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
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石刻竹簡背麵: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過猶不及。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君子不憂不懼。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小不忍則亂大謀。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吾嚐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君子憂道不憂貧。
當仁,不讓於師。
有教無類。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中間三十六根石刻竹簡礎石“六藝”圖文※
六藝:禮、樂、射、禦、書、數
禮:不知禮,無以立也。
樂: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射: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
禦:吾何執?執禦乎?執射乎?吾執禦矣。
書: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數:誌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四根立柱礎石刻字※
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孝: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論語·學而》)
悌: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論語·學而》)
忠:居之無倦,行之以忠。(《論語·顏淵》)
信: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禮: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禮記·曲禮》)
義: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裏仁》)
廉: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論語·顏淵》)
恥:知恥近乎勇。(《中庸》)
杏壇影壁由柳新華、周吉福、張曦創意,萊州國磊石材工藝有限公司設計,魯東大學1977級、1978級校友捐建。
二、兩條景觀軸線
1.人文線:以貫穿南北的校史路為主中心軸線。
2.生態線:以貫穿東西的杏壇路為次中心軸線。
三、十個主景觀節點
依據整體布局,結合現場實地情況,以杏壇廣場作為園區的中心主景觀節點,向10個方向輻射出不同特色的主景觀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