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對自己狠一點,離成功近一點——18歲後要懂點成功心理學(4)(1 / 3)

麵對眾多應聘者,經過層層選拔,最後隻剩下三個應聘者:甲、乙和丙。招聘工作的負責人說:“為了能選拔出高素質的人才,我們出一道實踐性的試題:想辦法把木梳盡量多地賣給和尚。以十日為限,屆時向我彙報銷售成果。”

十天很快到了。負責人問甲:“賣出多少把木梳?”答:“一把。”“怎麼賣的?”甲於是講述了曆經的辛苦:他是如何遊說和尚讓他們買木梳,但無效果,還慘遭和尚的責罵。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個小和尚一邊曬太陽,一邊使勁撓著頭皮。甲靈機一動,遞上木梳,小和尚用後滿心歡喜,於是買下一把。

負責人問乙:“賣出多少把木梳?”答:“十把。”“怎麼賣的?”乙說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於山高風大,進香者的頭發都被吹亂了,他找到寺院的住持說:“蓬頭垢麵是對佛的不敬。應在每座廟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鬢發。”住持采納了他的建議。那座山上有十座廟,於是住持買下了十把木梳。

負責人問丙:“賣出多少把木梳?”答:“一千把。”負責人驚問:“怎麼賣的?”丙說他到一個頗具盛名、香火極旺的深山寶刹,朝聖者、施主絡繹不絕。丙對住持說:“凡來進香參觀者,多有一顆虔誠之心,寶刹應有所回贈,以做紀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勵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您的書法超群,可刻上‘積善梳’三個字,便可做贈品。”住持大喜。立即買下一千把木梳。得到“積善梳”的施主與香客也很高興,一傳十、十傳百,朝聖者更多,香火更旺。

把梳子賣給和尚,聽起來好像天方夜譚。如果按照慣常的思維,費勁口舌也無法完成任務。但如果轉換一下思維,在不可能的條件下也能創造出奇跡。

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也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必須變化地去看事物。抱著舊觀念、舊框框去看待新情況,必然是行不通的。在取舍之間很容易形成“定而不移”之勢。唯一可行的解除定勢的辦法,就是極大地開闊我們的視野,改變我們既有的思維方式,時刻警惕陷入“經驗”中去。

心理學家提醒你

自然界裏最後能生存下來的物種,並不是那些最強壯的物種,也不是那些最聰明的物種,而是那些最能適應環境變化的物種。人類生活的世界也是這樣:如果你墨守成規,等待你的隻有失敗;相反,如果你稍微動一下腦筋,對傳統的思維方式進行一番創新,就能獲得成功。

正麵暗示術:我一定會成功

世界著名的遊泳健將弗洛倫斯·查德威克,有一次挑戰從卡得林那島遊向加利福尼亞海灣。她在冰冷的海水中泡了16小時,看見前麵大霧茫茫,頓時渾身困乏,感到再也遊不動了。於是她被拉上小艇。這次挑戰就這樣失敗了。眾人都為她感到可惜,因為她距離終點隻有一英裏了,她失去了一次創造紀錄的機會。

弗洛倫斯·查德威克並不這樣認為。茫茫大霧使她看不到目標,失去了信心。

過了兩個多月,弗洛倫斯·查德威克又一次重遊加利福尼亞海灣,快到終點的時候,她又一次感到筋疲力盡,身邊不遠處的救生艇對她的意誌也是一種誘惑。弗洛倫斯·查德威克不停地對自己說:“離目標越來越近了!”潛意識裏發出了“我這次一定要成功”的聲音。憑著這種信念和意誌,最後弗洛倫斯·查德威克終於挑戰成功。

人們慣於聽別人的鼓勵,而很難做到自我激勵。積極健康的自我暗示,能把人帶入天堂;消極有害的自我暗示,能把人帶入地獄。

信心是一種心理狀態,它來自自我和他人的激勵。可以用正麵暗示、自我激勵的方法把它“誘導”出來。積極的自我暗示是在意識與潛意識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是建立信心最佳、最直接的方法。擁有成功的信念,比擁有才能更重要。

暗示是指在無對抗態度的條件下,用含蓄、間接的方法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的心理學方法。暗示多采用語言的形式,也可以用手勢、表情或其他暗號來進行。暗示可分為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

自我暗示,就是通過詞語的作用來調節大腦的興奮水平,進而調節人體內的生理、心理機製,以對人的心理狀態產生積極迅速的影響過程。自我暗示對人的潛能開發和成才有著重要影響。

約翰尼·卡許從小就經常下地勞動。高中畢業後,他參軍離開了家鄉。有一次,在一家商店裏,他買到了自己有生以來的第一把吉他。因為當他在家從父親買的收音機裏第一次聽到音樂時就產生了這樣的夢想:他想當個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