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對自己狠一點,離成功近一點——18歲後要懂點成功心理學(2)(2 / 3)

一周後他又撥通電話,人事主管很婉轉地告訴曉濤已經有了合適的人選,希望他能找到更滿意的工作。放下電話,曉濤很失落,甚至開始埋怨公司為什麼這麼晚才通知他,以至於失去了別的機會。最終曉濤冷靜了下來,他覺得自己不能就這樣放棄,至少要問清楚自己的差距在哪裏。

曉濤再次撥通了電話。在電話裏他表達了三點內容:一是公司不用提供住宿、用餐、實習工資等任何待遇;二是考察他在公司實習的情況,再決定是否適合在公司工作;三是他專業對口、且有工作熱情和創新意識。聽完曉濤的話,對方有所動搖,表示公司從未有先例讓未確定工作意向的人實習,不過他願意向領導請示一下。

第二天人事主管高興地告訴他,公司批準曉濤先實習的請求。就這樣,曉濤得到了一個機會。之後實習期的優秀表現,又讓他順利通過測試,成為該公司的一名正式員工。

曉濤很幸運,不單單因為他得到了工作,而且還在於他沒有因為自己被淘汰而灰心喪氣,而是選擇了堅持,最終獲得了回報。

在現實中,有達數百萬的人會自以為是“注定”要貧窮、落魄、失意的,因為他們相信有某種奇特的力量超乎他們的掌握。他們是創造自己“不幸”的人,因為這一觀念的負麵思想,讓潛意識給接收,轉化為實質的對應事物了。

研究者發現,在一種被稱為梭魚的魚類中也存在著類似的傾向。通常情況下,梭魚會就近攻擊在它範圍內遊泳的鰷魚。作為一個實驗,研究者們把一個裝有幾條鰷魚的無底玻璃罐放入一條梭魚的水箱中。這條梭魚立刻向罐子裏的鰷魚發動起了攻擊,結果它敏感的鼻子狠狠地撞到了玻璃壁上。幾次慘痛的嚐試之後,梭魚最終放棄,並完全忽視了鰷魚的存在。玻璃罐被拿走後,鰷魚們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水中四處遊蕩,即使當它們遊過梭魚鼻子底下的時候,梭魚也繼續忽視它們。由於一個建立在錯誤信念基礎之上的死結,使這條梭魚會不顧周圍豐富的食物而把自己餓死。

心理學家認為,人類的思維過程其實就是自己為自己下套,當人們鑽進了自己禁錮自己的思維定勢,人類的思想就再也無法自由了。

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失敗的種子永遠存在著,除非介入其間將它砸毀。一個人體驗到空虛之後,空虛就會成為避免努力、避免工作、避免責任的方法,也因此成為隨波逐流生活的理由與借口了。

有些人認為自己“注定”是要倒黴的,也確實一直生活在“倒黴”中。那是因為,潛意識把破壞性或負麵的思考動力,轉化成了實質的對應事物。正是這種心理導致了上百萬人進入了“不幸”或“倒黴”的惡性循環之中。

雷·克洛克出生在美國西部淘金熱剛剛結束的年代,一個本來可以發大財的時代與他擦肩而過。後來,雷·克洛克想要通過發奮苦讀來達到自己的最終理想,誰知又遇上了1931年的美國經濟大蕭條,由於家庭的貧困,使他最終與大學無緣。無奈之餘,他不得不早早輟學,步入了社會。他渴望在房地產方麵有所作為,經過不懈的努力,好不容易打開了局麵,艱難的生意略有起色。不料,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烽煙讓他的夢想化為泡影,一時間房價急轉直下,結果不得不接受“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現實。就這樣,幾十年來低穀、逆境和不幸一直伴隨著雷·克洛克,命運無情地捉弄著他,可人們在堅強的雷·克洛克的字典裏始終翻不到那個叫作“放棄”的詞。

雷·克洛克56歲時,命運出現了轉機。那年,失意無比的他來到加利福尼亞州的聖伯納地諾城,看到牛肉餡餅和炸薯條備受青睞,於是不顧自己已年過半百,竟然跑到一家餐廳當學徒,學做這種食品。盡管年齡上的劣勢讓他吃了不少的苦頭,可是他用比常人多得多的汗水證明了自己的非比尋常。

後來,這家餐館轉讓。雷·克洛克做出了一個讓常人不可思議的決定,用自己所有的家當——失業保險金接過了店麵,並且將餐館的招牌改為“麥當勞”。最終,這場賭博式的收購讓他成功了。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麥當勞已成為全球聞名遐邇的超大型企業,在世界上大約有三萬家分店,2009年收入高達227億美元。

五十多年光陰裏的無數次失敗並未讓他氣餒,雷·克洛克最終靠自己的努力換回了一次成功。雷·克洛克真是一個時運不濟的人,可他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堅持不懈,執著追求。時運不濟並非沒有時運,而是時候未到,成功的大路總是為那些審時度勢、自強不息的人鋪就的。所以,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無休止的抱怨,放棄堅持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