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對自己狠一點,離成功近一點——18歲後要懂點成功心理學(3)(1 / 3)

流浪者朝著鏡子走了幾步,用手摸摸他長滿胡須的臉孔,對著鏡子裏的人從頭到腳打量了幾分鍾,然後後退幾步,低下頭,哭泣起來。

幾天後,羅伯特在街上碰到了這個人,他不再是一個流浪漢形象,而是西裝革履,步伐輕快有力,頭抬得高高的,原來那種衰老、不安、緊張的姿態已經消失不見。

後來,那個人真的東山再起,成為芝加哥一個有名的富翁。

就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人生在世,要戰勝自己很不簡單。一般人成功時得意忘形,失意時自暴自棄;人家看得起時覺得自己很成功,落魄時覺得沒有人比他更倒黴。唯有不受成敗得失的左右、不受生死存亡等有形無形的情況所影響,縱然身不自在,卻能心得自在,才算戰勝自己。凡是能夠肯定自己、征服自己、控製自己、創造自己、超越自己的人,就具備了足夠的力量戰勝事業和生活中的一切艱難、一切挫折、一切不幸。

心理學家提醒你

大多數時候,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怎樣做才是正確的決定。但是,還是很少有人能夠不經過交戰而采取正確的行動,甚至交戰的結果,也往往是消極與黑暗的一麵戰勝。戰勝自己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很大的勇氣與堅定的信念。想一想,你戰勝自己的次數多嗎?你時常姑息自己嗎?

麵對生活:以積極主動的態度

事例一:兩個人到非洲去推銷皮鞋。

第一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都是赤腳走來走去,覺得很失望。於是就給公司打報告說:“這裏的居民都是赤腳,皮鞋銷售沒什麼希望。”於是放棄努力,失敗而歸;另一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腳,給公司打報告說:“這些人都沒有皮鞋穿,皮鞋市場大得很呢!”於是想方設法,向當地人宣傳穿鞋的好處,引導非洲人購買皮鞋,最後發大財而歸。

事例二:有個叫塞爾瑪的女士陪丈夫駐紮在一個沙漠的陸軍基地裏。丈夫因為每天要訓練,要執行任務,隻能把她一個人留在陸軍的小鐵房子裏。沙漠裏白天天氣炎熱,小鐵屋裏麵像一個蒸籠。另外,當地的土著居民也不懂英語,沒人跟她聊天。塞爾瑪非常難過,於是寫信給父親,說要丟開一切回家去。她父親的回信隻有兩行,卻完全改變了她的生活:

兩個人從牢房的鐵窗望出去:

一個看到泥土,一個卻看到了星星。

塞爾瑪看著這封信,感到非常慚愧,決定要在沙漠中尋找星星。她開始嚐試和當地人交流,和他們交朋友。她對當地人的紡織、陶器表示興趣,他們就把他們最喜歡但舍不得賣給觀光客人的紡織品和陶器送給了她。在那裏她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種沙漠植物,觀看沙漠日出,研究海螺殼,發現這些海螺殼是十幾萬年前、這沙漠還是海洋時留下來的……原來難以忍受的環境變成了令人興奮、流連忘返的奇景。

拿破侖·希爾認為:成功人士的首要標誌,在於他的心態。一個人如果心態積極,樂觀地麵對人生,樂觀地接受挑戰和應付麻煩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同樣是一片未開發的市場,兩個推銷員兩種不同的心態,就有了兩種不同的結果。

積極主動是人的本性之一,雖然積極主動的精神可能處於沉睡狀態,但是這種精神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身心之中。當我們喚醒它,它就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積極的改變。塞爾瑪以積極的心態應對惡劣的環境,快樂的生活也就向她敞開了大門。

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成功的關鍵並不隻是“辛勤工作”,你可能也發現了,有些人和你一樣辛勤工作——甚至比你更努力——卻沒有成功。教育也不是關鍵性的因素,比爾·蓋茨沒有大學畢業,但是他賺的錢、創的業,比很多念過哈佛大學的人都要多、都要大。

偉大的成就,源於對積極心態的了解和運用,無論你做什麼事,你的心態都會給你一定的力量。抱著積極心態,意味著你的行為和思想有助於目標的達成;而抱著消極心態,則意味你的行為和思想不斷地抵消你所付出的努力。

一般來講,我們遇到的問題不超出以下三個領域:

能直接控製的(涉及我們自己的行為的問題);

能間接控製的(涉及別人的行為的問題);

不能控製的(我們無能為力的問題,例如我們的過去或環境決定的現實)。

積極主動的方法是首先在我們目前的影響圈內解決所有這三種問題。能直接控製的問題通過改變我們的習慣來解決,它們顯然在我們的影響圈內。

在每天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活動中,我們應發展自己積極主動的能力,去處理那些不平常的生活壓力。比如我們如何做出承諾並信守承諾,我們如何處理交通堵塞,我們如何對待一個發火的顧客或生氣的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