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想了一下,說道:“讓兵部給王道敘功。”說完,拿起與葡萄牙人談判的記錄和簽訂的草約仔細的看了起來。
萬裏很看重簽約一事。世界變了,大明原來的天下—朝貢的格局已經不適合如今的世界了。在新的格局下,如何與外國交往成了一個問題。拋棄天下觀念,從新認識世界,實行國與國的平等外交是大勢所趨。給予西方強國以平等的地位,也有利於打破明朝封閉的觀念,引入對大明有利的事務,促進自身的進步。繼續將澳門租借給葡萄牙人也是出於這樣的考慮。當然了,在這個實力決定一切的時代,萬曆沒有放棄原有潘屬國的意思,還有擴大數目和加強控製的打算。
與葡萄牙人簽訂的這個條約,應該是大明與外國簽訂的第一份具有法律效應的國家條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主權的保護。所以萬曆才在聖旨中明確劃定底線,防止由於談判者的無知導致主權被侵害。通覽條約全文,萬裏感到滿意,這個周雲軒,不光達成了自己的要求,還為大明取得了額外的利益,特別是“大明子民可以在葡萄牙領地經商,享受與葡萄牙人同等的權力”這一條。
拋開政治利益不說,單是商業利益就十分的可觀。要知道這個時候,葡萄牙人控製了非洲,印度洋,南洋的數個重要交通咽喉,比如霍爾木茲海峽和馬六甲,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貿易網。現在雖然衰落,但仍然不可小視,如果大明能利用上這個網絡,商業上的好處自然不用多說。
“於陛,條文朕沒有意見,交內閣和九卿商議,看看有什麼補充的沒有。”
安歧忙道:“陛下,此事陛下獨斷就好,不須再交內閣商議。而且,這樣的條文,臣以為不便公開。”
萬曆明白他是擔心內閣大臣腦子太冬烘,不能理解條文,反生事端。特別是允許葡萄牙繼續留在澳門,本身就有爭議。說道:“與外國定約這樣的事情,以後還會很多,總該讓他們先嚐試嚐試。不理解的地方,朕會親自給他們解釋的。”順便給他們上一趟關於主權的課。想一想清代人因為不懂得國際慣例和國際法,而主動放棄得國家主權和利益,就讓萬曆心痛不已。那樣的事情,絕對不能在自己掌握下的大明朝出現。
條文陳於陛也看過,大體上是讚同的,特別是第一條:葡萄牙向大明稱潘,讓陳於陛很高興。其他的條文他雖不大懂,但見萬曆和安歧都讚成,想必不會有大的問題,隻有允許傳教士傳教這一條,隱隱讓陳於陛感到了威脅。說道:“陛下,傳教士與中華言語不通,習俗不同,允許其傳教,恐會引發誤會,乃至於騷動。”
萬曆暗讚陳於陛想得深遠,也知道他真正憂心的是儒家的地位收到衝擊。比照清末,傳教士確實是值得擔憂的事情。但現在的情況不同,一來傳教士沒有治外法權,二來明清國力不同,還不擔心列強侵淩。允許傳教士傳教還是利大於弊的。說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大明還容忍不了幾個傳教士麼?而且,這些傳教士多有學問,朕記得內閣懸掛的那幅地圖,還是他們繪製的呢。還有,水師奏報上說的這個利瑪竇,說是才華不錯,朕很有興趣,大可以見一見嘛。”利瑪竇,中西交流的第一人,朕到都要看看你是何等的人物。看看剝開曆史的沉霧,你的真麵目如何!
安歧立即說道:“臣一定盡心安排,讓這利瑪竇早日進京朝見陛下。”新定條約後,允許葡萄牙人朝見天子;為利瑪竇到京師朝見萬曆開通了道路。
陳於陛回味萬曆那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是委婉的批評,陳於陛當然明白,也覺得自己多心了。兩千年的道統,十三經的光輝,何懼區區幾個傳教士?說道:“陛下心胸寬廣,臣深感佩服。臣也認為這條約不宜公開,臣擔心有人將此比成紹興和議。”
萬曆笑了笑,明代理學盛行,宋代對金人的戰合成為了道德問題,凡是主戰的就是好的,凡主張和的就是奸臣。說道:“他們要那樣想,就由著他們去吧。隻有深切明白自身力量的人,才能做出最明智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