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真相
話說麵對一件證據全無的案子,李光軍憑著自己敏捷的思維和應變力,從相關之人的言語和神情中,一步一步的接近真相。
這一切,慕容自立和李近之等人看得仔細,這對從未接觸過官場但卻聰明好學的李近之來來說,確是受益匪淺,這也許是好事,但也許又不一定,這些都是後話。
趙王氏突然起身承認自己殺害了趙敏,堂下之人無不驚詫,隻有李光軍不動聲色,也許升堂之前聽到這話,李光軍自己也會詫異,但隨著對王明一步一步的觀察和試探,他漸漸明白,自己之前明白的“真相”與王明所知道的“真相”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李光軍沒有開口說話,他料定,如果那趙王氏認為王明為了自己而去殺害那趙敏,然後自己又為了保護一個保護自己的人而去承認自己殺害趙敏的話,短時間內不可能將整件事的起因經過編得完美,那必然是漏洞百出,李光軍要讓那趙王氏繼續講下去,講得多,才會錯得多,也能更強有力的證明自己的論斷。
果然,那趙王氏雖然來衙門之前已經開始編織思路,但對有些個中細節,隻有衙門的人才知道,她也曾派人去衙門打聽,但從小聰穎的趙王氏也深知其中道理,既然鐵了心要幫王明“頂罪”,要的就不是證據,而是要讓眼前這個李縣令對自己所說不起疑心,她隻能說自己所知的而且肯定的事和物。
“那趙敏是我殺的。”趙王氏走近跪在堂前的王明,用一種在李光軍等人看來很溫柔的眼神看著王明,又一個字一個字的說。
這一切,旁坐的趙寒也看在眼裏,本打算挪起的身子又靠了回去。
“王妃娘娘,您可知你剛才所說的……。”李光軍已經轉回堂上,話隻說到一半,自己停住了。
“李大人所說沒錯,隻是那些都與本案無關,此案也與旁人無關,妾身自知殺人罪孽深重,但求一死,希望大人成全。”這話在堂外人看來似乎不止不符合那趙王氏的身份,甚至這話就不符合邏輯,但李光軍卻聽明白了,她要李光軍不要再去追求自己和王明的身世,因為那些與本案無關,本案也與王明和那趙王無關,希望李光軍顧全大局,不要再深究而牽出無關的趙王,讓事情節外生枝。習慣讓李光軍的腦海裏閃過一絲被威脅的味道,但他也很快從趙王氏的眼中判斷出那趙王氏並無此意。
可惜令眾人奇怪的是,趙王氏和李光軍都沒有再說下去,李光軍本該感到奇怪追問下去的卻沒有開口,趙王氏本該認罪後將案情講下去的,也沒有開口。
李光軍的目的已經達到,他斷定那趙王氏冒認無疑,於是開口問道:“那你將事情經過講來,也好讓下官知道錯在哪裏?”李光軍太過自信,若口而出,從他一口一個下官可知。
“妾身自蒙王爺貴愛,錦衣玉食,榮華富貴半生,可惜辜負了王爺……。”趙王氏一邊慢慢抬起頭來轉向趙寒,很顯然是在回避李光軍的話,避重就輕。
趙王氏接著說道:“隻因臣妾多年無子,一時妒火迷了心竅。
李光軍雖堂前威嚴,但畢竟是個性情中人,想到那趙王氏麵對兩個男人情真意切,可惜一個利用感情要其頂罪,一個同枕半世,滿臉懷疑,始終不肯起身,想到深處,李光軍忘了“公堂禮數”,柔聲說道:“娘娘這又是何苦?”
李光軍的思維很快回到案件中來,他深知,現在趙敏的案子已經有人認罪,自己又無真憑實據,貿然肯定王明,隻會讓事情更糟。
李光軍快速坐回椅子,驚堂木一響:“來人,給娘娘畫押。”
難道李光軍真的江郎才盡,拿那王明無可奈何?李近之等人的神情變得嚴肅起來,隻有慕容自立一人依然用一種很肯定的眼光看著李光軍斷案,因為他聽到李光軍仍然喊的趙王氏為“娘娘”。
有些時候,斷案就像人生,好似在迷霧中行走,遠遠望去,霧蒙蒙的一片,什麼都看不清,但也許,每往前走一步,就能把下一步看得更加清楚,有時候明明前麵沒有路了,也許退一步,原來是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