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自強的老伴:我感激不盡,感謝共產黨,我治兩個眼睛花了4000元。
醫療隊每天要做20例複明手術,每個病人都要經過術前篩選、手術準備、術後護理等一係列過程。對於醫護人員來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他們每天7點上班,晚上8點多才能回家。
張麗榮(賀蘭縣人民醫院眼科護士):這是造福於老百姓的一件好事,我們雖然工作強度大,大家辛苦,但沒有叫苦叫累,心甘情願在這裏加班加點。
這一天,對於實施複明手術的白內障患者來說,是一個永生難忘的日子,從一團模糊或者完全漆黑的狀態中又重新回到五彩斑斕的世界,這是多麼欣喜的一刻啊。
瞧,這位大爺已經能夠看清電話號碼了。
白內障患者:劉東紅8018916,胡少萍1300796405。昨天臉是黑的,今天臉是白的,今天能看到第四行,以前就看第一個字。我們做了手術,沒有花錢,這是國家對我們的照顧。
聽說有一對父子倆同時做複明手術並已出院,於是我們趕往他們住在銀川市進寧北街39號樓的家中。
雷老師在1995年已經退休,兩年前因患白內障導致視力模糊,不但多年喜好的書法不能寫,就連買菜、家務活都做不了。兒子才40出頭,1995年下崗後自己做些買賣,半年前也由於白內障,生意隻好停業了。
雷遠恩(銀川黨校退休教師):我們是這次複明行動的直接受益者,我體會到殘聯這麼做正是實實在在地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從大的方麵講,我感到我們這個社會製度好,共產黨好。
馬輝(下崗職工):這次眼睛好了,我還是從事小的生意,但自己在經商中得到殘聯和黨的關懷,以後在做人、做生意方麵要遵紀守法,做一個好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社會。
為白內障患者帶來光明的是來自全國各大醫院眼科的專家大夫們,這次共有21名國家醫療隊專家為寧夏1205例白內障患者實施了複明手術,其中銀川市達到了158例。由於任務重、時間緊,直到在賀蘭縣人民醫院做最後一例手術時,我們才有機會見到主刀大夫。
王文戰(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眼科副主任):我感到這個活動對老百姓、對群眾很有好處,特別是為白內障致盲而貧苦的老百姓帶來了福音,這是造福於社會、造福於人民的,作為醫生,我們多做貢獻也是非常高興的。
“視覺第一中國行動”不僅要為白內障患者實施複明手術,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培訓眼科技術人員。作為承擔這次手術的賀蘭縣人民醫院,專門派一名大夫在手術過程中學習。
鷗寧江(賀蘭縣人民醫院副院長眼科副主任醫師):這項行動給我最大的感受是,醫療隊和殘聯的工作人員的敬業精神和不辭勞苦的精神,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奉獻精神,給我們醫院的職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他們也給我們帶來了精湛的手術技術,對培養我們醫院、帶動我們醫院眼科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視覺第一中國行動”在銀川的一周時間裏,得到了銀川市政府、市殘聯、市衛生局的大力配合,之前有關部門專門落實國家醫療隊隊員的住宿、飲食問題,做好後勤保障工作。同時,殘聯組織病員入院,衛生局負責術前篩選、器械供給等,每個環節都有條不紊,順利進行。
曲冰(銀川市殘聯理事長):我們今年承擔了銀川市政府要辦的30件實事,其中之一就是為貧苦白內障患者免費植入人工晶體。現在患者普遍反映很好,他們都說真是十六大開過了,你們落實的這麼快,我覺得隻有咱們國家才能做到這一點。
洪梅香(銀川市副市長):銀川市委、政府對防盲治盲工作,對白內障的複明項目非常重視,在給市民實施的過程中,國家專家隊和區市專家隊結合起來,使廣大白內障致盲的人、使更多的人受益。
“關注西部,關愛貧困盲人”,“視覺第一中國行動”第二期在寧夏的啟動,標誌著這一行動在全國已正式進入實施階段。在未來的五年間,將有更多的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重新回到五彩斑斕的世界。
(寫於2003年)
西夏陵區豈成了放羊區?
西夏陵區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重要的西夏古遺址,陵區內現存9座帝陵,208座陪葬墓和一些建築遺址、窖址,被稱為“神秘的西夏王國”。作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它是寧夏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每年接待海內外遊客20萬人次。然而,就在這樣一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們在陵區內居然看到了意想不到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