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對自己狠一點,離成功近一點——18歲後要懂點成功心理學(2)(1 / 3)

人生活在社會群體之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矛盾、競爭是客觀存在的。善於處理,則心情舒暢,樂觀自如;不善於處理就會激化矛盾,影響健康。如果你能對一些小事聳聳肩,說明你已經變得成熟。隻有當一個人的思想不再顧慮身邊發生的一些小過失時,他才有了輕鬆過生活的資本。

做自己的主宰:我是獨一無二的人

一個衙門的差役,奉命解送一個犯了罪的和尚。臨行前,他怕自己忘帶東西,就編了個順口溜:“包袱雨傘枷,文書和尚我。”在路上,他一邊走,一邊念叨這兩句話,總是怕在哪兒不小心把東西弄丟一件,回去交不了差。和尚看他有些呆,就在停下來吃飯時,用酒把他灌醉了,然後給他剃了個光頭,又把自己脖子上的枷鎖拿過來套在他的身上,自己溜之大吉了。差役酒醒後,總感到少了點什麼,可包袱、雨傘、文書都在,摸摸自己脖子,枷鎖也在,又摸摸自己的頭,是個光頭,說明和尚也沒丟,可他還是覺得少了點啥,念著順口溜一對,他大驚失色:“我哪裏去了,怎麼沒有我了?”

這則笑話,透露出一個人生哲理:人生的曆程曲折回環,豐富多彩,千萬不要在其中迷失自我。

你就是你,世上不會有第二個你。隻要你夠坦然地說:“我就是這樣的人。”這就夠好了。然後掌握好自己,發揮好自己,做自己的主宰。

許多人會主動改善自己所處的環境,卻沒有想到要完善自我,於是他們的環境仍然沒有改變。那些勇於接受命運考驗的人,總是做自己思想和行動的主宰,從而實現自己心中的目標,這個道理放之四海而皆準。

生活中有的人不能主宰自己,有的人把自己交付給了金錢,成了金錢的奴隸;有的人為了權力,成了權力的俘虜;有的人經不住生活中各種挫折與困難的考驗,把自己交給了上帝。

做自己的主人,就不能成為金錢的奴隸,不能成為權力的俘虜……就不能迷失自我,要在各種誘惑麵前保持自己的本色。過分熱衷於追求外物者,最終可能會如願以償,卻要拿自己作為交換的代價。

居裏夫人曾兩度獲得諾貝爾獎,這給她帶來了極大的榮譽。她一生獲得各種獎金10次,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17個。但是,她並沒有將這些榮譽轉化為財富,她對這些榮譽並不十分在意。

有一天,居裏夫人的一個朋友來她家做客,忽然看到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發給她的金質獎章,於是這個朋友驚訝地說:“居裏夫人,得到這樣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怎麼能給孩子隨便玩呢?”

居裏夫人笑了笑說:“我隻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隻能玩玩而已,絕不能看得太重,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讓人迷失自己的有時是榮譽。居裏夫人並沒有被榮譽所壓倒,而是淡泊處世,將這一切都看作華而不實的擺設。將身外之物看輕了,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就不會迷失自我。

我們有權力決定生活中該做什麼,不能由別人來代作決定,更不能讓別人來左右我們的意誌。事實上,最了解你的人隻能是你自己,別人並不會比你高明多少,更不會比你更了解你的實力,隻有你自己的決定才是最好的。

之所以要做命運的主人,就是不能任由命運擺布自己。當我們麵對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挫折、困難、病痛時,如果被打敗,讓這些生活的絆腳石主宰了自己,整天專注於病痛的折磨上,使自己的日子隻有痛苦而沒有快樂,那便是喪失了自我。真正的命運主宰者,是絕不會輕易向命運屈服的,他們會積極向命運發出挑戰,最終戰勝命運,成為自己的主人,成為命運的主宰。

心理學家提醒你

挪威大戲劇家易卜生有一句名言:“人的第一天職是什麼?答案很簡單:做自己。”做人要做自己,首先要認清自己,把握自己的命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隻有這樣,才真正算是自己的主人。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

何謂宿命:弱者安慰自己的借口

曉濤是去年畢業的。與很多大學生一樣,他對自己的求職前景也很擔憂,畢竟自己不是名牌大學畢業的,在心理上多少有點兒自卑。招聘會上,經過幾番對比,他最終有目的地投了十份簡曆。

有位經理對他的印象很深。第三天,經理就通知曉濤去麵試。曉濤感覺經理麵試時的神情是給予了肯定。又過了三天,沒有任何消息。曉濤於是打了個電話給經理,經理說還沒有那麼快,讓他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