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中約定俗成的禮貌謙辭如下:初次見麵說久仰,看望別人說拜訪;等候客人用恭候,請人勿送用留步;請人幫忙說勞駕,求給方便說借光;請人指導說請教,請人指點說賜教;歡迎購買叫光顧,老人年齡叫高壽;客人來到說光臨,中途要走說失陪;送客出門說慢走,與客道別說再來;麻煩別人說打擾,托人辦事說拜托……
社交學家提醒你
人際交往中要根據不同的場合和需要,注意禮貌用語,表現出應有的修養,使對方感到欣慰和愉快。別以為禮貌用語是幼兒園的事,對於現在成人之間更加適用。善用禮貌用語,可以很快得到他人積極的響應。
學會自我介紹
著名作家張恨水有一次應邀到成都某大學作演講,他是這樣開頭的:今天,我這個“鴛鴦蝴蝶派”作家到大學裏演講,感到很榮幸,我取名“恨水”不是什麼情場失意,我取名“恨水”是因為我喜歡南唐後主李煜的一首詞《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我喜歡這首詞有“恨水”二字,我就用它作為筆名了。
麵對陌生的學子,張恨水以解釋自己的名字為開場白,短短的幾句話既澄清了聽眾心中的迷霧,也使這些青年學生為大作家的純樸、坦率而折服,“張恨水”這三個字可能會一輩子印在他們的腦海裏,真可謂一舉兩得。
自我介紹是最正式、最莊重、最容易被別人記住的方式。自我介紹是向別人展示你自己的一個重要手段,自我介紹好不好,甚至直接關係到你給別人的第一印象的好壞及以後交往能否順利。
在社交活動中,想要結識某人或某些人,而又無人引見,此時自我介紹就是最好的方式了。自我介紹的內容,可根據實際的需要、所處的場合而定,要有鮮明的針對性。
一次非正式聚會中,有兩位初出茅廬的大學畢業生,他們都想結交舉辦此次聚會的主人張先生。張先生是一個商業奇才,不到十年時間就已經把自己的業務拓展到歐洲去了。
男生A這樣介紹自己:“您好,我叫某某,今年剛畢業,正在找工作。”張先生當時有點愣,頭一次聽人這麼介紹自己,隻好接話說:“是嗎?那加油啊,祝你早日找到滿意的工作。”
其實,A的自我介紹有些不得要領。首先,張先生和他完全不熟,在對他的性格和特長一無所知的情況下,A傳達給張先生一個他正在找工作的信息,屬於無效信號。自我介紹盡管隻是簡短的一兩句話,但吸引別人的也許正是開篇的某個亮點。
就這點而言,女生B做得更好一些。她介紹自己的方式是拉近距離形成對比:“您好,聽說您是一位商業奇才。”張先生趕緊說:“哪裏算奇才,隻是別人抬舉罷了。”她笑吟吟地說:“我對做生意也很有興趣,不過我更喜歡電子商務,我是一個剛從商業學院畢業的學生。”
張先生對電子商務很有興趣,這樣他們就以電子商務為話題聊了起來。
在社交活動中,如果希望新結識的對象記住自己,做進一步溝通與交往,自我介紹時除姓名、單位、職務外,還可提及與對方某些熟人的關係或與對方相同的興趣愛好,如“我叫譚兆英,是高樂音像出版社的財務主管,我與您夫人是同學”;“我是李海星,是新興文化公司經理,我和您一樣也是個球迷”。
若在講座、報告、慶典、儀式等正規隆重的場合向出席人員介紹自己時,還應加一些適當的謙辭和敬語,如“各位來賓,大家好,我叫王偉晨,是華東大學的教師,今天向大家談談自己在工作研究上的一些心得,有不當的地方請給予指正”。
進行自我介紹,要簡潔、清晰,充滿自信,態度要自然、親切、隨和,語速要不快不慢,目光正視對方。在社交場合或工作聯係時,自我介紹應選擇適當的時間,當對方無興趣、無要求、心情不好,或正在休息、用餐、忙於處理事務時,切忌去打擾,以免尷尬。
在某些公共場所和一般性社交場合,自己並無與對方深入交往的願望,做自我介紹隻是向對方表明自己身份。這樣的情況下隻需介紹自己的姓名,如“您好,我叫許明君”,“我是江佑林”。有時,也可對自己姓名的寫法做些解釋,如“我叫陳宇華,耳東陳,宇宙的宇,中華的華”,以加深別人對自己的印象。如果因公務、工作需要與人交往,自我介紹應包括姓名、單位和職務,無職務可介紹從事的具體工作,如“我叫陳昌禮,是大華公司的銷售經理”,“我叫蔡建新,在中海公司從事財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