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城市”建在哪裏呢?(1 / 1)

中國古代有一個笑話,有一個富翁要求建築師為他建造一所隻有第三層樓的“空中樓閣”,人們都嘲笑他愚昧無知。如今,時代不同了,我們不僅要造“空中樓閣”,還要建立“太空城市”。

“此閣幾何高?何人之所營?側目送日落,引手攀飛星。”蘇軾的這幾句詩便是對太空城市的很好的描述。

隨著各種各樣的空間站、空間工廠的大批建造,人類勢必要在宇宙空間發展出一個完整的體係,建立起空間城市。人類到宇宙空間建立居民點,去開辟新天地、建立新的生活,已不再是遙遠的未來。

那麼,太空城市建在哪裏呢?

首先,它必須是永久性的,不能墜落;在軌道運行的飛行器,極其稀薄的空氣都會使它減速,最後墜落;距地球數萬千米的同步衛星也隻有20多年的壽命。那麼,永久性的太空城市必須建在遠離地球的地方。

可是,人們又會擔心,大空城會不會飄走呢?

據科學家計算,在太空有一些特殊的點(區域),在這些點上,太陽、地球、月球的引力相互平衡,位於這些地方的物體就能像放在碗底的小球一樣,不會輕易離開自己的位置,這些點以意大利天文學家拉格朗日的名字來命名,稱為拉格朗日點。

1952年美國科學家建議將第一批太空城市建在代號為L5這個經過計算的點上,城市運動著,但始終保持著與地球、月球相對不變的位置。從L5到地球僅需5天,交通十分方便。距月球也不算遠,可以充分利用月球資源。

太空城的樣子和規模如何?美國科學家奧尼爾提出了萬人車輪空間城的方案,這是最簡單、最成熟的設計,它將是人類的第一座太空城市。萬人車輪空間城的外形像一個車輪子,直徑1800米,“輪胎”直徑130米,裏麵是位置交錯排列、相互隔開的6個居民區和農業區。

車輪繞軸旋轉,每分鍾轉1圈。這是為了在太空城製造“人工重力”,使人在那裏不會四處飄浮,感覺像在地球上一樣。太空城外有一麵大鏡子和若幹小鏡子,調整這些鏡子的方位可以使居住區有日、夜之分,使農業區有所需的陽光和溫度。居住區內有各種各樣的建築物,作為住宅、商店、醫院、學校等使用;農業區種植作物,飼養禽畜。城裏交通四通八達。

那麼,城市的空氣、水和食物從哪裏來呢?初期當然都來自地球,隨著技術進步,將來還可以從小行星上得到大量的氫作為能源。

其實,最大的問題是人類要在太空城永久居住下去,就必須形成自己的一個閉式循環的生態係統。這方麵的實驗正在緊張地進行。

在宇宙空間建設人類社會絕非幻想,21世紀就要成為現實,人類的子孫將告別親人、告別地球,奔赴空間工地,他們是空間城市的建設者,也將是第一批太空移民。這將是名副其實的新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