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情海波瀾(2)(1 / 3)

題詩林壁

大唐天寶十九年,揚州在清明節前進入了雨季。揚花紛飛,煙雨迷朦。淄青節度使幕府檢校金部員外郎韓翃踏著煙雨前往城南。路上行人稀少,韓翃一言不發,眉頭緊鎖,臉色憔悴,鬱悶和愁緒塞滿了他的心頭。在城南的彎角處,韓翃撞在了一個人的身上。細看是一個尼姑,臉上布滿了疤痕,奇醜無比,韓翃心念一動問:“師傅,你知道城北有個叫柳蕊的姑娘嗎?”尼姑聞名一振,欲言又止,搖了搖頭,獨自走了,走得有些失態。韓翃告假來到揚州已有兩月餘,他在尋找一個名叫柳蕊的姑娘,那是他的紅顏知已。他找遍了揚州城的每一個角落,卻不見伊人的芳蹤。韓翃是在天寶十三年赴長安京試羈留揚州而結識柳蕊的。那一年也是煙雨時節,韓翃來到了揚州。雨一天天地下著,韓翃留宿在城北的客棧裏。清晨,他被一陣吟詩的聲音驚醒,凝神細聽,是一位女人,聲音清脆怡人。韓翃推開窗戶,隻見庭院的柳樹下一位年輕女人正在吟讀本朝詩人的詩作。女人身穿粗布衣裳,未妝,素麵朝天,但那種清麗的美依然令韓翃驚歎。年輕女人是客棧老板娘的女兒柳蕊。她天姿聰慧,五歲習詩,十五歲嫁作揚州商人婦。商人反對她習詩。年餘,柳蕊自請休棄。回到客棧,柳蕊與母親相伴,以作詩、吟詩為樂事。一詩吟罷,柳蕊下意識地抬頭看天上飄灑的雨絲,卻看到了書生韓翃倚在窗前癡迷的模樣,紅暈即時浮現在她潔白的臉龐上。韓翃情不自禁地走下樓來,手中有一首他新作的詩。善解人意的柳蕊接過他手中的詩,含羞地看了他一眼,就低頭讀詩。她顯得有幾分慌亂,清脆的聲音多了幾分顫抖。那一天,柳蕊撐了一把花傘帶著韓翃去城南的林壁。林壁有千餘米,上麵蓋著琉璃瓦,供詩家題詩。柳蕊常獨自到林壁抄寫新詩,拿回客棧吟讀鑒賞。林壁四周種著柳樹,計有千餘棵。三月柳林曉風,柳林中顯得風姿綽約。柳蕊含羞地看了韓翃一眼說:“韓公子,你在林壁題一首詩如何?”韓翃深情地看了柳蕊一眼說:“就題一首《贈柳氏》送你——揚州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卻似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章台煙柳滴玉露。”韓翃在揚州羈旅兩月,夏陽驅散了煙雨,韓翃前往長安應試。臨行,兩人又來到千柳林。韓翃把柳蕊擁在懷中說:“京試畢,即回揚州完婚!”柳蕊臉浮紅暈說:“長安繁華,公子此去切莫花迷亂眼。”韓翃說:“京試畢,不管及第與否,翃都會及早趕回。”柳蕊又有些擔憂說:“世事難料,我與娘親把持客棧。若生意清淡,難以為繼,客棧關門,隻有另覓住處。公子回來,在客棧就找不到蕊兒。故蕊兒有個想法,他日若公子找不到蕊兒,請到林壁題詩一首,蕊兒見到詩後即會跟公子見麵。”韓翃來到長安,京試登進士第。玄宗召入翰林。三月餘,韓翃心係柳蕊,準備向玄宗告假,始料不及的是,安祿山、史思明發動叛亂。攻陷洛陽,兵進潼關。玄宗帶著群臣逃往蜀川。安史兵變令大唐江山變得風雨飄搖,也使韓翃與柳蕊的婚約變得遙遙無期。戰火熄滅已是兩年之後的事。從蜀川入淄青幕府僚的韓翃備受相思之苦。他告假前來揚州,尋找日思夜念的伊人,實現婚諾。但是,揚州城還在,城北客棧卻已易主,柳蕊母女已不知去向。煙雨一直下個不停。韓翃走遍了揚州的大街小巷。清晨離開客棧時滿懷希望,夜裏回到客棧時心裏塞滿的是失望,甚至是絕望。清麗脫俗的柳蕊已芳蹤難覓。韓翃始記起柳林中的林壁。楊柳在煙雨中顯得一片淒迷。韓翃在林壁中題寫了一首詞《寄柳氏》:章台柳,章台柳,顏色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書畢,韓翃淚水漣漣,他回到客棧,苦等柳蕊的音訊。次日早,失望的韓翃帶著幾分希望再次來到林壁。一瞬間,他激動得全身發抖,《寄柳氏》旁邊有人題寫了一首詞:楊柳枝,芳菲節,所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是誰題寫的?是柳蕊嗎?”韓翃半響喃喃自語。“是一位尼姑題寫的!”一位在林壁讀詩的的長者回答了韓翃的疑問。老者說,他常在這裏閱詩,也見到一位尼姑常來讀詩。尼姑臉上布滿了疤痕,尼姑出家於城東法靈寺。韓翃一路狂奔來到了法靈寺。掌門師太看了他一眼說:公子終於來了!師太告訴韓翃,安史兵亂,柳蕊驚憂自身美貌遭兵擄受辱,故削發毀形,出家保全潔身。可是,保全了潔身,卻又毀了容顏,柳蕊自慚不願再與韓翃相見。韓翃孑然一身走在揚州的路上,雨水和淚水打濕了他的雙眼。揚州三月煙雨正淒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