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仲馬在俄國旅行,來到一座城市,決定去參觀這個城市最大的書店。老板聽到這個消息,便想設法做點讓這位法國著名作家高興的事情。於是,他在所有的書架上擺滿了大仲馬的著作。
大仲馬走進書店,見書架上全是自己的書,很吃驚。“其他作家的書呢?”他迷惑不解地問。“其他作家的書……”書店老板一時不知所措,信口說道:“全……全都賣完了!”話一出口,連他自己也傻眼了。
書店老板本來是想讚美和討好大仲馬,但他的所作所為實在太過,完全不符合實際。缺少真誠的表現,使雙方都陷入了尷尬的局麵,使事情完全背離了他所希望的結果。
事實上,還有更多的事例不斷地在提醒著我們這樣一個真理:做人做事不能太倔強、太死板、太剛硬、太自傲、太聰明、太老實、太軟弱。說話不可太滿,路不能走太絕……可方可圓,能屈能伸,當忍則忍,隨機應變,是許多曆史人物成功的重要途徑。做人做事能夠權衡利害,把握輕重,外表大度圓融,內心見棱見角。如此處事待人,才有回旋之地。
人生當中最難把握的兩個字就是分寸,看看我們所處的世界,因為有一個完美的尺度,才顯得端莊和諧。看看我們周圍的人群,因為有一個人生的分寸,才使得人生既有失敗的懊惱,也有成功的歡欣。做人做到恰如其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做事做到恰到好處,是人生的最大學問。總之,做人做事不要太過分了。把握好了人生分寸,就等於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偶爾會聽人說:“你很會做事,分寸尺度把握得很好。”當然,很多人都想知道這個“分寸尺度”該如何掌控,然而,掌控好這個“分寸尺度”並非一件易事,因為分寸尺度沒有具體的標碼讓你衡量。中國人講究做人的藝術、做事的法則,這些都需要把握一個分寸尺度,這樣才能充分體現自我的價值,才能實現做事的最高境界。如果不懂得把握分寸,那他在與對手的競爭中輸得很慘將會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所以我們說,辦事掌握分寸,能方能圓,能剛能柔,能進能退,智勝而非力取,不死板也不奸猾。隻有達到這種境界,才能遊刃有餘、得心應手地應對一切難題。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做事方法,此一時彼一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辦事要注意分寸”,確是一句至理名言。事實上,做任何事都是個“分寸”的把握,拿捏得“恰到好處”,那就是高手。中醫講究“陰陽平衡”,認為“太過和不及都是病態”,就是講的“做事要有分寸”這個道理。做事剛柔相濟,在舉手投足間才能左右逢源。這裏麵的學問深不可測,參透其中玄機的人,在社會上縱橫行走,才能成就人生的輝煌。
選擇細節:細微之處下功夫
“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大禮不辭小讓,細節決定成敗。想做大事的人有很多,但願意把小事做細的人則很少。而事實上,我們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不缺少各類管理規章製度,缺少的是規章條款不折不扣的執行。
毫不誇張地說,細節能決定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究竟有多大差別。其實,人與人之間在智力和體力上的差異並不是想象中那麼大。很多小事,一個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隻是做出來的效果不一樣,往往是一些細節上的功夫,決定著完成的質量。
太空第一人加加林就是能從細節中走向成功的人。
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在1961年4月12日,乘坐“東方l號”航天飛船進入太空遨遊了89分鍾,成為世界上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那麼,他為什麼能夠從20多名宇航員中脫穎而出呢?
原來,在確定人選的前一個星期,航天飛船的主設計師羅廖夫發現,在進入飛船前,隻有加加林一個人脫下鞋子,隻穿襪子進入座艙。就是這個細小的舉動一下子贏得了羅廖夫的好感,他感到這個27歲的青年既懂規矩,又如此珍愛他為之傾注心血的飛船,於是決定讓加加林執行人類首次太空飛行的神聖使命。
加加林通過一個不經意的細節,表現了他珍愛他人勞動成果的修養和素質,也使他成為遨遊太空的第一人。要知道,細節總容易為人所忽視,所以往往最能反映一個人的真實狀態,因而也最能體現一個人的修養。正因為如此,透過小事看人,才日漸成為衡量、評價一個人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曾經的阿基勃特是美國標準石油公司的一位小職員。他在出差住旅館時,總在自己簽名的下方寫上“每桶四美元的標準石油”字樣,在書信及收據上也不例外,簽了名,就一定寫上那幾個字。他因此被同事們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反倒沒人叫了。
董事長洛克菲勒知道這件事後說:“竟有職員如此努力宣揚公司的品牌,我要見見他。”他邀請阿基勃特共進晚餐。後來,阿基勃特在洛克菲勒卸任之後,成了第二任董事長。
這是一件誰都可以做到的事,可是隻有阿基勃特一個人去做了,而且堅定不移、樂此不疲。在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的才華、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後,隻有他成了董事長。原因就在於他把這個細節做到了極致。
古語有雲:千裏之堤,潰於蟻穴,就是強調,要想成就偉大的事業,就不要忽視微小之處。然而,環顧四周,大而化之、馬馬虎虎的毛病隨處可見,“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幾乎”、“將近”、“大約”、“應該”、“可能”等,已逐漸成為人們習以為常的口頭禪。實際上,就在這些詞彙一再使用的同時,許多重大決策便隻停留在紙上,許多重點工作都隻落實在表麵上,許多宏偉的目標都成了海市蜃樓。所以說,我們隻有改變了心浮氣躁、淺嚐輒止的毛病,注重細節,在細微處把事情做好,才能成功。
萬捷是雅昌印刷公司的董事長。雅昌公司於2003年、2005年兩次獲得美國印刷大獎。這是全球印刷界的最高榮譽,相當於印刷業的奧斯卡。
我們都有過買書的經曆,有時,書一打開,我們可能會發現,裏麵有一頁不知被誰踩了個腳印。這對我們來講,是個遺憾;而對萬捷來講,則是個不容忽視的現象。他會開始研究,這腳印是誰踩的?為什麼會踩上去?紙在什麼地方?有幾張紙可能會被踩到?通常什麼時候踩到?以後如何不再被踩到?隻是一個腳印,就研究了很久,從紙張的儲存、搬運到切割、上機,統統都要進行研究分析。
他說,做印刷品和搞服務是完全一樣的,也要強調質量、周期、交貨、價格,還有售後服務和品質管理。萬捷搞印刷,會注意很多細節,比如:雅昌不會等到客戶反映有幾本書印得不好才補送,而是每次直接多送幾本;雅昌不會等別人說膠怎麼脫落下來,才研究自己的膠有什麼毛病;雅昌不會等人家說彩色套印不清楚,才研究自己的紙和印刷機有什麼問題……
很多印刷企業有個很不好的習慣:東西印好了以後,用亂七八糟的報紙包起來,隨便弄個綁帶綁好。而雅昌不是這樣,他們的包裝紙很整潔,綁帶也綁得很均勻,甚至連運輸的卡車底板都擦洗得很幹淨,再把書碼上去。
由上述細節,你就看得出來它跟一般印刷廠的區別。所以,他們的貨交出來就很完美,幹幹淨淨、整整齊齊,沒有破損和短缺。能夠做到這麼細心,他們怎能不得獎呢?
當今時代,每個人都想做點大事,作出成績,但細心觀察,又覺得不少人心浮氣躁,不少事淺嚐輒止。芸芸眾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人的多數情況總還隻能做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也許過於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礎。細節的成功看似偶然,實則孕育著成功的必然。細節不是孤立存在的,就像浪花顯示了大海的美麗,但必須依托於大海才能存在一樣。
成功學大師卡耐基曾說過:“一個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遠不會成就大事業。”那麼,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如何在細微之處下工夫呢?
我們要關心身邊所發生的事情,常思考其因果關係;對做不到位的問題,要發掘它們的根本症結。對習以為常的做事方法,要有改進或優化的建議;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養成有條不紊和井然有序的習慣;經常去找幾個別人看不出來的毛病或弊端;自己要隨時隨地對不足的地方“補位”。做到了這些,成功就在不遠的前方。
選擇果斷:當斷不斷理還亂
機會如風,來無影去無蹤,但它卻經過每一個人的身旁,就看你是否感覺得到。機會在每個人麵前都是平等的,有的人總以為機會來臨時還要先打個招呼,這樣空等,不知錯失了多少機會,所以說機會不是等來的。人一生之中能夠果斷堅定,把握機會,就可能會品嚐到成功的歡樂;優柔寡斷,瞻前顧後,就可能會錯過很多機會,甚至留下永遠的遺憾。如果一個人經常考慮生活中的種種“如果……會如何”,那他就會寸步難行。
在非洲草原上,金合歡樹盡情地舒展開樹冠,猶如一把碩大的遮陽傘。樹下鮮嫩的青草吸引來了一群黑斑羚。不遠處的草叢中,就埋伏著一頭獵豹。
獵豹心想:“數量這麼多,我到底應該盯住哪一隻呢?看——那隻,單單顧著低頭吃草,暫時喪失了警惕,就去抓它吧……哦,不,在它身旁,還有一隻雄性的,頭上僅剩下一隻犄角,另一隻角,估計是在打鬥中被對手折斷的,想必這羚羊的反抗能力會大大下降,大概不難捕捉……嘿!還有更好的呢,那隻倚在樹幹上的羊,驃肥體壯,看!它身上的肉多麼厚實。捕獵的目的不就是為了吃到更多的肉嘛,我殺死了它,能飽飽地吃上一頓,兩天內都不用再為進食發愁了……再等等,還有更合適的嗎……”
這時,樹頂的狒狒們居高臨下,它們發現了獵豹的身影,便立即發出警報。黑斑羚頓時集合在一起,朝一個方向撒腿猛跑。獵豹見此情景,隻得遺憾地接受眼前的事實,它曉得,追捕已經來不及了,而出其不意的伏擊及短距離衝刺才是它的殺手鐧。
獵豹來到樹下,它不像花豹那樣掌握爬樹的本領,它仰麵指責狒狒們多管閑事——破壞了他的計劃,使他失去了幾乎到手的美餐。其中一隻狒狒回答道:“你真活該!誰讓你猶猶豫豫的,在草叢裏蹲了這麼半天,也不發動攻擊。假如你能找準時機,該出手時就出手,那你此刻早就嚐到羊肉的滋味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做事的道理,那就是,做事情不要婆婆媽媽,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要讓機會從你的指縫間溜走,到最後再後悔莫及。做人與做事是同樣的道理,做人要果斷,做事要利索,不要拖泥帶水。
“把握生命裏的每一分鍾,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正如這首歌裏唱的,生命是寶貴的,生命裏的時間更是寶貴的,要想利用好這寶貴的時間,就得靠我們去果斷把握機會,抓住時機。
在問題麵前,或靜止不動,或健步行走,或快速跳動,但不要猶豫不定。正如列夫·拖爾斯泰說的那樣,行動是治愈恐懼的良藥,而猶豫、拖延會不斷滋養恐懼。這時便需要發揮“果斷”的力量。果斷能夠使人得到信心,信心能夠給人力量。
果斷是一種正麵意義的性格,不果斷的背後往往隱藏的是多種價值的衝突。在麵對困境,需要作出艱難抉擇的時候,果斷的人絕不會因循守舊、畏首畏尾。
有一個哲學家,在他年輕的時候,他對研究工作非常的努力。有一天,一位漂亮的姑娘對他說:“我想嫁給你”。哲學家說:“我一個人挺好的,要結婚,得讓我想想”。於是,他就猶猶豫豫地琢磨,猶豫了十年,還沒有想好。
過了十年,他終於開口對姑娘的父親說:“請把你的女兒嫁給我吧”。姑娘的父親說:“親愛的先生,你來得太遲了。我的女兒已是三個孩子的媽媽了。”
他回到家中,非常後悔,結果就抑鬱而亡。臨死的時候,他焚掉所有的書稿,隻留下兩句話——前半生不猶豫,後半生不後悔。正因為他做事優柔寡斷,錯悔了自己的一生。
這則故事聽起來非常可笑,試想一下,結婚的事情竟然猶豫了十年的時間,他能等,但別人能等他嗎?最後,他也隻能後悔。所以說,一個人在要作決策的時候,一定要當機立斷,否則將會受到損失。如果當初他當機立斷答應姑娘,那他這一生就找到了幸福,然而他卻沒有那樣做。
果斷的人,在需要力排眾議時不會瞻前顧後。果斷的人,遇到阻礙的時候,不會畏首畏尾;在遭受挫折的時候,不會垂頭喪氣。果斷的人,發現百年難得一遇的機會不會猶豫不決。
2006年,麥當勞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國石化簽訂了一個協議,宣布結成戰略聯盟,雙方將在中石化加油站網絡中建設“得來速”餐廳。
位於北京北郊的中石化沙河東加油站旁,一座麥當勞“得來速”餐廳於2007年1月19日正式投入運營。對中國石化而言,這是第一家雙方合作正式開業的“得來速”餐廳;對於麥當勞而言,則是其在中國的第16家“得來速”餐廳。
在這家餐廳的開業儀式上,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CEO施樂生宣稱,在未來12-18個月內,麥當勞與中國石化將聯合開25-30家“得來速”餐廳。施樂生表示,中國是一個潛在的巨大市場,選取中石化作為合作夥伴,是麥當勞在中國的一個重要戰略。
顧客在“得來速”不用下車,在後麵繞一圈點餐付錢後就能把餐點帶走。想想看,中石化在中國有三萬個網點,如果每個加油站旁邊都配個麥當勞的話,這對麥當勞而言是個多麼大的商機。
麥當勞在全美快餐行業排名第一,但是在中國這一增長速度最快的市場,該品牌卻略遜於肯德基。憑借與中石化的聯盟,麥當勞有望扭轉這一敗局。麥當勞果斷地抓住了這次機遇,簽了這個合約,在中國的發展也將會得到一個質的飛躍。
滾滾長江東逝水,滔滔黃河水不回頭。它們有遲疑,所以鑄造了一瀉千裏、浩浩蕩蕩的氣勢。卑微、醜陋的根選擇了黑暗、潮濕的土地,它疑,所以長出了神聖的花,結出了碩大的果。我們為它的果敢喝彩,我們為所有果斷的人歡呼喝彩。
選擇策略:成功要講方式方法
在角色多如牛毛的社會舞台上,總有一些成功人士一出場就能贏得滿堂彩,一抬首、一頓足就能顯出與眾不同,惹人注目。而我們大多數人,卻仿佛注定了默默無聞,隻是來來往往,不能吸引眾多的眼光注目。我們的平凡無奇,仿佛是無力改變的,仿佛就是為了襯托出“紅花”的嬌豔美麗。那麼,你甘心一輩子隻做“綠葉”嗎?你難道願意與成功擦身而過嗎?其實,隻要你具備了做事講究方式方法的策略,成功就已經離你不遠了。
“策略”就是為了實現某一個目標,預先根據可能出現的問題製定的若幹對應的方案。並且,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根據形勢的發展和變化來製定出新的方案,或者根據形勢的發展和變化來選擇相應的方案,最終實現目標。
有一則寓言故事,可以直觀地說明這個道理。
某一天,風和太陽走在了一起,風要和太陽比一比誰最厲害。風向下一看,看見一個行人,穿著大衣在馬路上艱難地行走,他說:“看誰能讓行人把大衣脫下來?”太陽說:“行。”然後風就使勁吹了起來,風越吹,那行人越把大衣裹得緊緊的。風生氣了,猛烈地吹了起來,而那行人幹脆蹲在地上,裹緊大衣不動了。
而太陽則開始把自己的光輝輕輕灑向那行人,那行人覺得暖和了,便解開了衣扣,隨著溫度的增高,那行人幹脆把大衣脫了下來,最後太陽贏了,風輸了。
另有一個大學生盡力幫村民做事反而落選的故事:
這個大學生在校時曾是學生會主席,畢業後,經相關部門推薦,到一個村裏做了支部副書記。在做副書記期間,他認認真真為村民做事,得到不少村民的讚賞。在競選村長的時候,他原以為自己十拿九穩,可結果出來的時候,他卻落選了。
當地的組織部門有些納悶,就暗訪其中原因,最後發現,這個畢業生雖然在任副書記期間,從服務村民的角度出發,做了許多的事情,但有些事情,卻讓一些村民頗有微詞。比如在一些事情的處理上,與當事人發生了衝突,這讓一些人很不高興。所以在舉行競選的時候,有些人就沒有投他的票。
後來,相關部門就找這個畢業生談話,告訴他,盡管在很多時候,出發點是對的,做的事情也是對的,但還是要注意方法,加強溝通。短短的幾句話,讓這個畢業生猛然醒悟——做好事也要講究方法與策略。
正如太陽一樣,做事講究方式方法,才是成功的通道。這位大學生,由於做事沒講究方法,到頭來,好心卻不被理解。因此說,做事策略很重要,做什麼事情都要講究方式方法。沒有方法,你可能永遠也無法從此岸到達彼岸,相反,有了方法,你就會少走很多彎路。很多時候,你離自己的目標隻差一步,你望著它,卻無法逾越那僅有咫尺的一步之遙,因為你沒有方法。
一架飛機撞山失事了。成群的記者衝向深山,大家都希望能搶先報導失事現場的新聞,其中有一位廣播電台的記者拔得頭籌,在電視報紙都沒有任何資料的情況下,他卻做了連續十幾分鍾的獨家現場報道。
你知道為什麼那位記者能搶到頭條嗎?
因為他未到現場之前,就先請司機占據了附近唯一的電話,掛到公司,假裝有事通話的樣子,所以當他做好現場報道的錄音後,跑到電話旁邊,雖然已經有好幾位記者在排隊等著,他卻隻是將錄音機交給司機,就立刻通過電話對全國聽眾做了報道。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工作很勤奮,但就是不能取得突破,原因你明白嗎?不要忘記,任何問題都不止一種解決辦法。適時審視改進你的工作方法,就可以讓你事半功倍。
有一段時間,電影界突然一窩蜂地拍攝有動物參加演出的影片。雖然大家幾乎是同時開拍,但是其中有一家,不但推出得早了許多,而且動物的表演也遠較其他同行精彩。
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因為在同一時間,他找了許多隻外型一樣的動物演員,並各訓練一兩種表演。於是,當別人唯一的動物演員費盡力氣也隻能演幾個動作時,他的動物演員卻仿佛通靈的天才一般,變出許多高難度的把戲。而且因為他采取好幾組同時拍的方式,剪接起來立刻就可以將電影推出。觀眾隻見其中的小動物,爬高下梯、開門關窗、卸花送報……卻不知道全是不同的小動物演的。
可以說,世間許多非常的成功,都是以非常的辦法完成的。如果不肯開動腦筋,和別人一樣循規蹈矩地做,那麼也就會和別人一樣平凡。總之,做事時講究方式方法,你便會少一分阻礙。它是你的潤滑劑,推進了你成功的動力。
選擇效率:拖延的結果是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