。對於報刊閱覽室存在的實際效用,3位村幹部認為很重要,7位村幹部則表示了完全相反的意見。其原因如下:青年人作為農村報紙閱讀的主要群體基本上都進城打工,可以從各種渠道獲取信息;農民的興趣不大,休息的時候更願意觀看“生動、直觀”的電視節目 ;家家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訂閱各種報紙,不一定非要到閱覽室去閱讀;報刊閱覽室的報紙經常屬於攤派性質,和農民生活聯係不緊密。
4.農民對媒介的依賴加深,但對其滿意度一般
調查對象普遍反映媒介對於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非常重要,他們從中能夠獲取各種新聞資訊,也可以達到休閑娛樂的目的,但對媒介在反映社會問題,尤其是農村問題上的滿意度不高。就報紙、雜誌而言,表示滿意的隻占到23%,基本滿意的占27%,不太滿意的占到36%,根本不滿意的有10%,還有4%不表態。調查對象認為,媒介對於農村的報道往往要受到地方政策、傳統觀念、經濟效益、從業者素質等多方麵的影響,往往很難做到全麵、客觀、準確和及時地報道“三農”問題。比如出現問題時,出於地方保護主義,媒介不敢或上級政府部門禁止報道;為了創造經濟效益,媒介迎合其主要消費者——市民群體的趣味,寫出來的農村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麵貌,農民形象也不符合現狀;還有一些媒介從業者心態浮躁,遇到問題不深入調查研究,導致出現虛假新聞,甚至影響和妨礙問題的解決。
5.涉農欄目最受歡迎,法製信息需求迫切
江蘇農民最喜愛和最關注那些具體、全麵地涉及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的欄目。各級黨報、黨刊宏觀性、理論性強,閱讀對象以村級幹部為主,而大部分普通受眾則表示看不懂;都市報內容地方特征顯著,但主要迎合城市居民的趣味,“沒有一塊地方專門為農民設置”;而為數不多的專業報紙、雜誌因為理論與實際緊密聯係、分析農村的具體問題、提供農村生產生活信息,所以得到的評價明顯好於前兩者。
另外,在這次調查中,農民對於法製信息的需求明顯。有6個村子訂閱了1種以上的法製類的專業報紙、雜誌,並且對此表示了高度的興趣。
6.媒介在新農村建設中扮演重要角色
“社會角色是指與人們的某種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權利、義務的規範與行為模式。”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第3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107頁。80%的調查對象認為媒介是新農村建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力量,它可以利用聲音、文字和圖像迅捷便利地傳達政府的方針政策,及時準確地為農民、農業和農村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各類信息,同時真實生動地反映來自農村和農民的願望、要求和呼聲,從根本上改變目前中國城鄉二元結構的社會形態。江蘇省政府正是基於這些方麵的考慮,在已經啟動的“農村新五件實事”工程中特別增加了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
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媒介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