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第三次科技革命(2 / 3)

1949年10月1日,首都30萬群眾聚集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下午3時,毛澤東等中央人民政府領導人健步登上天安門城樓。當毛澤東等在主席台上出現時,整個天安門廣場沸騰了,歡呼聲、口號聲、鼓掌聲響徹雲霄。毛澤東主席以洪亮的聲音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於今日成立了。毛澤東主席親自按動電鈕,新中國的第一麵國旗——五星紅旗徐徐升起。在軍樂聲中,54門禮炮齊鳴28響,如驚雷回蕩天地間。

在群眾的熱烈掌聲中,毛主席宣讀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著舉行了壯觀的閱兵式。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由閱兵總指揮、華北軍區司令員兼京津衛戍區司令員聶榮臻陪同,驅車檢閱了肅立受閱的各軍兵種部隊。然後朱德總司令回到天安門城樓主席台上,宣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壯觀的閱兵分列式以海軍兩個排為前導,步兵師、炮兵師、戰車師、騎兵師相繼跟進,軍容整齊,威武雄壯,猶如鋼鐵洪流滾滾向前。與此同時,人民空軍包括戰鬥機、運輸機、教練機等17架飛機在天安門廣場上空自東向西飛行受閱。群眾的鼓掌聲像波浪一樣,一個高潮接著一個高潮,整個閱兵式曆時三小時。

閱兵結束後,舉行了盛大的群眾遊行。紅旗如海,歌聲如潮,解放了的人民,個個揚眉吐氣,他們載歌載舞,歡呼新中國的誕生,歡呼自己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夜晚,天安門廣場變成了紅燈的海洋。無數的彩色火炮從廣場四周發射,廣場上空繁花似錦,五彩繽紛,歡呼聲響徹夜空。

現在中國經過多年的勵精圖治,已經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中國的經濟發展持續穩定,軍事實力也大為提高,中國人民的教育、生活各個方麵也大為改善,國際地位也大大提高,在世界上占有了重要的地位。由於中國的崛起,世界的麵貌也發生了重要的變化,中國的強盛,在過去幾十年裏,以及在以後的世界曆史中都將是一個重要的主題。

人類登月飛行和太空探險

茫茫的宇宙給人類帶來了無限的遐想和神秘。千百年來,人類一直向往能插上翅膀,探索宇宙的奧秘。在古代,嫦娥奔月的神話表達了人們飛向月球的願望。唐代的大詩人李白也曾寫過這樣的詩句“俱杯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但是,當時科學技術落後,脫離地球的引力束縛去太空旅行隻是一個夢。

近代以來,科技發展日新月異。1923年,奧伯特論述火箭飛行原理的《飛往星際空間的火箭》出版。1924年,齊奧爾科夫斯基論述多級火箭的專著出版。火箭靠自身的燃料燃燒噴出氣體的反作用力飛行。如果物體達到7.9千米/秒的速度,就可以圍繞地球運行而不落下來。這個速度就是第一宇宙速度。如果速度達到11.2千米/秒,我們就可以擺脫地球引力束縛在太陽係內飛行。這個速度為第二宇宙速度。當速度大於16.7千米/秒,我們就可以飛出太陽係了,這就是第三宇宙速度。

1957年10月4日,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拉開了人類航天時代的序幕。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環繞地球飛行一圈,曆時108分鍾,寫下了人類航天飛行的新篇章。加加林也成為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人。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是人類進行太空探險的第一站。1959年,蘇聯發射的月球2號探測器在月球著陸,這是人類的航天器第一次到達地球以外的天體。同年10月,月球3號發回第一批月球背麵的照片。1970年,月球16號把100克月球土壤帶回地球。

美國人也不甘落後,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了征服月球的“阿波羅”計劃,目的就是登上月球實地考察。在1961年到1967年間,9個“徘徊者”探測器,7個“勘探者”探測器以及5個月球軌道器先後對月球進行考察。它們拍攝了照片並分析了月球的土壤,為登上月球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緊接著,“土星”5號運載火箭先後向月球發射了17艘“阿波羅”飛船。其中,“阿波羅”1至3號是試驗用的飛船,4至6號是無人飛船,7號飛船載人繞地球飛行,8至10號載人繞月飛行,11號至17號是載人登月飛行。

1969年7月16日,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載著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和柯林斯在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到達月球軌道後,由柯林斯駕駛飛船繞月飛行,而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駕駛登月艙於7月20日在月球表麵靜海降落。阿姆斯特朗第一個登上月球。他說出了下麵這段意味深長的話:“對於一個人來說,這隻是一小步;但對人類來說,這是巨大的一步。”他們在月球表麵上進行實地科學考察,並把一塊金屬紀念牌插上月球,上麵鐫刻著“地球來的人類於公元1969年7月首次登上月球。我們為全人類的和平來到這裏。”

他們在月球上安裝了月震儀,采集了月球岩石和土壤。在完成月麵考察任務以後,他們進入登月艙,離開月球回到月球軌道上的指令艙中,與柯林斯會合後開始返回地球,完成了這一史無前例的航天飛行。此後,又有5次成功的登月飛行,宇航員們總共在月球上停留了約300小時。人類對月球的認識大大加深了。

美國登月的成功,不僅實現了人類千百年的夢想,更是給宿敵蘇聯一個很大的刺激,促使蘇聯增加軍費,擴軍備戰,導致了國民經濟失調,最終瓦解。

1994年,美國發射了“克萊門汀”號無人駕駛飛船,對月球進行了新的地貌測繪,為在不久的將來建立月球基地和月基天文台作準備。

1998年1月6日發射升空的“月球勘探者”,攜帶中子光譜儀探測氫原子,最終發現在月球兩極的盆地底部存在水。

人類對於未知世界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人們並不滿足於對月球的了解,目標又轉向了太陽係中的大行星。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們可望在不遠的將來直接登上火星進行實地考察,徹底弄清火星生命問題。

到目前為止,人類隻登上了月球,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小小的遺憾。展望21世紀,人類將插上科技的翅膀,在更加廣闊的宇宙空間縱橫馳騁!

德國統一

柏林牆是德國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德意誌民主共和國在己方領土上建立的圍牆,這座圍牆的建立就是為了隔離東德和德意誌聯邦共和國,阻隔東西柏林之間市民的往來。柏林牆的建立,是二戰以後德國分裂和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1989年“柏林牆”的倒塌改寫了歐洲的曆史,兩德的統一打破了戰後建立在德國分裂基礎上的雅爾塔體製,結束了40多年來由美蘇在歐洲分治的時代,從此歐洲出現了一個美、俄、德三國鼎立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