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這樣提建議最有效(1 / 2)

我們學習和運用微表情,一方麵是希望知道對方想什麼,一方麵是如何在這個基礎上讓對方接受自己的想法。讓對方聽自己的,這不光要靠微表情,還要結合一些心理技巧。

謹慎使用否定的表情和詞語

要想讓別人接受自己的想法,就要少用否定的表情和詞語。正如在介紹憤怒情緒時所說的,否定的態度最容易引發憤怒,不管是“你不行”“你行嗎”,還是“他啊,他不行”,都會不同程度引起別人的憤怒情緒。人在憤怒的時候會燃起反抗的情緒,也會產生排斥心理,甚至作出衝動的決定。因此,要想自己的想法被人接受,先要減少否定態度,從而製止否定表情的產生。

試想一下,你在跟部門同事商討一個策劃案,你的想法很不錯,但不是所有人都讚同。為了讓那些不讚同你的人都點頭,你使用了錯誤的方式:“你說我的想法不好,難道你的就好嗎?你看看你的策劃案,都是些什麼?”即便你嘴上不這麼說,可心裏有這樣的想法,於是臉上就會做出輕蔑的表情。千萬不要小看這一個表情,就算它再輕微,哪怕隻是輕聲冷笑,也足以讓對方抓狂。對方一旦察覺到你這個表情,就會產生憤怒情緒。如果大家這幾天都在為了策劃案日夜加班,那麼心情本來就煩躁,你的這個表情無疑是個導火索,一場口角之爭在所難免。

因此,不要輕易持否定態度,不要輕易流露出否定的神態。不僅如此,也要少用否定的詞語,比如“不”、“別”。

看到這樣一句話你會怎麼想:“不要想那個方案,集中注意力。”

你會先想那個方案具體是什麼樣的,在不要想的時候已經在想了。人們在對待孩子的時候經常用“不”和“別”,“不要去碰那個東西,那很危險”、“別吃這個,這個很辣”。可孩子偏偏要去碰那個,吃這個,讓人非常頭疼。其實否定詞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對後麵動作的強調,讓人更加注意後麵的動作。比如有人對你說“不要想那隻紅色的猴子”,你一定會想紅色的猴子是什麼樣子的?怎麼會有紅色的猴子?難道是狒狒或者是猩猩?結果你已經走神了,把注意力放在了“想紅色猴子”,而不是前麵的“不要”。

曾經有位離婚的男士一直意誌消沉,他總是想著自己離婚了,可當心理醫生告訴他,你應該想著自己變成單身了,而不是離婚了。從此之後,他的狀態好了許多,還認識了其他優秀的女人。

用否定的態度生活是件很累也很容易讓人意誌消沉的事情,如果你想表達自己,少用否定的語氣,直接提出建議更為妥當。所以先不要否定別人的方案,不如多說說自己方案的優勢在哪裏,這樣既能讓大家對你的方案有客觀認識,也能保證團隊的和諧氛圍。

抽象地提出建議

如果我們總能準確表達或接收談話內容,那麼交流就不會產生歧義和誤解。可惜的是,我們的交流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有些話聽起來是一個意思,反複琢磨就是另外一個意思。而且人們喜歡用一些非量詞來表達程度,更讓人模棱兩可的是沒有參照物比較,比如還不錯、還行、少許、非常、更好,等等。

你做好了一個方案讓領導看,領導說“還行吧”。這個“還行”是什麼意思,如果對方不直截了當告訴你,你就必須多加揣測,是“不夠好”,還是“就這樣吧”。因此當你聽到這類用語的時候一定會想追問:“‘還行吧’是指什麼?通過還是不通過呢?”

然而在很多情況下,這樣模糊、抽象的交流正是一個不錯的提建議方式。因為概念模糊,所以對方不得不自動填補一些信息上的缺漏。不妨舉個例子來證實一下。

A:你覺得這場晚會辦得怎麼樣?

B:還不錯。

A:這還多虧你們來捧場呢,真是謝謝。

B所說的“還不錯”就是一個模糊概念,他的真實含義可能有很多種:一、我沒有多關注,敷衍一句好了;二、看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三、根本看不下去,但不能傷了你的自尊心,還是鼓勵一下。但又不想違心說很棒,所以折中說了句“還不錯”;四、在同等程度的晚會裏,這場晚會算是精彩。至於A是否考慮到了這麼多,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所以這種提建議的方式,有句形象的解釋:“這可不是我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