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未雨綢繆之一(1 / 2)

“這位君王做事的,特別是在早期,與明朝前期的君王有桌明顯的不同,最明顯的一點就是:仁慈和寬容。與曆史上大部分豐功偉績的君王相比,萬曆不是脾氣暴躁的人,不喜歡殺戮,至少對待漢人是這樣的,至於其他民族就不一定了。在史書上我們可以看到的許多例子都表明皇帝對他的臣子有足夠的容忍心,在他統治時間,很少有大臣被處死,對待有過錯的大臣,一般的做法是免除官爵,或者流放到寒冷的北方去。皇帝還極端重視親信,這幾乎讓他在晚年犯錯,讓帝國處於危險的境地,但最終他幸運的避免了。”

“不過,那個時代的一位高級官員卻這樣告誡自己的兒子:不要輕視天子,要知道死於溫柔的水的人,遠遠多於死於火的人。但是我們不能據此認為皇帝是道家的信徒,實際上皇帝明確的支持儒學的傳播,甚至將它輸入外國。”

“如果,我們將萬曆和他前麵的武宗,世宗相比,我們會發現很多相似的事情。在享受世俗樂趣方麵,他們是如此的相似,在某種意義上,萬曆皇帝還遠遠超出了他的前輩。但是,萬曆並沒有因此倦怠朝政,也沒有因此耗費大量的朝廷收入,明朝在他的治理下,迅速的發展,並且向近代國家轉變,文治武功達到了相當的高度。因此雖不斷有人提出批評,但總體上文官對萬曆的做法是容忍的。”

——《中國通史》卷159,白龜壽著。

且不管曆史學家何如評說,萬曆十年的夏天,對萬曆來說是喜事連連。

恰值登基十周年的大好日子,後宮中朝鮮李妃誕下一女,萬曆取名“雨童”。而皇後和鄭妃也相繼有了身孕,眼見皇室人丁興旺,

直把兩宮太後高興等合不攏嘴。

朝廷上的鬥爭暫告一段落,進入相對平穩的時期;由申實行領導的內閣勤勤懇懇的辦事,六部也正常運轉。地方上,除了東北和西南不時有一些小規模的戰事外,大都安靜無事。邊疆上與蒙古人相安無事,歸化城中的李謫凡正積極備戰,防備秋冬之際,漠北的明圖安汗卷土重來。東邊一點,大寧城的修築工程也在薊鎮總兵張臣的監督下進展迅速。

庶幾可以說是政通人和。清平無事,是傳統治國的最高境界。

萬曆也有了空閑的時間,玩玩音樂,踢踢球,和秦梟一般浪子鬥雞玩狗,消遣漫漫長夏。甚至還和沈小山做起了“冰”生意,酷熱的夏天,“冰”可是熱銷的東西,萬曆利用所知的熱學知識,小賺了一把。—皇帝的身份是一個枷鎖,有時壓得萬曆透不過氣來,總想小小的叛逆一下,玩玩票,輕鬆一下。這期間,還請滯留京師的*喇嘛到宮中來,暢談一下無上佛法,其實萬曆想學的是密宗的房中術。當時,喇嘛搞這一些可是鼎鼎有名的。幾次會談過後,房中術沒有學到,反而給了*不少賞賜,比如承認*喇嘛的官方身份啊,在京師為*建立廟宇啊,比如允許喇嘛教在中土傳播啊,比如免除蒙藏地區佛教喇嘛的稅賦啊。

而當江南水師的奏報抵達的時候,萬曆正和皇長子常洛在樹蔭下玩螞蟻,指揮螞蟻打仗。前來報告的陳於陛和安歧已經見慣不怪了。

“去看妹妹吧。”萬曆將常洛交給阿母和宮人,讓她們帶他去李妃宮中玩耍。常洛正是好動愛玩的時期,對新出生的妹妹“雨童”有十分的好奇。

陳於陛稟道:“皇上,這是江南水師最新的奏報。台灣的變亂已經平定,與葡萄牙人的條約也已經擬定,請陛下過目。”

“陳嶙的動作還是滿快的嘛。”萬曆走到椅子上坐下,先看了王道的報告,“這小子很是心狠手辣。”

“皇上,不如此恐怕難以威懾裙夷。”安歧冷靜地說道,“不清除他們,漢人在台灣就難立足。”

從實惠層麵來說,萬裏是讚同安歧的。像台灣和東南洋等島嶼的土著,其文明程度已經很高,人口又眾多。大明要控製他們,用和平的方法是不可能的。

陳於陛卻道;“陛下,此舉雖於國有利,卻不符合仁義之道;過度的殺伐,也傷天和,有汙陛下聲名。不可一而再再而三的實行。”

在道義的層麵,萬曆讚同陳於陛。他確實不想自己手上沾太多的鮮血。殺戮和鮮血終究不是祥和之氣。但自己是大明的天子,遇事需得從國家這一角度思考,個人的感覺必須放在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