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告別(2 / 3)

(羅馬軍團由輕步兵、重裝標槍兵、重裝步兵、長槍兵、騎兵等兵種組成,士兵排列成密集的隊形,由最外層的重裝步兵用盾牌排列出“龜甲陣形”,保護己方不為敵人的投槍和弓箭等投射兵器所傷,最富經驗的長槍兵則緊隨其後,在戰鬥最後關頭,長槍兵往往就是決定勝負的力量。輕步兵更為靠前,以靈活機動戰術騷擾和疲勞敵軍,並為軍陣的突擊掃平道路。騎兵布置在兩翼,既是為了突擊,又是為了掩護整個軍團。帝國時代的羅馬軍團,往往排列成正麵寬200米、縱深90米的龐大的、無堅不摧的軍陣。)

在對比了很多有名的步兵陣法後,陳諱最終決定用功受兼並的羅馬軍陣,唯一缺憾的就是因為人數的關係,無法最大的發揮陣法的奧妙。

“不對,不對。老典,你要注意陣型,安排你在前麵不是為了讓你快速衝鋒。你看你都離我們有幾丈了,要是現在敵人殺了過來,前翼不就空虛了嘛。”經過陳諱改編的羅馬軍陣在訓練中總是不能得心運手,又見典韋隻顧自己的衝在前麵,陳諱在陣裏氣的跺腳的喝道。

典韋回頭看見自己的確離陣形很遠,不好意思的撓撓頭跑回隊伍裏。

喊了聲休息後,陳諱苦口婆心的告訴眾人一定要注重配合和默契。軍隊裏要的不是個人主義,要多注意團隊精神,身邊的人是什麼?是戰友,是可以完全將背麵交付的人。

眾人是聽的迷迷糊糊,對於什麼團隊精神,配合和默契是不明所以。直到戰爭結束後活了下來的人,才真正的明白了當初陳諱強調的團隊精神是什麼了。

時間一天天的流逝,轉眼間又是半個月過去了。今天是屯裏百人比武的日子,這一個月的時間裏,楊什長那什在陳諱的訓練下也頗有成績。整個什裏盡顯鋼武之氣,無數的訓練下來,他們之間也十分的有默契,往往外圍的一提盾,陣裏的立馬就能刺殺。

比武的校場上站滿了列隊的兵士,點將台上這曲的主官曲督軍候樊涼在五個屯的屯長陪同下坐上了主位。

樊涼看了看其他各級軍官,示意可以開始了。其實樊涼心裏對這死士營的比武並不看好,之所以到場隻不過是走走場,誰叫自己得罪了何大將軍的門奴呢,要不也不用來這有死無活的死士營。但是想到自己剛好是一曲之長,上到戰場也不用和士兵一樣衝鋒在前,活下來的機會還的很大的,不禁露出笑容,一揮手便開始了這次無聊而且無意義的軍中比武。

沉悶的軍鼓響了起來,棋牌官手中的令棋舞得虎虎生威。站在五百人的軍陣中,聽著一陣陣的軍鼓雷鳴,陳諱平生頭一次感到了慷慨激昂的感覺。突然,鼓聲一停,比武算是真正開始了。

在棋牌官的令棋指揮下五百人按屯分成五個方陣,此次比武內容其實很簡單。曲下五屯各自為戰,那個屯傷亡最少,殺“敵”最多或取得對方軍旗為勝。

又是一陣軍鼓聲,在古代軍隊待了一個月的陳諱知道這是進攻的號令。軍人的天職是就及時地,無條件地服從下達的命令。雖然這支軍隊隻是送死的炮灰死士營,但是令行禁止倒是這段時間一直被灌輸的概念。

要不一開戰,軍令下達後沒人執行,那還怎麼打仗,怎麼當炮灰。

五個方陣對持起來,先發動進攻的是陳諱這屯。

“殺......”

“殺!”

“殺!殺!殺!”

幾百人同一時間喊出的“殺”字,那氣勢真是叫人生畏。雖然氣勢宏大,可是才開戰不久,平時訓練的鬆散就顯露出來了。五個方陣如同五股洪流般交彙在一起,沒有陣型也沒有章法,一切就好像痞子打架一樣各自為戰。

一直沒有動的王滔這什眼中沒有一絲慌張,他們在等一個指令,等陳諱的一個指令。隻見陳諱右手高高抬起瞬間變掌為拳,用力往下一拉。這支站在混亂的校場上依然軍容整齊的什隊突然動了起來,在校台上的眾軍官也注意到這小小的十個人的隊伍。

樊涼奇怪的看著十人小隊突然變起陣來,隻見十人迅速的排成一個菱行陣。外麵的刀盾手緊密的連成圈,將裏麵的兩個長戟手緊緊的護在裏麵。看到這裏眾軍官更納悶了,這不去殺“敵”,圍在一起是幹嘛?

“這,這。軍候大人,這等犯人不好好比武,瞎鬧騰些什麼。”一屯將看不下去了向樊涼一抱拳道,而後又看看陳諱那屯的屯長不懷好意的道:“離屯長,好像那是你的部下吧?”

被點到名的離屯長自然的驚出一身冷汗,這真要真追究起來,搞不好要殺頭的。

“快看,這,這......太奇妙了,小小的什隊,竟然象刀尖一般直插“敵”軍。”另一屯將驚聲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