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為,創新型經濟產生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麵:一為技術創新,二為製度創新。正如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2000年4月5日“白宮新經濟會議”上所說,美國經濟增長的原因,其答案不是單一的,其中起主導作用的有兩條:一是新經濟的性質,它以技術為動力,以創意(ideas)為引導,植根於創新和進取心;二是美國企業製度的力量。以美國經濟為例,我們可以追溯創新型經濟的產生過程。
第一,從技術創新層麵分析,二戰後,美國一直重視科學技術的創新,從而率先進行了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的發展等信息技術為主線的技術革命。信息技術革命以新的供給創造了新的需求,又以新的需求推動了新的供給,促進了社會總供求的良性互動,推動了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從而延長了經濟擴張期,減少了經濟波動的幅度。同時,美國在生物技術、機電製造技術、新材料技術、航空航天技術上有許多創新的成果和專利應用到了生產中,產生了許多新的產品。美國的技術創新促進了企業的橫向一體化和縱向一體化,企業規模不斷擴大,跨國公司數量增多,企業產生了規模經濟。
第二,從製度層麵分析,美國有一係列促進技術創新和經濟發展的製度和政策。主要製度和政策有:其一,引進科技人才製度。美國多次修改移民法,保證每年有一大批國外的科技人才獲得HIB簽證,企業也為科技人才提供優惠待遇及工作條件和職業發展機會,從而形成了吸引國外優秀科技人才的長期製度。其二,科技創新的投資製度。長期以來,企業有技術創新投資的積極性,形成了政府與企業共同投資進行研究開發的製度,保證了科學研究的科技投入持續增長。其三,高科技產業化的製度。美國鼓勵興辦高科技園,實行軍事高科技民用化,在企業建立了技術入股、技術人員享受利潤分配、股票期權等收入分配製度,這些製度能促進高科技迅速產業化。其四,專利製度。美國的專利製度有利於企業創新,企業通過獲得技術和產品的專利而在一定時間內保持壟斷地位,同時,科技創新會產生技術“溢出效應”(泰勒爾,1988),推動產業經濟的發展。其五,特許製度。美國的企業為使技術快速傳播且能盡快獲得經濟效益,實行了特許製度。特許製度有利於新技術的擴散,有利於促進經濟的發展。美國還製定一些有利於企業創新與發展的金融、財政等一係列製度,良好的製度是推動美國新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美國的經濟增長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範例,創新型經濟在中國也初現端倪,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