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不要被群體的認同感所左右(3)(1 / 3)

54歲的卡羅爾曾經參加過英國獨立電視台在澳大利亞叢林中舉辦的《我是名人,讓我離開這》野外生存真人秀節目。這個節目在英國很受歡迎,每期會請來10位所謂的“名人”參加,大多是過氣的肥皂劇明星或者流行歌手。

作為曾經的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的女兒,她應邀參加。在剛開始的兩天裏,卡羅爾經過一天的生存挑戰,累得要命,爬上營地中的吊床就呼呼大睡。然而午夜時分,卡羅爾顯然感到了內急,她看看黑暗的四周,發現其他人都在沉睡,卡羅爾顯然不想在黑暗中穿過叢林營地,到一個專門廁所中去解手,於是她跳下吊床,扯下褲子蹲了下來,在營地地麵上隨地方便了起來。

然而卡羅爾不知道的是,電視小組的紅外線攝像機仍然在秘密地對所有參賽成員進行拍攝,卡羅爾隨地解手的場景一清二楚地被現場直播,1000萬觀看該真人秀的電視觀眾看到卡羅爾在黑暗中當眾解手的鏡頭時,全被驚得目瞪口呆。

直到卡羅爾在真人秀節目中出現,人們才意識到她是一個待人熱情、令人溫暖的人。但卡羅爾的朋友說,她本來就是這樣,隻不過她的母親太強大了,人們才沒有注意到她,當撒切爾夫人成為“鐵娘子”時,卡羅爾就變成了一個“綿羊女兒”。

這期真人秀播出之後,卡羅爾一下子卸掉了所有的包袱,她說:“在她(撒切爾夫人)的教育下,我從未感覺到如此的輕鬆。但是,這次的糗事卻讓我獲得前所未有的快樂。”

我們說一個人是“真我”,不是你所說的那些“本能”,有些東西是“超我”,不是“真我”,有些是性格,並不是“真我”,如懶惰,雖然來自本能,是絕不僅僅是一種生物本能,而是附上了社會價值的觀念。

這種情況說明心理實際上是很弱的。你不敢麵對未知的世界,這個世界一定要有得到證實的真實你才有安全感,你希望用假自我給自己增強一點確定性以便消除恐懼,但這是徒勞。

二、增強它的力量。

隻有擁有力量的真我才能強大我們的內心,才能在強大的心理下,推動我們前進。就好比是一台機器,一定要有馬達發動電力,才能轉動。意識到真我,就要發揮真我的力量,力量來自於我們的心理意識,來自於我們的智慧、信仰、道德,如果沒有力量,就什麼事都辦不成。

增強真我的力量,我給你以下幾點建議:

用知識武裝真我,學習知識的時候,必須有勝解力,有巧慧,不讀死書,不死讀書,要能融會貫通,而且活用所學的知識,這樣求知才有意義,才能真正發揮自我的力量。

用信仰武裝真我,人應該有一種信仰,信仰就是力量,一個人如果沒有自信心,或是信仰不夠堅固,輕易就被動搖,就表示這個人心理不夠強大。

用溝通武裝真我,人的社會性決定人應該與人溝通,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強大自我,不斷壯大心理的力量。

要學會休息,生理需要適當的休息,心理同樣需要休息。如果日夜不眠不休,沒有適當的休息,就會疲倦,長此以往,內心強大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阻止他人的語言和行為進入你的內心

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強大,與情緒、情感息息相關。情緒、情感是外界刺激,特別是由於情緒的傳染性,導致他人攜帶某種價值符號或者信息的語言及行為引起的。如果你非常容易被群體認同感所左右,他人的情緒就會與你的情緒、情感相對應,就像通了電一樣,隻要別人通電,你這裏立刻就能接收到信號,當然,你的心理就像是電源接收器一樣。

這樣,你的言語行為都在別人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控製之下,別人的言語行為非常容易侵入你的思維之中,而你的思維卻對別人的情感侵襲毫無免疫力。簡單地說,你就是他人的一個中轉站,負責傳遞消息、情感等,沒有任何自己的主張,也缺少任何的防禦能力,完全處於弱勢。

為了在心理上變得強大,你需要打破這一點,不讓他人的言語或者行為進入你的心理結構,簡單來說,就是你打破這種固有的方式,阻擊他人的語言和行為進入你的心理結構,保持內心世界的獨立。隻要你對他人的語言和行為不做價值判斷,它就無法進入你的心理結構,而隻停留在你的智力判斷的層次裏。這樣你就不再是他人語言和情緒的中轉站,而是能夠通過吸納對己有利的信息,解讀他人的語言和行為的主體。同時,在這種主客體關係的轉變中,你吸納了新的知識,擁有了心理優勢。

說一個已經說濫的故事。

父子倆趕著一頭驢到集市上去賣。在去集市的路上,有人批評他們太傻,放著驢不騎,卻趕著走。父親覺得有理,就讓兒子騎驢,自己步行。沒走多遠,有個年輕人批評那兒子不孝,說:“怎麼自己騎驢,卻讓老父親走路呢?”兒子聽了,趕緊從驢背上下來,趕快讓父親騎上去,自己步行往前走。

剛走了一會,過路的一個老人批評說:“瞧這當父親的,也不知心疼自己的兒子,隻顧自己舒服。”驢背上的父親一聽,覺得說的也有道理,可是該怎麼辦呢?幹脆,兩個人都騎到了驢背上。剛走幾步,幾個趕牲口的人為驢打抱不平了:“天下還有這樣狠心的人,看驢都快被壓死了!”父子倆沒有辦法,索性把驢綁上,抬著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