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減少白內障患者人數,中國政府投資1.65億美元,由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衛生部聯手,於1997年開始在全國推行“視覺第一中國行動”,這一行動得到了國際性服務團體獅子會1500多萬美元的援助。
“視覺第一中國行動”,就是在中國推廣白內障複明手術,普及視力保健知識,發展手術複明機構,培訓眼科技術人員等一係列活動。截至2002年,“視覺第一中國行動”第一期方案已在全國施行了210萬例白內障複明手術,組派了250支國家醫療隊到貧困、偏遠地區為患者治療。
潘偉華(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老年白內障發病率與海拔有重要關係,還與年齡也有關係。根據我國調查,西藏地區發病率達到1.32%,中原地區發病率是0.12%耀0.14%,寧夏也屬於高原地區,發病率與內地相比是較高的。
目前,我區有4.1萬盲人,約有半數是因患白內障而導致。另外,每年新生白內障患者約有1200人,許多白內障患者因經濟和當地醫療條件的原因不能複明,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生活。
“視覺第一中國行動”第一期方案自1997年7月在我區實施以來,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截至2001年底,“視覺第一中國行動”第一期累計完成白內障複明手術8298例,完成總任務的109%,脫盲率達96%,人工晶體植入率達80%,先後為12個白內障患者較集中的縣、市、區組派醫療隊,為貧困白內障患者實施複明手術,並且新建了賀蘭縣、平羅縣、彭陽縣3所醫院眼科,配備了白內障複明手術設備,使其具備了獨立開展眼科手術的能力。而在銀川市,先後就有1219名白內障患者得到了康複。
今年11月13日,“視覺第一中國行動”第二期方案啟動儀式在寧夏舉行,這一次,國家醫療隊選派21名專家分別在寧夏各縣市的醫院中,為白內障患者實施複明手術。
賀蘭縣人民醫院是“視覺第一中國行動”在銀川地區的白內障複明定點醫院,“視覺第一中國行動”第一期方案曾在這裏投資10萬元人民幣,為醫院的眼科購置了角膜取濾計,A超聲波測量儀等儀器。這一次,銀川地區又有100例白內障病人將在這裏免費實施複明手術。
王生平(賀蘭縣人民醫院院長):我們縣醫院高度重視這件事,先後專門抽調20名醫務人員進行專題培訓,騰出了近40張床,並為這次手術專門準備手術包,專門製訂消毒隔離措施,把這個利國利民的事辦好。
“視覺第一中國行動”的最大特點是,免費為貧困的白內障患者實施複明手術,這對於農民、下崗職工等低收入的人們來說,無疑從經濟上為他們減輕了壓力。
李春虹(銀川市衛生局局長):這次的100例病人全部是免費做手術,假如一個白內障病人以往需要手術費是1000元,那麼這就是為病人省去了這個錢。這一次確實為我們西部地區廣大貧困人民手術治療白內障提供了一個機會,確實為老百姓辦了一件好事,一件實事。
要使白內障患者符合手術的要求,手術前要進行篩選。銀川市殘聯與衛生部門協調後,在今年九月、十月對登記在冊的563名白內障患者進行了術前篩查,又從256名適應者中篩出符合條件的106名貧困白內障患者作為國家醫療隊實施免費手術的病員。就在手術的前一天,這些病員經過複查後住進了賀蘭縣人民醫院。
84歲的章熙卿老太太是這次實施複明手術年齡較大的一位病人,雖然看東西模模糊糊,但她的聽力卻非常好。
章熙卿(白內障患者):眼睛的白內障有好多年了,平時日子就馬馬虎虎對付著過。我兒子說,國家給你治療呢。眼睛醫治好了,我還多活幾年,要不是新社會,怎麼能輪上我呢。現在新鮮的東西也看不清,國家有號召給我治好眼睛,死了也不冤枉。
家住在賀蘭縣金貴鄉連心村的保天柱、王月花夫婦都是白內障患者。這一次,老兩口一同來做複明手術。
保天柱(白內障患者):這個眼睛能看見,是右眼看不見,比方說去個樹園子,碰到樹枝還拿不到蘋果。這次公家派下來看眼睛,給我們解決了經濟上的負擔,我們感謝共產黨對我們的好,這次十六大會議一開,江澤民的報告確實對我們農民好得很。
看著從這麼多眼睛中透露出的希望、焦慮、急切、迷茫,他們多麼期盼這些光明的使者能給自己帶來光明,帶來生活的希望。手術正式開始了,國家醫療隊的兩位主刀醫生同時開展手術,另外還有兩位本地醫生配合手術。
78歲的馬自強老人說起這次來做複明手術還有點曆險的過程,他早上去殘聯後就直接被送到賀蘭縣人民醫院住院。馬自強(白內障患者):不緊張,別人不讓動就不動,根本想不到有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