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心理學家這樣解釋斯德哥爾摩綜合征:人質會對劫持者產生一種心理上的依賴感。他們的生死操在劫持者手裏,劫持者讓他們活下來,他們便不勝感激。他們與劫持者共命運,把劫持者的前途當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視為自己的安危。於是,他們采取了“我們反對他們”的態度,把當局當成了敵人。
據心理學家的研究,情感上會依賴他人且容易受感動的人,若遇到類似的狀況,很容易產生斯德哥爾摩綜合征。
心理學家還指出,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的產生需要具備四個條件:
(1)人質必須真正感到綁匪(加害者)威脅到自己的存活。
(2)在遭挾持過程中,人質必須體會出綁匪(加害者)可能略施小惠的舉動。
(3)除了綁匪的單一看法之外,人質必須與所有其他觀點隔離(通常得不到外界的訊息)。
(4)人質必須相信,要脫逃是不可能的。
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候會看到這樣的場景,一個溫良賢淑的妻子嫁了一個十分暴戾的丈夫,盡管這個丈夫對妻子總是施以家暴,但是妻子始終沒有萌發離開丈夫的念頭,一直陪伴在丈夫的身邊。其實,這也是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的一種表現,對於妻子而言,丈夫既是施暴者,又是愛的給予者,施暴後的給予反而讓妻子愛上了丈夫。人們常說,愛情的產生是莫名其妙的,從某種意義來看,斯德哥爾摩綜合征正支持了這一觀點。
理性看待親人的幹涉
《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故事中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真心相愛,但是因為對方有世仇,他們的愛情遭到了雙方家庭的強烈反對。不過,外在的壓力並沒有終結他們的愛情,反而讓他們更加堅守彼此之間的愛情,甚至不惜以死殉情。“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便由此而來,指的是當出現外在的力量幹擾戀愛雙方的愛情關係時,戀愛雙方的情感反而會更加濃烈,戀愛關係也因此更加牢固。關於出現“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的原因,心理學方麵的理論給予了如下解釋:當人們的自由受到限製時,會產生不愉快的感覺,而從事被禁止的行為反而可以消除這種不悅。體現在愛情方麵便是,人們有時候喜歡迎難而上,去追求那些不容易得到的人。
也正因此,對於那些處於熱戀期的男女,父母越是試圖拆散他們,他們反而會越愛彼此,甚至采取過激行為,用偷偷地結婚、未婚先孕等手段抗議外界的阻礙。
不過,在現實世界裏,當戀愛男女衝破重重阻礙最終走進婚姻殿堂後,並不是全部會獲得幸福的婚姻生活——激情固然是愛情的助燃劑,但是激情總有潮漲潮落的時候,要保持愛情的長久不息仍然需要更多其他的因素:比如彼此相似的價值觀和信念、成就對方幸福的自我犧牲意願等。
所以,當你被愛情所迷醉的時候,也許會麵臨一些外界的阻礙,此時你便要試著克服“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仔細衡量彼此的般配關係,尤其要考慮彼此是否能夠適應結婚之後的角色定位——真相雖然常常會給人不悅,但是卻能為人們提供長久的幸福。
什麼樣的環境容易產生良緣
阿瑟·阿倫(Arthur Aron)是著名的情緒學家,他曾經做過一個關於情緒反應的現場實驗。阿瑟選擇一位漂亮的女性作為研究助手,由她到一些大學男生中做一個調查,讓這些被試者完成一個簡單的問卷,然後根據一張圖片編一個小故事。參加實驗的大學生被分為三組,調查發生在三個不同的地點:安靜的公園、堅固而低矮的石橋上、一座危險的吊橋。助手對大學生進行完調查之後,她把自己的名字和電話號碼告訴了每一個參加實驗的大學生。如果他們想進一步了解實驗或者跟她聯係,則可以給她打電話。研究者所要探討的問題是:大學生們會編出什麼樣的故事,誰會在實驗後給漂亮的女助手打電話?參加實驗的大學生編撰的故事千差萬別,給女助手打電話的人也是各不相同。實驗結果最有趣的發現是:與其他兩組相比,在危險的吊橋上參加實驗的大學生給女調查者打電話的人數最多,而他們所編撰的故事中,也更多含有情愛的色彩。
實驗表明,個體的情緒體驗並不是因自身的遭遇而自發形成的,它是一種兩階段的自我知覺過程。在這一曆程中,人們首先體驗的是自我的生理感受,然後人們會在周遭的環境中,為自己的生理喚醒尋找一個合適的解釋。例如,當你覺得渾身發熱、心跳加速、手有點抖時,你會不由自主地借用情境來尋找這一現象的原因。如果此時你正碰到憤怒的大黑熊,你會感覺“真是可怕”;如果此時你正碰到令你神魂顛倒的人,你會感覺“這是愛慕或情欲”;如果此時你在健身房,你會覺得“這根本與情緒無關”……
再回到阿瑟所做的那個實驗,相對其他大學生,那些在吊橋上的參與者在參加調查時,會不由自主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形成相應的恐懼之情,這時他們就會對自己的生理表現尋求一個合適的解釋——一是因為調查者的無窮魅力讓自己意亂神迷;二是因為吊橋的危險讓自己心如撞鹿。兩種解釋看似都有道理,但是真正的原因卻難以確認。在這種情境下,吊橋上的大學生對自己生理喚醒進行了錯誤歸因,即他們是因為對調查者產生激情而心跳加速,而不是危險的環境。這便導致很多吊橋上的大學生對自己身邊的調查者產生了更多的興趣,更多地撥通了漂亮女調查員的電話。
“吊橋效應”就是這樣一種現象:當一個人看見自己喜歡的異性時,會為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作出準備並及時反應,供血速度增加,心跳也隨之加快,反之可以逆推,心跳越快就越對異性有感覺。當一個人處於一個極度緊張的環境下,如過吊橋的時候,心跳會加速、腎上腺素分泌加快,如果看見橋對岸站著異性,就會發現自己對他產生好感——其實這種感情並不算喜歡,隻不過是橋在晃動時帶來的本能的心動感覺。
影視中常有這樣的橋段,一個女孩身處危險之中,被一群街頭小混混所欺負,這時,一個男孩拔刀相助,演繹了英雄救美的浪漫,最後,男孩多會與女孩確立戀愛關係——這時便出現了“吊橋效應”——在危險的情境中,女孩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當為自己的心理現象尋求解釋時,女孩認為這是因為自己遇到了一見鍾情的人。
理智地對待婚姻中的摩擦
我們經常聽到一些人總是喜歡抱怨,說自己的愛人在婚後不肯為自己改變什麼,兩個人總是因為不同的性格或觀點而產生摩擦、鬧矛盾、吵架等。事實上,這些分歧在結婚前原本就存在,隻是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對方會為自己而改變,或者覺得自己完全有能力在婚後去改造對方。正是由於這種幻想的存在,導致很多男女在婚後對愛人逐漸產生失望。其實,改造一個人,談何容易?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改。當然,一些細節問題如行為、習慣之類,可能在婚後的共同生活中能磨合至雙方滿意。比如,你可以讓不喜歡吃辣的愛人慢慢學會吃辣,也可以讓從不穿牛仔褲的丈夫穿上牛仔褲,等等。但是諸如性格、愛好、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麵,卻很難改變對方。你想讓內向的人變得外向活潑,想讓愛看球賽的他跟自己一塊看連續劇,想讓愛人對事物的看法與自己一致,這樣做隻會自尋煩惱。
相對而言,有些人就懂得藝術地處理和愛人的關係,而不是想方設法地去改造自己的伴侶。
英國大政治家狄斯瑞利說:“我一生或許有不少錯誤和愚行。可是我絕不打算為愛情而結婚。”是的,他果然沒有。在他35歲之前沒有結婚,後來,他向一個有錢的寡婦求婚,是個年紀比他大15歲的寡婦,一個經過50寒暑、頭發灰白的寡婦。
那是愛情?不是的。她知道他並不愛她,而是為了金錢而娶她。所以那寡婦隻要求了一件事,她請他等一年。她要給自己一個觀察他品格的機會。一年終了,她和他結婚了。這些話聽來乏味,平淡無奇,幾乎像做一次買賣。可是,使人們難以理解的是,狄斯瑞利的這樁婚姻,卻被人稱頌是“最美滿的婚姻”。
這位婦人在對待婚姻上,是一位偉大的天才——對待一個男人的藝術。她從不讓自己的想法跟丈夫的意見對峙。每當一整個下午,狄斯瑞利跟那些反應敏銳的貴夫人對答談話,精疲力竭地回到家裏時,她立刻使他有安靜的休息。在相敬如賓的氣氛中,他有個靜心休息的地方。狄斯瑞利跟這位比他年長的太太一起時,是他一生中最愉快的時候。她是他的賢內助、他的親信、他的顧問。每天晚上,他從眾議院匆匆回到家中,他告訴她白天所看到、聽到的新聞。最重要的是,凡是他努力去做的事,她決不相信他會失敗。
瑪麗安這位50歲的寡婦再結婚,經過30年的歲月,她認為,她的財產所以有價值的原因,是因為能使狄斯瑞利的生活更安逸些。反過來說,她是他心中的一個英雄。當他還是平民時,他陳情維多利亞女皇封受瑪麗安為貴族。
瑪麗安並不完美,可是在她後30年的歲月中,她永遠不會倦於談論她的丈夫!她稱讚他、欽佩他!結果呢?這是狄斯瑞利自己說的:“我們結婚30年,我從沒厭倦過她。”狄斯瑞利認為瑪麗安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那是他毫不隱諱的。瑪麗安常告訴她的朋友們說:“感謝上帝的慈愛,我的一生是一連串長久的快樂。”
賈姆曾這樣說過:“跟人們交往,第一應學會的事,是不幹涉人們自己原有的那種特殊快樂的方法……”伍特在他所著的一部有關家庭方麵的書上,有一段話是這樣寫的:“婚姻的成功,那不隻是尋找一個適當的人,而是自己應該如何做一個適當的人。”
如果你想要擁有美滿的家庭和快樂的生活,那麼千萬不要嚐試著去改造你的伴侶。
有一位女士的老公,喝酒、吃煙、打牌,樣樣俱全,不講衛生、不做家務,毛病不少。但他性格粗獷豪爽,不拘細節,很討女人的歡心。而愛整潔又喜歡安靜的她,幾年來一直在改造老公,沒料到,老公依然我行我素,頑固不化。後來她的老公竟嫌她囉嗦,家庭經常發生矛盾,鬧得很不和睦,最後,老公幹脆另尋新歡,一走了之。這樣的改造有什麼意義呢?
其實,企圖改造老公的結果,不是她一個人是這樣,大部分都不如人意。雖然許多女人費盡心思,磨破嘴皮,軟硬兼施,招數用盡,仍然收效甚微,男人該幹啥照樣幹啥。
固然,老公的習慣根本不是好習慣,可是你有一千條理由改造他,他就有一千條甚至一萬條理由證明它存在的合理性。其實,男人的一些缺點也是與生俱來的,就像女人天生愛美一樣,當你在答應嫁給他時,就應該考慮接納他的缺點。
夫妻之間都應該正確對待彼此的缺點,還是寬容一點好。要知道,寬容比改造更重要,也更實在。如果大家都想改造對方,家庭就會狼煙四起,戰爭不斷,還有感情、幸福可言嗎?
家庭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如果矛盾發生了,就應該想辦法及時解決。千萬不要你不理我,我不理你,一恨就是十天半個月。夫妻關係處理得不好,是最影響心情的,互相都開心不起來。一個怪相,一個眼神,一聲對不起,就那麼難嗎?因為相愛才走到一起,為了點雞毛蒜皮的小事,鬧得家庭雞犬不寧,何必呢?
過分的改造是一種破壞性的行為。很多家庭夫妻關係很像是一件易碎品,隻有精心嗬護,才會完美無缺。愛人的缺點就好象是一件工藝品上的斑點,怎麼看都不舒服,總想去掉它。過分的改造,就好像要去掉工藝品上的斑點,不留一點痕跡。用心當然是好的,可是你打磨來打磨去,斑點沒有打磨掉,還可能把工藝品打碎了。
有時男人也有他自己的道理,這正像男人永遠不懂,女人為什麼要把化妝打扮,看得那麼複雜一樣。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有時,我們應該心平氣和地問問愛人為什麼要這麼做,也許效果會更好一點。
當然,不可否認,有的女人的改造,是很起作用的,把老公管得服服帖帖的,喊他往東,他不敢往西。但這是可遇不可求的,這樣的男人又有多少呢?也許,他是怕你了,當麵做個好樣子,背著你怎麼樣,你並不很清楚。其實,從內心,你還是希望自己的老公有陽剛之氣,有時你還希望他真和你大吵大鬧一回。但是,他敢嗎?因為你改造有方,他才變得這麼溫順。
不過,很多女人沒有這樣的好運氣,他們的老公可不是這麼服管的。企圖改造對方的奢望,最後隻有失望,自己討氣慪。有的還會適得其反,各奔東西。
記得曾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婚姻幸福的普通人,比幽居的天才快樂得多。快樂的婚姻,很少是機會的產物,他們如建築物似的,必須用理智的心去設計。”
家庭是人生事業的基礎,美滿的婚姻,會讓人的事業如虎添翼,而危機四伏的家庭,會讓人的事業受挫。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帶著快樂和歡笑回家,那麼你的家人就會受到愛的感染,家裏很容易充滿笑聲,你的家也就容易成為愛的港灣,你就有了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這樣做是不是比改造自己的愛人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