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35歲之前,一定要作的11個做事選擇(3 / 3)

“效率”這個詞,我們每天都會使用。在學校裏,老師強調要提高學習效率;工作時,老板重申要提高工作效率;在家中,提高做事效率對我們是一個再自然不過的要求了。那麼,什麼是效率呢?

效率是指在給定投入和技術的條件下,經濟資源沒有浪費,或對經濟資源做了能帶來最大可能性的滿足程度的利用,也是配置效率的一個簡化表達。簡潔的說法就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會資源,以滿足人類的願望和需要。

所謂效率高,就是在單位時間裏實際完成的工作量多,對個人而言,意味著節約了時間。當某些特定的標準被達到的時候,就說達到了效率。低效率則意味著做事雖然有結果,但是並不如人意,它是平庸與無用功的代言詞。

1998年法國世界杯足球賽,最後一場是衛冕隊巴西對主辦國法國隊,

結果法國隊獲勝。下麵是一個法國記者第二天訪問巴西隊的談話記錄:“昨天那個球賽踢得怎麼樣?”“哎呀,那是一場世紀大賽,我踢掉一顆門牙,我同伴還踢斷一根

肋骨,嗯,是很精彩。”“結果呢?”“輸了,輸了。”法國記者接著問:“那你的對手法國隊呢?”“那個法國隊走狗屎運,那個家夥吃口香糖,站在球門旁邊,一個

球骨碌過來,他一腳踢過去,進了,你看看。”法國記者就開始講風涼話了:“還敢跟我說踢掉門牙,踢斷肋骨,人家吃口香糖都能進球,你也不羞愧。”

這個故事給人以觸動——原來在足球場上,什麼都是廢話,射門最重要。從頭跑到尾,從尾跑到頭,滿場飛,這種人從表麵上看是很有效率,關鍵問題是進球了嗎?進球才叫做效率。同樣的道理,在工作中,公司員工在上司麵前表現自己很英勇、神速,問題是很有效率嗎?公司要追求的是高效率,而並非讓你拖拖拉拉浪費時間。

胡安進公司兩年了,對待工作一向認真、投入、盡職盡責。他每天準時上班,而且為自己從未受到批評感到自豪。

某天,胡安去找經理理論,他說:“先生,我在公司工作了兩年,認真敬業,但是我感覺自己受到了忽視。羅赫6個月前來到公司,和我的職位一樣,現在卻已經升職了。”

經理顯得有點傷感,對他說:“一會兒我們再解釋這個問題,你現在可不可以幫我個忙?我想給全體員工準備一些工作午餐用的水果,街道拐角有一家水果店,請幫我看一下有沒有桔子。”

胡安跑去5分鍾就回來了。

經理問他:“胡安,有桔子賣嗎?”

“報告經理,有桔子賣。”

“價錢是多少?”

“呀,我沒有問這個。”

“那賣的桔子夠不夠所有員工吃的?”

“我也沒有問這個。”

“那有其他水果賣嗎?”

“我不知道,但是我想……”

“哦,你先請坐下稍等一會兒。”

經理打電話叫來了羅赫。羅赫來了之後,經理給了他與胡安相同的

指示。10分鍾後,他回來了。 經理問他:“羅赫,你給我帶來了什麼消息?” “報告經理,那裏有桔子賣,數量足夠全體員工吃。除此之外,他們還有香蕉、木瓜、甜瓜和芒果。桔子的售價是每公斤1.5比索。店主告訴我,如果買得多,他還能給我8%的折扣。我先預定了桔子,不過如果您選擇其他水果的話,我就再回去下一次訂單。”

經理轉向一臉驚訝的等在旁邊的胡安,問道:“胡安,剛才你要和我商量的是什麼問題?”“沒什麼,我感到十分抱歉。”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效率的提高意味著你的辦事能力強,思維縝密,能夠贏得上司的青睞。如果隻是拖延,工作的效果不僅沒有達到,還浪費了時間,更別提自己的發展前途了。

效率的提高意味著資源的節約和社會財富的增加,效率是人類經濟活動追求的基本目標之一。

既然效率如此重要,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提高效率呢?其實,提高它的方式很簡單。

首先,要確定方向,不走冤枉路。仔細想想做這項工作的重點是什麼,希望藉此得到什麼結果,這樣做之後是不是真的能得到想要的結果。與別人一同討論後,再決定整個方向及流程。

其次,要做好各項事務的計劃安排。以一天的計劃表來說,首先列出你必須做的事,這些是你今天的首要工作;然後再列出應該做的事以及可以做但並不急於一時的事。之後評估各項工作所需的時間,再決定如何把時間分配到這些工作上。記住,應該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一天中狀況最好的時間內去做。當一天的規劃完成後,可以延伸成一周的計劃,決定一周內最重要及必須做的事。此外,每天要確認行程是否照計劃進行。

最後,還要運用係統思考,分門別類地進行工作。養成把握重點,循序漸進,集中力量的習慣,決定次序,從最重要的事情著手。我們必須先決定哪一個工作比較重要,必須優先去做;哪些比較不重要,可以緩辦。要明白,不考慮優先次序所產生的另一結果,常會一無所成,而且,被拖延或耽擱的事情等之後再提出時,往往已失去時效性。

我們都知道,在與他人的競爭中,拖延,隻能讓他人領先。任何憧憬、理想和計劃,都會在拖延中落空。把今天的工作拖到以後去做,所耗去的時間和精力遠比今天完成的要多。拖延,隻會讓你感到艱辛而痛苦,由此陷入平庸;立即且有效率地執行,便會感到簡單而快樂。

選擇重點:把事做到點子上

有些人整天忙忙碌碌,卻不見得有什麼成績,而有些人並不怎麼忙碌,卻輕輕鬆鬆,生活得有滋有味。同樣是二十四小時,卻有著不同的效率與質量。這是因為,做事能否抓住重點,是決定差異的一個重要因素。

我們在生活中麵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有時還會出現一些預料之外的事情讓我們措手不及。置身於紛繁複雜的事務中,有時真的會讓人感到眼花繚亂。於是有的人就慌了手腳,對所有問題不分輕重地攬過來。他們隻顧不停地做事,卻少有梳理頭緒的對付方法,最後不但沒處理好事情,還使自己產生了厭倦情緒。而聰明的人無論處於多麼複雜的環境中,他都會停下來審視一番,分出輕重緩急。這樣處理事情,才是把事情做到了點子上,才能做好事情。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農夫上山去砍樹,到了山上後,忽然想到腳上的草鞋很陳舊了,於是匆匆忙忙地搓繩打草鞋,忙完草鞋又檢查斧鋸,發現斧子太鈍,鋸子已鏽,於是又回來重新訂購斧子和鋸子,又嫌棄新斧子的材質不好…等到他萬事俱備準備再次出發時,大雪已經封山。於是農夫就抱怨:“我的運氣真是不好。”

其實,問題不在於他運氣的好壞,而在於他總是不能把事情做正確。他的目標是在大雪封山之前完成砍樹的任務,鞋子的新與舊對此時的他來說並不重要,斧子太鈍、鋸子已鏽,可以立即動手磨快,並不需要訂購新的……總之,作出錯誤的選擇,總是不能抓住重點,目標隻能落空。

法國作家莫泊桑,很小的時候便表現出了出眾的聰明才智。隻要是他讀過的書,不管是什麼人何時問起,他都能夠倒背如流。而且他愛好廣泛,不但熱愛讀書背書、寫詩作文,還喜歡踢足球、彈鋼琴、修理汽車、去燒烤店學習製作燒鵝,甚至是去鄉下種菜,都是他熱衷做的事情。

有一天,莫泊桑跟舅父去拜訪他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樓拜。莫泊桑的舅父想將他推薦給福樓拜,讓他做莫泊桑的文學導師。可是,莫泊桑卻驕傲地問福樓拜究竟會些什麼。福樓拜反問莫泊桑會些什麼,莫泊桑得意地說:“我什麼都會,隻要你知道的,我就會。”

福樓拜不慌不忙地說:“那好,你就先跟我說說你每天的學習情況吧。”莫泊桑自信地說:“我上午用兩個小時來讀書寫作,用另兩個小時來彈鋼琴,下午則用1個小時向鄰居學習修理汽車,用3個小時來練習踢足球。晚上,我會去燒烤店學習怎樣製作燒鵝,星期天則去鄉下種菜。”說完後,莫泊桑得意地反問道:“福樓拜先生,您每天的工作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福樓拜笑了笑說:“我每天上午用4個小時來讀書寫作,下午用4個小時來讀書寫作,晚上,我還會用4個小時來讀書寫作。”莫泊桑不解地問:“難道您就不會別的了嗎?”福樓拜沒有回答,而是接著問:“我還想問問,你究竟有什麼特長,比如有哪樣事情你做得特別好的?”這下,莫泊桑答不上來了,於是,他反問福樓拜:“那麼,您的特長又是什麼呢?”福樓拜說:“寫作。”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生的意義就在於選擇對自己最重要的事情,然後去努力完成它、實現它。

在善惡事實中分辨選擇,在輕重緩急中學會取舍,在眾多的事情中學會抓重點,依照先重後輕、先急後緩的次序做事,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各個擊破。這是我們從小就要學習的能力。

如果你要做的事情非常複雜,你很可能就沒有足夠的精力來完成了。如果你在做事情的時候,能找出重點,從“一個點”入手,那麼完成任務會容易一些,也會更快一些。眉毛胡子一把抓,隻會讓你疲憊不堪卻收效甚微。學會從千絲萬縷的任務中找到重點,學會統籌,學會科學地安排和盤算,才是成功的關鍵。

不必海闊天空,能把事想到點子上的就是大智者;不必口若懸河,能把話說到點子上的就是真口才;不必東奔西走,能把事做到點子上的就是好人才。

選擇主動:隻有傻瓜才會守株待兔

不可否認,現在市場的競爭。也就是人才的競爭,大浪淘沙,自己不努力,隻有被摒棄。任何企業、任何老板都希望用積極主動的員工。任何老板,都需要那些主動尋找任務、主動完成任務、主動創造財富的員工。當今時代,需要那些積極主動的人。

所謂的主動,指的是隨時準備把握機會,展現超乎他們要求的工作表現,以及擁有“為了完成任務,必要時不惜打破成規”的智慧和判斷力。那些工作時主動性差的員工,墨守成規、避免犯錯,凡事隻求忠誠公司規則,老板沒讓做的事,決不會插手;而工作時主動性強的員工,則勇於負責,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必要時會發揮創意,以更好地完成任務。

要想在工作中獲得成功,就必須努力培養自己的主動意識,在工作中要勇於承擔責任,主動為自己設定工作目標,並不斷改進方式和方法。

有位女孩在成功學家那兒當速記員。她的雇主很成功,每天都有很多的讀者給他來信,而這件事並未引起成功學家的注意。但是,卻在女孩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從那天起,她開始在晚飯後回到辦公室繼續工作,不計報酬地幹一些並非自己分內的工作——譬如替老板給讀者回信。

她認真研究成功學家的語言風格,以使得這些回信看上去和自己老板寫的一樣好,有時甚至更好。她一直堅持這樣做,並不在意老板是否注意到自己的努力。終於有一天,成功學家的秘書有事辭職,在挑選合適人選時,老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這個女孩。

在沒有得到這個職位之前已經身在其位了,這正是女孩獲得提升最重要的原因。當下班的鈴聲響起之後,她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在沒有任何報酬的情況下,依然用心工作,最終使自己有資格接受更高的職位。

故事並沒有結束。這位年輕女孩的能力如此優秀,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其他公司紛紛提供更好的職位邀她加盟。為了挽留她,成功學家多次提高她的薪水,與最初當一名普通速記員相比已經高出了四倍。

主動去做老板沒有交待的事情,並把這些事做好,你就能提升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位置,就會被提升到更高的職位,獲得更大的成功。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需要主動,不要總等著老板吩咐任務給自己,這樣才能有更多的機遇。這就像一群唧唧喳喳等待老麻雀喂食的小麻雀,如果小麻雀不主動張開嘴巴,那麼,蟲子就會落入其他主動張開嘴的小麻雀嘴裏,吃到食物的機會也就失去了。工作也是如此,隻有主動去做,才能有更多的機會。

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小的時候迫於生計,很小就出去打零工了。第一次打工的工錢少得可憐。盡管如此,他也從沒有過放棄的念頭,他相信,憑借自己的能力,一定可以找到不錯的工作。後來,他終於找到了一份在匹茲堡送電報的工作。卡內基十分珍惜這份工作,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幹才能有機會得到發展。但是,這份工作要求工作人員對周圍的環境非常熟悉,而卡內基對這裏卻很陌生,怎麼辦?他不想放棄這個難得的工作機會,於是每天下班之後就去熟悉各個街道和地名。就這樣,他風雨無阻地奔波在匹茲堡的大街小巷,終於熟悉了每一處地方。

為了充實自己,他白天送電報,晚上自學電信知識,到了清晨就跑去電信局練習。卡內基利用自己全部的業餘時間來為自己充電,近乎不知疲倦地工作和學習。

送電報的工作很辛苦,但卡內基沒有因此感到厭倦,相反,他對發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多數人抱怨工作枯燥無味、毫無意義的時候,卡內基卻對工作充滿了激情。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外,他還總是主動去做一些分外的事,幫助其他同事或老板處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有一天清晨,他早早地來到電信局上班,查看電報時發現有一封來自費城的緊急電報。電報緊急,但是值班的技師還沒有來,怎麼辦?卡內基知道這不是他分內的事,但是,他不能袖手旁觀,於是,他就代收了電報,準確地把它發了出去。後來,老板知道了這件事,就把他提拔為電報士,薪水升了兩倍。

卡內基總是很主動地工作,他知道除了靠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之外,他沒有更好的辦法出人頭地。後來,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獨立,他又被提升為電信科主任的私人秘書。

可以說,職場中最重要的就是機會。沒有機會,再有能力的千裏馬也難免被淹沒在碌碌馬群之中。沒有一種成功會自動送上門來,任何機會都需要主動爭取。愛情如此,幸福如此,財富如此,健康如此,友誼如此,學習如此,機會如此,時間如此,工作也如此。在工作中,你如果不付出努力,積極主動地做事,就無法得到任何發展的機會。那麼,機會來自何處呢?機會來自主動,主動才能贏得一切。當你積極主動地做事,並且做到最好的時候,機會自然就會降臨。

如果你想有好的人際關係,你就必須選擇主動問候;如果你想受人歡迎,你就必須主動承擔責任;如果你想有機會晉升,你就必須主動爭取任務;如果你想要在工作中取得成就,你就必須主動工作。

選擇冒險:跨一步往往就是成功

有人說,人生本身就是一場冒險。不冒點風險,哪來出人頭地的機會呢?世界的改變、生意的成功,常常屬於那些敢於抓住時機,敢於冒險的人。生命運動從本質上說就是一次探險,如果不是主動地迎接風險的挑戰,便是被動地等待風險的降臨,而冒險總比墨守成規讓你更有機會出頭。

在烈日下,一群饑渴的鱷魚陷身於水源快要斷絕的池塘中。麵對這種情形,隻有一隻小鱷魚起身離開了池塘,它嚐試著去尋找新的生存的綠洲。塘中之水愈來愈少,最強壯的鱷魚開始不斷地吞噬身邊的同類,苟且幸存的鱷魚看來是難逃被吞食的命運,然而卻不見有鱷魚離開。

池塘似乎完全幹涸了,唯一的大鱷魚也耐不住饑渴而死去了。然而,那隻勇敢的小鱷魚經過多天的跋涉,幸運的它竟然沒死在半途中,而是在幹旱的大地上,找到了一處水草豐美的綠洲。

勇敢的小鱷魚邁出了第一步,勇敢地選擇了曾經沒有經曆過的生活,結果它活下來了。而那些強大的鱷魚安守現狀,結果卻麵臨死亡。其實,有時候,邁出去的那一步就是生命,邁出去的第一步就意味著成功。

日本大都不動產公司的創始人渡邊正雄曾是一個小商人,他發現不動產業是個有前途的行業,想去經營,但一沒資金,二沒經險,他決定去大藏不動產公司去工作,以便學習經驗,為自己創業打下基礎。可是,大藏公司不願接受他,無奈之下,他要求在大藏公司免薪工作一年。這一年,渡邊拚命工作,掌握了大量的信息和經驗。可在大藏公司高薪聘用他時,他卻離開了。後來,他千方百計籌得了一些資金,開始從事經營房地產生意。

渡邊免薪工作之舉,看起來好像不算什麼,但對於十分貧窮的渡邊來說,卻是冒著極大的風險的。

創業之初,有人向渡邊推薦土地,那是一塊有著幾百萬平方米、價格便宜的土地。當時人跡罕至,沒有道路,沒有公共設施,但這塊土地與天皇禦用地鄰近,能讓人感覺好像是與帝王生活在同一環境裏,能提高個人的身份,滿足自尊心。

但這塊地曾向很多的地產公司推銷過,卻沒人願意買。渡邊傾力籌借資金,先付部分押金果斷地把地買了下來。同行們都嘲笑他是傻瓜,親戚朋友也為他的冒險擔心。渡邊毫不介意,而是緊緊地抓住這個機會不放。

戰後的日本,經濟開始迅速發展。人們的收入增加,大家逐步對城市的噪音和汙染感到厭惡,對大自然開始羨慕。渡邊買下的這塊山地充滿了泥土的氣息和寧靜的景色,逐步有人感興趣了。渡邊乘勢在報刊上大肆宣傳那裏的優美環境,吸引一些富裕階層前往訂購別墅和果園。一些經營耕作的莊稼人,看到那裏有民房出租和有耕地租用,也前來定居和從事種植蔬菜果樹。

僅用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渡邊就把這塊幾百萬平方米的山地賣掉了八成,一下子使他賺到50億日元。他用賺來的錢投資修建道路、整地,並將剩下的二成土地蓋成一棟棟別墅。經過3年時間,那塊山地變成了一個漂亮的別墅區,渡邊所賺的錢也達到了數百億日元之多。

渡邊在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時說:“我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我敢於冒險。我在選擇一個投資項目時,如果別人都說可行,這就不是機會——別人都能看見的機會不是機會。我每次選擇的都是別人說不行的項目,隻有別人還沒有發現而你卻發現的機會才是黃金機會。盡管這樣做很冒險,但不冒險就沒有贏,隻要有50%的希望,就值得冒險。”

冒險是表現在人身上的一種勇氣和魅力。經驗告訴我們,冒險與收獲常常是結伴而行的。哥倫布如不航海探險,能登上新大陸嗎?達爾文不親身探險,搜集資料,能完成巨著《進化論》嗎?很多時候,成功的機會是和風險疊合在一起的。要想抓住成功的機會,就得冒一點風險。隻有敢於冒險,你才有成功的可能。

沒有風險,就沒有收獲。敢於冒險,是挑戰成功的第一步,敢冒最大風險的人,才能抓住成功的機遇,才能在眾多的人群中脫穎而出,才能為自己的事業成功打下牢固的基礎,才能進一步實現自己人生最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