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景觀規劃構想(1 / 3)

植物園以“一個中心、兩條軸線、十個主景觀節點、三大文化建築、三十四個分苑”作為總體景觀架構。

一、一個中心

在黃金頂下植物園的中心區域設置杏壇廣場。杏壇廣場地勢平坦,占地麵積約3000平方米。

廣場南側建有杏壇。相傳孔子杏壇設教,收弟子三千,授六藝之學。北宋時,孔子後代在曲阜祖廟築壇,環植杏樹,遂以“杏壇”名之。現泛指聚眾講學的場所。杏壇是孔子興教的象征,借喻魯東大學薪火傳承、教書育人,是以教師教育為特色的綜合性大學。(八十周年校慶期間,由濰坊校友捐建。)

廣場中心矗立孔子銅像,四周植杏樹、銀杏、桃樹和李樹。人們登臨此地可以瞻仰孔子,思考孔子教誨;俯瞰可觀校園全景,遠眺海天一色。

廣場北側建設杏壇影壁,與杏壇、孔子銅像共同組成杏壇廣場三大建築。

※孔子銅像※

孔子銅像由香港超級富豪、香港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博士捐贈,銅像揭幕儀式於2010年11月18日上午在杏壇廣場隆重舉行。儀式上,到場嘉賓向孔子銅像行三鞠躬,表達對孔子的敬仰和尊重。更為難忘令人動容的是,數百名魯大學子誦讀《論語》選段和湯恩佳博士的詞作《孔聖頌》,儀式在琅琅書聲中圓滿結束。

湯恩佳博士捐贈的孔子聖像為純青銅鑄,淨高3.3米,淨重1.45噸,全身站立式,價值80餘萬元。銅像底座由整塊大理石構成,淨重20餘噸。底座正麵刻湯恩佳先生親筆“孔子聖像”,背麵刻有湯恩佳先生親筆“孔聖頌”。

至於捐贈銅像的目的,湯恩佳博士表示,希望同學們經常瞻仰孔子的聖容、思考孔子的教誨,進而培養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以及為人處世的倫理觀念,做一個既有科學文化知識,又有高尚品德的青年人。

※杏壇影壁※

杏壇影壁共由九部竹簡石刻組成,高3.1米,總寬27.6 米,象征著中國儒家經典“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和“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中間為36根展開的S形亦即“心”字石刻竹簡,鐫刻《論語》孔子名言72句,寓意孔子一生72周歲,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

石刻竹簡礎石雕刻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禮、樂、射、禦、書、數“六藝”圖案,蘊含認真讀書“思考”、增長智慧才能之意。

東西兩側為四根雙竹簡石刻立柱,鐫刻“四書五經”其他八部典籍名稱及含有魯東大學“厚德、博學、日新、篤行”校訓的名言警句,立柱礎石鐫刻中華傳統美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篆書,意在弘揚傳統文化,激勵學子奮發向上,成為國家棟梁。

四根立柱校訓名言警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

博聞強誌而讓;敦善行而不怠。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中間三十六根石刻竹簡論語——孔子名言※

石刻竹簡正麵: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巧言令色,鮮矣仁!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朝聞道,夕死可矣。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德不孤,必有鄰。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君子周急不繼富。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