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就如一條弧線,沒有坡度與平衡可言,沒有順與逆可以把握,更沒有所謂的起起落落,它總是很直觀地在描述著我們每個人對待自己與對待生命的責任與擔當,它總是在那些隨波逐流與逆風飛揚中承載著夢想與現實之間的挑釁與挑戰。生命是一種態度,它可以讓你用整個人生來證明與選擇,生命的態度在於你用什麼樣的眼光去發現生活,同時又在發現自己。生命是一種態度,當我們在摸索中曆練自我人生價值的同時,又在實踐中支配著
我們未來的航向。
選擇平和:心平氣和,做人輕鬆
有個故事說,兩個在沙漠上艱難行走的探險者發現了一杯水,其中一個人高興地說:“看,終於有一杯水了。”而另一個人卻說:“怎麼隻有一杯水。”看來許多事情都與人們對待事物的態度以及心態有關,不同的人在同一時間裏做同一件事情會有不同的感受。拿破侖·希爾說:“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其實很小,但這種很小的差異卻造成了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指的是心態,巨大差異指的是人生結果。”其實,隻要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你就會感到“生活著,真好”。
心平氣和,是一種祥和的狀態。指人的心情平靜,態度溫和,不急躁,不生氣。這四個字,讓人覺得輕鬆、和藹、親近。人心苦不足,唯心平才能氣和。心平,無非分之念,見可欲而不迷狂,於遷變得失具平常之心。氣和,不卑不亢,不疾不滯,安舒寧靜。
心平,會比較客觀地看待事物,氣和,易於體會彼我立場,聆察弦外之音。心平氣和,和緩執中,安泰莊重,能消弭爭端於無形。心平氣和之人,其愛憎是非皆具,隻是更沉穩含蓄,遇到紛亂和非常之事,能沉得住氣,從容鎮定,恰當地應對。
在2009年的世界女子9球世錦賽上,16歲的中國黑馬劉莎莎在1:5落後的情況下上演驚天大逆轉,連扳8局的她最終以9:5戰勝了賽會頭號種子凱倫·科爾,奪得世錦賽冠軍。首次持外卡參加世錦賽的劉莎莎,不但是繼2007年的潘曉婷之後第二位獲得該賽事冠軍的中國選手,更成為了女子9球世錦賽曆史上最年輕的冠軍。
劉莎莎的教練張樹春這樣說道:“說實話,莎莎能走到決賽這一步非常不容易,其實她已經完成任務了。賽前我給莎莎定的任務就是進前16強,比賽前我也告訴她了,能達到這個目標就很不錯了。”
“她今天能奪得冠軍,跟她平時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以及努力刻苦地練球是分不開的。雖然她今天奪得了世錦賽的冠軍,也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但就其目前的實力來說,跟國際國內的這些台球高手們還有差距。她今天能贏就是贏在她的心態上了,她的心態非常平和。”張樹春中肯地評價道。
隨後,張樹春還回憶起比賽中的一個小細節。他透露說:“在中場休息的時候,莎莎跟我說:她沒給我機會,一直在防守,我解球也不好。如果一旦給我機會,你看我怎麼表現。後來的比賽,莎莎果然打得很放鬆,全是‘連摸’,水平完全發揮出來了。”
對劉莎莎這名小將來說,奪冠是意外的驚喜,她贏就贏在心態平和上。因為心平氣和,她在極度落後的情況下沒有慌亂陣腳,而是沉著應對,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奪冠對她來說在意料之外,更在情理之中。
心平氣和,是身心良好的標誌,是一種胸襟氣度。它也是一種氛圍,不咄咄逼人,且廣大自在,如和風輕雲流水。它是閱曆滄桑,壯懷激烈以後的一種平和。心平氣和是一種德行,是成熟的標誌。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忙亂的應該是身體和頭腦,心可以不迷失,氣可以不慌急,正如一個大湖,波浪起伏,水勢縱橫,而天上高懸一輪明月,寧靜無比。心平氣和能夠讓人虛懷若穀,寧靜致遠。
費玉清2009年南京新年演唱會“隻想聽見”票房全線飄紅。聽到這個消息的費玉清顯得很平靜,因為每年演唱會的票房都非常好。即便是這樣,他也不忘感謝一番南京歌迷:“我的歌是抒情有餘,卻略顯老氣,可是大家還這麼捧場。我隻能說他們是我的知音。”
和很多歌手希望不斷求新求變的想法不同,費玉清始終保持著自己的費式風格,他說以不變應萬變就是自己的生活態度:“對於我個人來說,它是一種優點,因為我可以不為時代的變遷所動,始終忠實於自己的內心去生活。”
現在的費玉清保持著一份難能可貴的平和寧靜的心態,這是源於父親的教導,他說,“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就給我們講過一個故事,上帝會給每個人一袋零錢,你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少,有的人二十幾個,有的人三十幾個,我們一定要珍惜有限的零錢,因為用掉一個就少一個,所以現在很多事情我學會想開,這樣就會好很多。”
心平氣和的態度,使費玉清能夠輕鬆做人。雖然已經出道30多年了,但他卻從來沒有被娛樂圈的紛紛擾擾所影響,“我一直活在音樂的世界裏,可能從來沒有真正進入過社會,這讓我能夠保有最初的簡單和純粹。”
心態平和,就是要做到處順境不貪癡,處逆境不嗔恚,好事不大喜,壞事不大悲,煩心的事不憂慮。心態平和,就是要放下一切,放下名、放下利、放下妄想、放下煩惱。過去成功了,我們應該想到,那是因緣際會,機緣湊巧,運氣好條件好,時過境遷,現在再去做不一定能成功。
心態平和,就是要“於心無事,於事無心”,不論做什麼,有沒有結果,都不多慮、都不苛求,更不與人比長較短,比高較低,一切隨緣,一切自然,老有所為,盡力即可,不求結果,但憑心情。隨緣放曠,任運逍遙,真正達到用平和的心態去麵對每一天,麵對每件事,麵對每個人。
人生總得有一種動力催促著前行。在通往彼岸的漫漫征途中,以平和的心態堅持踏踏實實地做事,坦坦蕩蕩地做人,並不因為工作的瑣細而拒絕平凡的生活,並不因為名利的誘惑而放棄做人的原則。見識人生百態,品嚐人間百味,這何嚐不是一種幸福?擁有一顆平和的心,笑對一切,時時調養心情,保持最佳心態,讓輕鬆快樂陪伴我們的一生。
選擇虛心:以空杯心態去汲取智慧
每一個人要想應對時代和環境的變化,必須隨機應變。而以變應變,就要求我們具有空杯心態的虛心。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態,如果想學到更多學問,想提升職業能力,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空著的杯子”,而不是驕傲自滿,固步自封。
古時候,有一個佛學造詣很深的人,聽說某個寺廟裏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禪師,便去拜訪。老禪師的徒弟接待他時,他態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學造詣很深的人,你算什麼?後來老禪師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並為他沏茶。可在倒水時,明明杯子已經滿了,老禪師還在不停地倒。他不解地問:“大師,為什麼杯子已經滿了,還要往裏倒?”大師說:“是啊,既然已滿了,幹嘛還倒呢?”禪師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經很有學問了,幹嘛還要到我這裏求教?來者急忙叩謝悔過。
這就是“空杯心態”的起源,象征意義是,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虛心的好態度。那麼,什麼是虛心?虛心不是一般所謂的謙虛,既不是表麵上接受人們的意見,也不是與人們無爭論無批評,把是非和真理的界線模糊起來,而是保持自己的立場,當自己還未了解他人的意見時能做到不盲從。
在北京奧運會女子體操個人全能比賽中,中國選手楊伊琳勇奪銅牌。“六朵金花”創造了我國女子全能的最好成績,說明了我國女子個人全能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
麵對這個成績,楊伊琳不是沉浸在喜悅中,而是十分冷靜地盤點了自己與別人的差距。當確定柳金奪冠之後,楊伊琳友好地走過去向奧運冠軍表示祝賀,“柳金和約翰遜的表現都很出色,我覺得跟她們還是有一點距離的”,“她們的難度起評分很高,而且非常自信,大賽經驗也比我多一些”。十分虛心的話語,十分成熟的心態,凸顯了一位運動員的良好精神風貌,體現了一種平常心。
高手過招,差之毫厘,謬之千裏,特別是體操等對技術要求相當高的競技項目,稍有閃失就會前功盡棄。可以說,在女子個人全能比賽中,楊伊琳表現得幾乎無懈可擊,且拿到了高低杠的最高分,但對手更為出色的表現使她隻能屈居第三。麵對這樣的結果,楊伊琳十分從容和豁達地查找自身的差距,向冠軍表示了自己的欽佩之情,這就是虛心,這就是創造新的輝煌的希望。
其實,對任何一名運動員來說,今天的榮譽隻能代表過去,今天的掌聲隻是過去成功的證明,明天的輝煌仍需從今天開始。這就需要運動員要有虛心的態度,要善於學習別人的長處、明白自身的不足。隻有對照長處找差距,才能取長補短、乘勝前進。“,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困囿於榮譽與成績,看不到自身的不足,就隻能導致失利和失敗。一位優秀的運動員,總是在汲取別人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戰勝自我。
我們對於客觀事物的各種複雜情況,對於世界上的一切知識,不可能都懂得,更不可能都懂得那麼完全、那麼確切。因此,要想對客觀的東西認識清楚,就必須虛心。同時,虛心並不等於心中無數,沒有主張。不論對待什麼問題,我們都應該采取虛心的態度,力求少犯錯誤或者不犯錯誤。對於各種各樣的不同意見,完全應該按照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原則,各抒己見,決不能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意見。
許多知名的學者,為了追求知識,總是常年累月地向別人虛心學習,虛心問道。這種虛心做學問的態度,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阿道夫·馮·貝耶爾,這位德國有機化學家,由於合成靛藍,對有機染料和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獲得了1905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貝耶爾在大學讀書時,有機化學家賈拉古教授的名字傳遍了德國。
不過,那時這位教授還很年輕,一些科學界耆宿總是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挑剔他。有一天,貝耶爾和父親在一起閑談,提起了賈拉古教授。貝耶爾說:“賈拉古隻比我大6歲……”言外之意是這個人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父親聽了很不滿意,他對貝耶爾說:“大六歲怎麼樣,難道就不值得你學習嗎?我讀地質學時,老師的年齡比我小30歲的都有,我一樣恭恭敬敬地稱他們為老師,認認真真地聽他們講課,要想有學問,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虛心向他人求教。”
父親的言傳身教,使阿道夫·馮·貝耶爾受益匪淺。從此,他養成了虛心的好習慣,在化學方麵的發展有了自己的建樹。
可見,虛心是成功道路上的路標,虛心對於任何人,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做任何事情都是非常必要的。阿道夫·馮·貝耶爾做到了真正的虛心,他毫無成見地向有知識的人探求新知識新文化,他“清空了自己的杯子”,汲取了知識及人生的智慧。
真正的虛心,是自己毫無成見,思想完全解放,不受任何束縛,對一切事物采取實事求是的態度,具體分析情況,對於任何方麵反映的意見,都要加以考慮,不要聽不進去。等到各個方麵的情況全部集中起來,再做綜合的研究,有所批判,有所揚棄,最後形成正確的判斷,這樣才有可能在某種程度上避免錯誤。
對每個人來說,永遠不要把過去當回事,要選擇虛心的態度,從現在開始,進行全麵的超越!當“歸零”成為一種常態,一種延續,一種不斷要做的事情時,也就完成了人生的全麵超越。
選擇樂觀:生活再苦也要笑一笑
我們常說,做人要樂觀,那麼,樂觀的態度到底是什麼樣子呢?它是相似情感表現的混合體,比如與皺眉、厭惡相反的微笑的表情;與迂腐、破壞相反的愉快的心情;與沮喪、憤世嫉俗相反的凡事樂觀且充滿希望的天性。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有一次家裏被小偷光顧,不見了很多東西。一位朋友知道了便寫信安慰他。羅斯福回信感謝朋友的安慰。他寫道:感謝來信安慰,我現在很平安。感謝生活。因為小偷偷了我家裏的一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我隻是不見了東西,身體沒有受到傷害;最主要的是偷東西的是小偷,而不是我。
同樣的一件事卻有不同的態度,不同的想法,不同的結果。有人看到了希望和成功,有人卻暗淡失落,滿眼都是不盡人意。這究竟是為什麼呢?答案就在於“用心”的不同。樂觀者與悲觀者的差別就是這樣有趣:樂觀的人在每次危難中都看到了機會,而悲觀的人在每個機會中都看到了危難。樂觀的心態能把人帶向成功的彼岸,而悲觀的心態卻能把人帶向失敗的峽穀。
樂觀的心態很重要,因為它讓你在遇到挫折,麵臨困境時學會鎮靜,學會怎樣繼續前行。其實,挫折,困境並不可怕,關鍵在於你選擇怎樣的方式去麵對。
一個積極樂觀的人喜歡這麼思考:我能、我行,我會。一般而言,這樣的人都能如願以償。在積極樂觀思想的強大威力下,即使是一個極端頑固、消極的人,最終也會產生變化。
在美國,一位叫塞爾瑪的女士內心愁雲密布,生活對於她已是一種煎熬。她隨丈夫從軍,沒想到部隊駐紮在沙漠地帶,住的是鐵皮房,與周圍的印第安人、墨西哥人語言不通;當地氣溫很高,在仙人掌的陰影下都高達華氏125度;更糟的是,後來她丈夫奉命遠征,隻留下她孤身一人。她整天愁眉不展,度日如年。無奈中,她隻得寫信給父母,希望回家。久盼的回信終於到了,但拆開一看,使她大失所望。父母既沒有安慰自己幾句,也沒有說叫她趕快回去。那封信裏隻是一張薄薄的信紙,上麵也是短短的幾行字。
這幾行字寫的是什麼呢? “兩個人從監獄的鐵窗往外看,一個看到的是地上的泥土,另一個看到的是天上的星星。”她開始時非常失望,還有幾分生氣,心想父母怎麼回的是這樣一封信!但盡管如此,這幾行字還是引起了她的興趣。她反複琢磨,終於有一天,一道閃光從她的腦海裏掠過。這閃光仿佛把眼前的黑暗完全照亮了,她驚喜異常,每天緊皺的眉頭一下子舒展了開來。大家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原來,這短短的幾行字裏,她終於發現了自己的問題所在:她過去習慣性地低頭看,結果隻看到了泥土。但自己為什麼不抬頭看?抬頭看,就能看到天上的星星!她這麼想,也開始這麼做了。
她開始主動和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交朋友,結果使她十分驚喜,因為她發現他們都十分好客、熱情、慢慢地都成了朋友,還送給她許多珍貴的陶器和紡織品作禮物。她研究沙漠的仙人掌,一邊研究,一邊做筆記,沒想到那仙人掌是那麼千姿百態,那樣使人沉醉著迷。她享受著新生活給她帶來的一切,她每天仿佛都沐浴在春光之中,每天都仿佛置身於歡笑之間。
這位女士前後簡直判若兩人:一個是無限的痛苦,一個是不盡的快樂。她所處的環境並沒有改變,變的是她的心境。她隻是選擇了樂觀的態度對待人生,但就這麼一點小小變化,帶來的結果卻大相徑庭:一個痛苦,一個快樂;一個失敗,一個成功。
用樂觀的心態去奏響生命的篇章,不要抱怨上帝給予太多磨難,不必憂愁生命中有太多的不公。想想狂風暴雨之後才有彩虹;想想蠶要經曆怎樣的痛苦才能破繭成蝶。樂觀地去麵對吧,笑一笑,苦難沒什麼大不了。
選擇寬容:海納百川,寬容為大
寬容是人類生活中至高無尚的美德。寬容包含著人的心靈,寬容可以超越一切,寬容需要一顆博大的心。寬容是人類情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這種情感能融化心頭的冰霜。
古代有位老禪師,一天晚上在禪院裏散步,突見牆角邊有一張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違犯寺規越牆出去溜達了。老禪師沒有聲張,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過了一會兒,果真有一小和尚翻牆,在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脊背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父並沒有厲聲責備他,隻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寬容是一種胸懷,它昭示著我們要大度。寬容可以是心態,心態的寬容會使心胸豁達,而非狹隘卑居。沒有心態上的寬容,就不會有行為上的從容。寬容是幸福的良藥,沒有寬容,或許一樣可以得到片刻的歡愉,卻無法享受長久的心安與幸福。寬容可以是感恩,感恩於生活,感受於生命,人生就會無怨無悔。寬容可以是淡定,淡然而不冷漠無情,順其自然而非隨波逐流。
阿根廷著名的高爾夫球手羅伯特·德·森多是一個非常豁達的人。
有一次,森多贏了一場錦標賽,領到獎金支票後,他微笑著從記者的重圍中走出來,到停車場準備回俱樂部。這時候,一個年輕的女子向他走來,她向森多表示祝賀後,又說她可憐的孩子病得很重,也許會死掉,而她卻不知如何才能支付起昂貴的醫藥費和住院費。
森多被她的講述深深地打動了,他二話沒說,掏出筆在剛贏得的支票上飛快地簽了名,然後塞給那個女子,說:“這是這次比賽的獎金。祝可憐的孩子早日康複。”
一個星期後,森多正在一家鄉村俱樂部進午餐,一位職業高爾夫球聯合會的官員走過來,問他一周前是不是遇到一位自稱孩子病得很重的年輕女子。
“是停車場的孩子們告訴我的。”官員說。森多點了點頭,說有這麼一回事,又問:“到底怎麼了?”“哦,對你來說這是一個壞消息,”官員說,“那個女子是個騙子,她根本就沒有什麼病得很重的孩子。她甚至還沒有結婚呢!你被騙了!”“你是說她根本就沒有一個小孩子病得快死了?”“是這樣的,根本就沒有。”官員答道。森多長長籲出一口氣,然後說:“這真是我一個星期以來聽到的最好的消息。”
不以受騙、損錢而憤怒,而以無病的小孩為釋懷,以一顆寬容的心豁達而善意地對待事情,體現了一種博大的胸懷。
在美國一個市場裏,有個中國婦人的攤位生意特別好,這引起其他攤販的忌妒,大家常有意無意地把垃圾掃到她的店門口。而這個中國婦人隻是寬厚地笑笑,不予計較,反而把垃圾都清掃到自己的角落。
旁邊賣菜的墨西哥婦人觀察了她好幾天,忍不住問道:“大家都把垃圾掃到你這裏來,你為什麼不生氣?”中國婦人笑著說:“在我們家鄉,過年的時候,都會把垃圾往家裏掃,垃圾越多就代表賺的錢越多。鄉現在每天都有人送錢到我這裏,我怎麼舍得拒絕呢?你看我的生意不是越來越好嗎?”從此以後,那些垃圾就不再出現了。
這個中國婦人化詛咒為祝福的智慧確實令人驚歎,然而更令人敬佩的卻是她那與人為善的寬容的美德。她用智慧寬恕了別人,也為自己創造了一個融洽的人際環境。俗話說,和氣生財,自然她的生意也越做越好。如果她不采取這種方式,而是針鋒相對,又會怎樣呢?結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