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克服內心的恐懼(1)(3 / 3)

生活中,幾乎一切等待我們去做、去經曆的事情,不管是應該做的,不應該做的,有把握做的,沒有把握做的,都充斥著刺激,同時也充滿了不確定。

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克服了一個個困難,走到了現在。當我們接下來準備邁出另一步時,同樣的不確定和恐懼感便又會再次出現。

每一個成長的過程中,都包含了克服心中障礙的關卡,一旦我們戰勝了恐懼,人生便又往前邁進了一步。

敢於直視恐懼,才能夠克服恐懼,也才會進步。

想一想我們第一次騎自行車,想想我們第一次上學,想想我們第一次與異性邂逅,想想我們第一次接觸性……第一次的嚐試的經驗都夾雜著恐懼的色彩。

我們能夠克服這些恐懼的前提,是因為我們當初敢於直視這些恐懼。

這些恐懼都與我們的身體、心靈或社會經曆息息相關,是人生必經之路,踏出去的步子都跨越某一個界限,我們被要求脫離熟悉、親密的環境,壯起膽子探險。

恐懼的情形有很多,細細回憶起來,每一樣東西都有人害怕:有人想出名,有人卻害怕出名;有人喜歡挑戰,有人卻害怕挑戰;有人喜歡與人溝通,有人卻害怕與人溝通……眾多的恐懼情形,都是人們心理的極端的變體、扭曲,或者轉移的結果。

要克服這些恐懼,我們隻需要把心態上升到理智的層麵,用理智正確地分析恐懼,進而克服恐懼。

認清自我才能正確地克服內心恐懼

古埃及神話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無子的特拜國王拉伊俄斯曾經誘拐了皮薩國王佩洛普斯的小兒子克律西波斯,導致他自殺。佩洛普斯向主神宙斯祈禱降禍於拉伊俄斯。當拉伊俄斯祈求神恩賜他一個兒子的時候,神一邊答應了他的請求,一邊預言他的兒子將殺父娶母。為了逃避神諭的實現,拉伊俄斯夫婦一等兒子降生即釘住他的雙足,派一位仆人把他扔進山穀。但心地善良的仆人卻將俄狄浦斯送給了科任斯國的牧羊人,以至於俄狄浦斯被無子的科任斯國王波呂玻斯收養。

逐漸長大了的俄狄浦斯在一次宴會中偶然聞知自己非科任斯國王親生子,便去求問神諭,得知自己命將弑父娶母。為避厄運,他離開了科任斯,來到了特拜邊境。在一個三岔路口,為爭奪道路,他與一個老人爭執起來,一怒之下,失手用手杖打死了這個老人。俄狄浦斯不知道,這老人就是要去德爾斐神廟祈求解除斯芬克斯災難的他的父親。因為此時,特拜城正遭受獅身人麵鳥翼怪獸——斯芬克斯的災難。

希臘神話中是“神人同形”的,斯芬克斯是獅身人首的女妖,長得很美,曾受過文藝女神繆斯的教養,很有學問。當她出現在特拜城時就成了那裏的一個大害,她盤踞山口要道,每當遇見過路人就用“早上四隻腳,中午兩隻腳,晚上三隻腳”的謎叫人猜,猜不出者即被她吃掉。特拜城國王又被一過路人所殺,王國政府不得不以美麗的王後伊俄卡斯忒的婚約為賞昭示天下:誰殺死斯芬克斯就當國王並取王後為妻。揭榜者就是俄狄浦斯,他揭了謎底是人,這使斯芬克斯又羞又惱並跳崖自殺。

俄狄浦斯被特拜民眾擁戴為新國王,並娶王後為妻。經過一番追查,俄狄浦斯終於發現自己正是殺害自己親生父親的凶手。而“殺父娶母”的神諭也已經得以徹底實現。

王後羞憤自盡,俄狄浦斯刺瞎雙眼,自我放逐。

如今,很多人已經知道俄狄浦斯對“斯芬克斯之謎”的答案,實際上並不十分困難的解答。可就是這樣的一個“謎底”,卻難倒了特拜城的所有人。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秘密就在“斯芬克斯”本身,他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獸,天使與野獸的化身正是“現實社會”的一個形象比喻:現實社會中充滿了誘惑——色、權、錢、名等等;恐嚇或恐怖——生、老、病、死等等。沒有特殊的天賦和才能,不認識自己的使命,一般人是很難戰勝它的。這就是幾乎所有人在那個謎題前失去生命的根源。

半人半獸作為“現實社會”的化身,對個體的人發起“誘惑”與“恐嚇”這雙重挑戰。一個理智的人,應該能夠清楚地認識到半人半獸的斯芬克斯的形象並不全是負麵的、消極的,相反,它有其非常正麵的、積極的一麵。因為,它的存在本身,構成了個體的一個突破口。正是由於它的存在,對其發起挑戰的世俗個體的人生才會是具體的、豐滿的、有血有肉的、有價值和有意義的。——一個真正地認識了自己的人,他會向一次次阻礙自己前進的“斯芬克斯”獻上自己最由衷的敬意。

無疑,天生高傲的俄狄浦斯,能夠戰勝誘惑,卻沒能戰勝內心的恐懼,根源在於他不敢正視自己,正是他一手導演了他自己的悲劇。

俄狄浦斯命運的根源在於他沒有真正地認識自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隻有認識了自己,才能戰勝誘惑和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