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瑜伽減肥,必須在飲食上加以控製,並且堅持3個月以上,應該會有效果。
瑜伽是尋求身心和諧的一種方式。
瑜伽是一種狀態,這樣的狀態是要把自己融入到瑜伽的動作中,而不是遊離在動作之外。
在健身房裏練瑜伽,有人效果好,有人效果不好,是否用心,用意念貫注於動作,其感覺是不一樣的,效果也會有很大差別。
差之毫厘,失之千裏,一點都不為過。
比如,一個簡單的體式:雙手沿體側向外伸出,與地麵保持平行,掌心向下。
如果你僅僅做到如此,胳膊、手肘、指尖都不會有太大的感覺。
但如果閉上眼睛,想象自己雙手向兩側無限延伸,甚至身體都在無限延伸,你的感覺便會有很大的不同:手臂仿佛更長了,胳膊肌肉更加緊張,指尖微微有點麻,同時胳膊需要更加用力。
在外人看來,手臂比剛才更加伸長了一點。
意念不貫注於動作之中,身動但心不動,身空有一身力氣,卻像沒頭蒼蠅,無處可去,身與心,就如水是水,油是油,半點也不相容。
意念貫注於動作之中,心與身開始統一起來,心開始對身的行動下指令,身體目標明確、動力十足,身心齊心協力,如水乳交融,效果是1+1>2。
瑜伽是尋求身心和諧的一種方式。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心與身是完全一致的,餓了就吃,渴了就喝,困了就睡。當我們一天一天長大,心的欲望越來越超越身體之外,身體本能漸漸被隱藏,肉體與心靈的距離越來越遠。
聯想的廣告語說:思行合一。思代表心,而行則為身,現代人生活越來越倚重思想,總說到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但少了身的行動,會發現,我們一步也動不了。
頭腦的各種欲望,都是以犧牲身體為前提的。為了升職,加班加點,通宵;為了不被邊緣化,下班趕場似的赴酒宴……身體有過呼喊有過反抗,頭暈、腸胃不舒服、長暗瘡、拉肚子、黑眼圈、眼袋……但有誰真正在意過呢,在意的是上司的眼神、存折數額的多少,房屋麵積的大小,一旦沉屙不起,還在埋怨身體不爭氣。
身體找不到心靈的方向,而心靈忽略了身體,心靈和身體總是背離,結果我們總會迷茫,辨不清來路,看不到未來,分不清輕重,理不清是非。
而瑜伽提倡身心合一的理念,努力把浮躁的心靈沉下來,感受身體。
從動作來說,瑜伽一般強調靜力和持久,隻有安靜,才能看得清身體,隻有持久才能感受到身體的變化,就像孩子,你隻有耐下性子,才能聽懂孩子的想法。身體也是一樣,你得安靜耐心,才能明白它。
領會了這點,就會明白,瑜伽重點不是動作,而是做動作時身體的感受。練習瑜伽時,最重要的是以平緩順暢自然的呼吸去做每一個動作時,用心去體會身體各個部位的感覺,而不是憋著氣,希望動作勉強到位就完事了。這樣思浮在身體之外,是違背瑜伽要義的。
把對做動作的感受放在首位,心是貼合身體的,這樣心的感受直觀而且正確,身心交融會越來越協調。我們會感受到運動時的拉伸和緊張,體會到完成後的喜悅和舒暢。
瑜伽,追求的是一種內心的愉悅。
年輕是最大的優勢,可瑜伽教練,我喜歡選上了一點年紀的。
曾經有個20歲的小女孩是我的瑜伽教練,動作無可挑剔,但我的練習卻沒有多大的成效。而另外一個五十開外的教練,教的課程並無太多區別,要點也基本一致,感受卻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