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禮儀是交友最尊貴的名片(1)(2 / 3)

6.使用不通行的稱呼

有些稱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山東人喜歡稱呼“夥計”,但在南方人聽來,“夥計”肯定是“打工仔”。

7.使用不當的稱呼

工人可以稱呼為“師傅”,道士、和尚、尼姑可以稱為“出家人”。但如果用這些來稱呼其他人,沒準還會讓對方產生自己被貶低的感覺。

8.使用庸俗的稱呼

有些稱呼在正式場合不適合使用。例如,“兄弟”、“哥們兒”一類稱呼,雖然聽起來親切,但顯得檔次不高。

總之,與人交往時,我們一定要注意以上這樣稱呼的禁忌,避免因稱呼使用不當而造成誤會或隔閡。

社交學家提醒你

稱呼是交際之始,交際之先。慎用稱呼、巧用稱呼、善用稱呼,將使你贏得別人的好感,將使你的人際交往更加順暢。

學會使用禮貌用語

在大街上,有時候我們會遇到這樣的事,一個陌生人向你走來,說:“對不起,打擾一下。”這時候,我們可能會說:“哦,沒關係。您有什麼事?”對方說:“請問您一下,到廣安大街怎麼走?”我們的做法通常是熱情地解答。最後那個人連連向我們道謝。

但是,有時我們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個陌生人向你走來,說:“喂,喂,喊你呢!”你疑惑地看看他,心裏很不痛快:“我哪知道你喊我,什麼事?”“知道不知道廣安大街在哪?”“不知道!”

為什麼我們會熱心地給第一個陌生人作解答呢?因為他有禮貌,使用了“對不起”、“打擾”、“請問”、“您”四個禮貌用語,可以充分看出對方的誠意,我們心中高興,也樂意為他解決難題。第二個人沒禮貌,我們當然不願意答理他。

禮貌和教養對於社交中的人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它是裝飾人類或其他一切的優良品質和天資。禮貌不用花錢,卻能贏得一切。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

在與他人的對話中,我們要使用很多的交際語,這樣才能讓對方對我們產生好感,樂於跟我們交朋友。

平時,我們用到最多的交際語是“請”、“謝謝你”、“對不起”。

1.請

文明社會裏,幾乎在任何需要麻煩他人的時候,“請”都是必須掛在嘴邊的禮貌語。如“請問”、“請原諒”、“請留步”、“請用餐”、“請指教”、“請稍候”、“請關照”等。頻繁使用“請”字,會使話語變得委婉而禮貌,是比較自然地把自己的位置降低,將對方的位置抬高的最好的辦法。

2.謝謝

正確地運用“謝謝”一詞,會使你的語言充滿魅力,使對方倍感溫暖。道謝時要及時注意對方的反應。對方對你的感謝感到茫然時,你要用簡潔的語言向他說明致謝的原因。對他人的道謝要答謝,答謝可以用“沒什麼,別客氣”、“我很樂意幫忙”、“應該的”來回答。

3.對不起

社交場合學會向人道歉,是緩和雙方可能產生的緊張關係的一帖靈藥。例如,你在公共汽車上踩了別人的腳,一聲“對不起”即可化解對方的不快。道歉時最重要的是有誠意,切忌道歉時先辯解,好似推脫責任。在需要別人幫忙時,說句“對不起,你能幫我把茶水遞過來嗎”,則能體現一個人的謙和及修養。

交際中的禮貌用語除上述以外,還有很多很多。

問候的用語:早晨好,您早,晚上好,晚安。

掛念的用語:身體好嗎,怎麼樣,還好吧。

征詢的用語:你有什麼事情,需要我幫您做什麼,如果您不介意的話,我可以做……嗎。

答謝的用語:請多關照,承蒙關照,拜托。

讚賞的用語:太好了,真棒,美極了。

謙讓的用語:愚,愚見,寒舍,太客氣了,過獎了,為您效勞,多指教,沒關係,不必,請原諒,慚愧,不好意思,等等。

理解的用語:你的確太忙了,隻能如此;深有同感,所見略同。

道歉的用語:對不起,請原諒,實在抱歉,真過意不去,完全是我們錯。

常用的客套話:慢走、留步、勞駕、少陪、失敬、久違、久仰、恭喜、包涵、打擾、借光、拜托、高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