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對自己狠一點,離成功近一點——18歲後要懂點成功心理學(2)(3 / 3)

心理學家提醒你

很多人走不出思維定勢,所以他們走不出宿命般的可悲結局;而一旦走出了思維定勢,也許可以看到許多別樣的人生風景,甚至可以創造新的奇跡。

因此,從舞劍悟出書法之道,從飛鳥想到造飛機,從蝙蝠聯想到電波,從蘋果落地悟出萬有引力……換個位置,換個角度,換個思路,也許我們麵前是一番新天地。

我是強者:成功就是要戰勝自己

從前,有一位鋤頭賢人。他原本是個農夫,出家之後,覺得很不習慣,又還俗回去使用他的鋤頭種田。但是種田實在辛苦,覺得還是當和尚沒煩惱,就又出家去了。但是當和尚他又無法適應每天早晚的精勤修行,於是又再度還俗。如此出家、還俗,出家、還俗,反反複複。

有一次,他當了一段時間的和尚,這段時間沒有動過還俗的念頭。偶然間他看到從前用過的鋤頭,心念一動,覺得都是這把鋤頭,害得自己在佛道裏進進出出,來來去去。於是就荷著鋤頭,來到江邊,望著滔滔的江水,下定決心把鋤頭往江中丟去,讓這把鋤頭不再給自己添煩惱。隻見鋤頭迅速地沉沒,泛起陣陣漣漪,所有的掙紮後悔也隨之消失,頓然有種解脫的感覺,心想自己以後再也不必掙紮了。

這個時候,恰巧國王平定邊界叛亂回來,騎著大象經過江邊,看見了鋤頭賢人,便派人前去詢問。

鋤頭賢人稟報國王:“大王,縱使打了一萬個勝仗,如果不能戰勝煩惱,還不能算是真正的勝利。我,鋤頭賢人,今天終於戰勝了天下最頑強的敵人——自己,我丟掉了鋤頭,放下了我的執著,戰勝了我心裏的煩惱,我才是真正的勝利者啊!”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雖然我們對成功的定義不盡相同。在通往成功的大道上,一個人最難做到的就是戰勝自己。在這種意義上,鋤頭賢人成功戰勝了自己的煩惱,其意義和價值就高於國王戰勝自己的敵人。

我們無法避免在追求成功道路上所遇到的荊棘與挫折,如果你的內心將這些挫折當作痛苦去對待,疲勞將始終糾纏著你,失望的情緒會將你籠罩,除非我們的內心更加堅強,強大到可以戰勝自己的一切弱點——而這時,成功也就離你不遠了。

心理學家將我們日常所經曆過的種種痛苦、煩惱仔細分析了一下,發現這些痛苦的來源有一大部分都是自己戰勝不了自己。

當我們需要勇敢的時候,先要戰勝自己的軟弱;

需要灑脫的時候,先要戰勝自己的執迷;

需要改變的時候,先要戰勝自己的固執;

需要冷靜的時候,先要戰勝自己的衝動;

需要勤奮的時候,先要戰勝自己的懶惰;

需要寬宏大量的時候,先要戰勝自己的淺狹;

需要廉潔的時候,先要戰勝自己的貪欲;

需要公正的時候,先要戰勝自己的偏私;

……

這些矛盾的名詞——勇敢、軟弱,灑脫、執迷,勤奮、懶惰,寬大、淺狹,廉潔、貪欲,公正、偏私……幾乎經常可以同時用來描繪我們的內心。

世上沒有絕對完美理想的人,當然也很少有絕對不可救藥的人,每一個人的性格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上述的矛盾。這些矛盾,在你遇到一件事情,需要你采取行動去應付的時候,就往往會同時出現。而當它們同時出現的時候,也就是你開始彷徨困惑、痛苦不堪的時候。你怎樣決定,完全看這兩種矛盾的力量是哪一邊戰勝。如果是積極和光明的一邊戰勝,你就走向成功。如果是消極和黑暗的一邊戰勝,你就走向失敗。

羅伯特·菲力浦是美國從事個性分析的專家。有一次,他在辦公室接待了一個因企業倒閉而負債累累的流浪者。

羅伯特從頭到腳打量眼前的人:茫然的眼神、沮喪的心態、十來天未刮的胡須以及緊張的神態。麵對這樣一個失魂落魄的人,羅伯特想了想,說:“雖然我沒有辦法幫助你,但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可以介紹你去見本大樓的一個人,他可以幫助你賺回你所損失的錢,並且協助你東山再起。”

羅伯特剛說完,他立刻跳了起來,抓住羅伯特的手,說道:“看在老天爺的份上,請帶我去見這個人。”

羅伯特帶他站在一塊掛在門口的窗簾前麵,然後把窗簾布拉開,露出一麵高大的鏡子,他可以從鏡子裏看到他的全身。羅伯特指著鏡子說:“就是這個人。在這世界上,隻有這個人能夠使你東山再起,你覺得你失敗了,是因為輸給了外部環境或者別人了嗎?不,你隻是輸給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