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者笑道:“既是落難客人,請隨我進來。”
兩人跟那老人直到莊內正堂上,分賓主坐下。
那老人道:“兩位休要責怪,下人們不省得禮數,老漢從來敬信佛天三寶,與人方便,便是與自己修德,雖是我莊上今夜有難,也可權且留貴客歇一宵了去。”
張樂義忙起身謝道:“感承老人家,不敢動問貴莊高姓?”
那老人道:“老漢姓樊,此間喚做山前村,鄉鄰都叫老漢做山前樊太公,敢問貴客尊姓?”
張樂義道:“小可姓張,名樂義,字子誠,這是內子。”
樊太公道:“張小哥賢伉儷請吃些晚飯。”
張樂義拱了拱手,從袖中摸出一錠銀子,遞給太公道:“有勞太公。”
沒多時,莊仆收掇張桌子,放下一盤牛肉,三四樣菜蔬,一壺燒酒,兩雙筷,放在兩人麵前。
待兩人吃完,那樊太公吩付道:“胡亂教兩位貴客在外麵客房中歇一宵,但夜間如若外麵熱鬧,不可出來窺望。”
張樂義笑道:“敢問貴莊今夜有什麼事?”
太公道:“也無甚大事,隻是我家孫女今夜招夫,因此煩惱。”
張樂義嗬嗬大笑道:“男大當婚,女大須嫁,這是人倫大事,五常之禮,何故煩惱?”
太公道:“貴客不知,這頭親事不是我情願與的。”
張樂義大笑道:“既然不兩相情願,如何招贅做個女婿?對方卻又是誰?太公對我夫妻有贈飯借宿之緣,且說與在下聽聽,說不得可幫上一二。”
太公歎道:“老漢獨子早亡,隻有這個小孫女,如今方得一十七歲,此間有座山,喚做小尖山,近來山上有兩個大王,紮了寨柵,聚集著五六百人,打家劫舍,此間距縣府甚遠,官軍無力捕盜,禁他不得,常來老漢莊上討進奉,見了老漢孫女,便扔下二十兩金子、一匹紅綾為定禮,選定今夜入贅,老漢不敢和他爭執,隻得與他,因此煩惱。”
張樂義聽了,笑道:“原來如此!我倒有個道理教他回心轉意,不要娶你孫女,如何?”
太公道:“他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天殺魔君,你如何能說得他回心轉意?”
張樂義笑道:“在小可手下,便是鐵石人也勸得他轉,今晚可教你孫女和內人一起休息,我就在你孫女房內勸他便回心轉意。”
待一切安排妥當後,太公見天色完全黑了,便叫莊丁們前後點起燈燭熒煌,就莊前打麥場上放下一條桌子,上麵擺著香花燈燭。一麵叫莊客大盤盛著肉,大壺溫著酒。
約莫初更時分,隻聽得山邊鑼鳴鼓響。
這太公懷著內鬼,莊丁們都捏著兩把汗,盡出莊門外看時,隻見遠遠地四五十火把,照耀如同白日,一簇人飛奔莊上來。
************************************
太公這廂早已看見,便叫莊丁大開莊門,前來迎接,隻見前遮後擁,明晃晃的都是器械旗槍,盡把紅綠絹帛縛著。小嘍羅頭上亂插著野花,前麵擺著四五對紅紗燈籠,再看馬上那個大王,頭頂一方紅頭巾,上穿一件綠絲戰袍,腰係一條黃金文武帶,足穿一雙獸皮四縫幹黃靴,手持一柄青龍偃月刀,約摸十、七八歲年紀,生得麵圓耳大,鼻直口方,身長八尺,腰闊十圍,騎一匹高頭卷毛大白馬。
那少年大王來到莊前,便立即下了馬。隻見眾小嘍羅齊聲賀道:“脫個光光,今夜做個新郎;戶門窄窄,今夜做個嬌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