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涼菜常識介紹一(1 / 2)

涼菜四季:

涼菜又稱冷葷、冷菜、冷盤等,是指熱製冷吃或冷製冷吃的菜肴。涼菜是各種大小宴席以及家庭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我們常說,好的開始等於成功的一半,由於涼菜是餐桌上的第一道菜,其質量的好壞對整個菜肴的評價起著重要的作用,影響很大。冷菜製作的方法比較多,其中比較常見的有拌、熗、卷、凍、鹵、熏、醬、臘、酥等。冷菜的主要特點是選料精細、口味幹香脆嫩、爽口不膩,色澤豔麗,造形整齊美觀,拚擺和諧悅目等。

春季涼菜:

春季是指從立春之日起,到立夏之日止,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六個節氣。春為四時之首,萬象更新之始,正如《黃帝內經》裏所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意思是當春歸大地之時,冰雪已經消融,自然界陽氣開始升發,萬物複蘇,柳絲吐綠,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出現欣欣向榮的景象,此時人體之陽氣也順應自然,向上向外疏發。因此,春季涼菜飲食養生必須掌握春令之氣升發舒暢的特點,注意保衛體內的陽氣,使之不斷充沛,逐漸旺盛起來,凡有耗傷陽氣及阻礙陽氣的情況皆應避免,這個養生原則應具體貫穿到整個春季飲食養生方麵去。

清淡為主:

春季的飲食要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轉變為清溫平淡,在動物食品上,應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為油膩的食物食後容易產生飽腹感,人體也會產生疲勞現象。

多食禽少食畜:

對於肉食,人們大多是又愛又怕。愛是因為它營養豐富,口感良好;怕是因為脂肪含量高,容易與高脂血症乃至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等疾病掛鉤。而春季食用肉類涼菜的竅門之一就是要多吃禽肉、少吃畜肉。因為禽肉脂肪較少,而且所含脂肪的結構更接近於橄欖油,故有保護心髒的作用。

多甜少酸:

唐代名醫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當春天來臨之時,人們要少吃點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食物,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補益人體脾胃之氣。

養成良好習慣:

隻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避免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蟲卵進入體內而危害人體健康。烹調食物和進餐前要注意洗手,少吃醉蝦,生魚片之類食品。一旦發生了食物中毒,應及時到附近醫院就診,不要自行亂服藥。

夏季涼菜:

夏季是從小暑到立秋,其間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六個節氣。夏季為全年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時候。夏季給人體帶來了許多生理變化,如體熱散發困難,皮膚濕黏,體溫升高,大量出汗,使水鹽代謝失調,胃腸功能減弱,心血管係統負擔增加,提高了神經活動的緊張度,從而使能量消耗增加,再加之氣溫高的影響,得不到充足的睡眠。此時如果過度消耗能量得不到及時補充,將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