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監喘了好一會兒才道:“雷火擊中了太子殿下身後的柱子,太子殿下安然無恙。現在已經和貴妃娘娘到乾清宮去了。”
三大臣鬆了一口氣,相顧一笑,張居正道:“天佑大明。”
太子殿下頗為聰明,早在隆慶二年三月,太子就“出閣就學”。隆慶為他選擇了高儀、張四維、許國等14位大臣做講讀,俱是一時名臣。
太子雖小,但聰明知禮。一日,在宮內禦道上恰遇高拱等閣臣匆匆出來,他先就彬彬有禮地問候:“先生良苦從政!”眾閣臣連忙謝道:“願殿下勤學。”太子天真地說:“是哩,剛讀完《三字經》。”稍頓,又叮囑道,“先生們先歇歇吧。”一幅純然可愛的樣子。
又一日,隆慶興起,在宮中縱馬奔馳,太子見了,連忙勸阻:“父皇,您是天下之主,一個人這麼跑,就不怕摔了?”隆慶勒住馬韁,久久撫mo其頭,大為感動。
太子對嫡母陳皇後亦非常親近,皇後考問他功課,都能對答如流。因為有了這個小家夥,兩宮之間竟毫無芥蒂,宛若一體。
現在皇上病重,國之儲君遇險而無恙自然是萬千之喜。
隻是他們不知道隨著那道閃電,一個來自後世的靈魂隨之侵入了太子殿下的軀體,取代了太子殿下的魂魄。
曆史在這裏發生了一個不小的轉折。
這時,乾清宮執事太監匆匆前來宣旨:
“聖上宣內閣高大人,張大人,高大人緊急晉見!”
高拱問道:“聖上龍體如何?”
那太監一搖頭,道:“閣老莫要多問,請速速前去。”
內閣三大臣知道事情不好。跟著太監急急忙忙的趕去乾清宮。
至哀無聲!
隆慶此時躺在禦榻上,皇後和貴妃隔著垂簾坐在床邊,太子立在一旁。
高拱一行,肅然跪下。
隆慶顫顫地伸出一隻手來,抓住高拱的手,一麵看著身邊的皇後與貴妃,一麵對高拱道:“朕……以天下累先生了……”高拱哽咽,哪裏能說出話來。隆慶緩了緩,又說:“今後的事情,與馮保商榷而行。”高拱唯是點頭。
隆慶又示意,馮保便朗誦了一遍遺囑。共兩道,一道是給太子的,還有一道,是給顧命大臣的。
給太子的遺囑,有這樣的話:“你要依三輔,並司禮監輔導,進學修德,用賢使能,毋事怠荒,保守帝業。”
給大臣的則說:“東宮幼小,朕今方付之卿等三臣,同司禮監協心輔佐,遵守祖製,保固皇圖。”
讀畢,床前哀聲大起。高拱流淚奏道:“東宮雖幼,祖宗法度有在,臣等竭盡忠力輔佐。東宮若有什麼障礙,臣不惜死也要排除。望皇上勿以後事為憂……”他且奏且哭,泣不成聲。勉強說完,便放聲號啕,引得一旁的皇後、貴妃也失聲痛哭。
馮保見不是事,使個眼色,兩名小太監督慌忙扶起高閣老,示意退出。三位大臣遂蹣跚出宮,一路哀哭。
隆慶又熬了一晚。第二天,五月二十六日,崩於乾清宮,當政僅6年。
此後又是喪事、下葬和勸進新皇等一係列程式,到六月初十,皇太子登基,宣布第二年為萬曆元年。大明第十三個皇帝隆重登場,他,就是明神宗。
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