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日,早已準備好的大梁女帝李薄暮拜楊秋河為帥。興兵三十萬,外稱八十萬,直奔稻京。南唐常勝將軍魏忤羽稱帝。攜兩廣之地,叛離南唐。坐下兵馬八萬餘。外稱十五萬。似是約定好,南唐境內九位藩王,同時起兵稱帝。南唐朝廷,滿殿嘩然。
卻說那乞丐,敗了南唐最後的支柱後,直入皇宮,宣政殿內,兩旁大臣,低頭不語,乞丐立於殿中,對著上麵那位說道:“怕否?”
殿上那位到也麵不改色,隻是笑語道。“梁國給了你多少好處?莫不是舉國之力助你開那天門吧?”
乞丐不答,隻是問道:“可記武定七年?”
殿上那位笑著說道:“上皇東征明國,大勝而歸。”
乞丐又問:“可記武定六年十二月五日?”
武定帝搖頭:“不曾記得”
“可記李荊?”
“明振威軍軍師祭酒?”
“你僅僅三月便入明京城,卻從不見明軍主力,可知為何?”
“自知不敵,蓄勢待發?”
“衢州之戰,武定皇帝傭兵十萬,明軍區區五千人,擋你三十七日,遲遲不見救援可知為何?”
殿上那位,遲遲不語。
武定六年十二月五日,明國興兵十五萬出東海,兵發東瀛。傾舉國之資,換沿海夜不閉戶。唐武定七年元月,武定皇帝見機起兵十萬,滅明,明君吊死大殿。十五萬明軍再無糧草,同年四月,振威軍僅剩七千餘,大帥張育桐戰死,軍師李荊攜餘部死戰十萬敵軍,陣前高歌:“男兒當須陣前死,何必馬革裹屍還!”
七千振威軍如同一人高喊:“死戰!”
那一日,書生李荊白衣執劍,成就天下第一位書生以劍入截江境,大戰七日,斬敵四萬一。不曾停息,後力竭,死而不倒。魄散魂不走。以魂為本,以牙為劍,又斬二千七,終被一道天雷,劈的魂飛魄散,再無轉世之機。
而那截江鏡的劍,直插黃土,半沒其中,此後數十年,不曾有人抽出。
“那年唐斷鎮威軍後路,今日,我敗唐棟梁,扯平了。”語罷轉身離去。殿內無人開口,眾臣沉默不語。可時間不會隨著他們的沉默停止。一聲急報打破了寂靜。:“報!六百裏加急!梁軍起兵八十萬大帥,以楊秋河為帥。”一聽楊秋河,高坐於龍椅之上的帝王,心跳似乎漏了一拍。他怎麼也沒想到梁國當今帝王能有如此魄力,再用此人。
楊秋河,大梁軍神。梁國江山萬裏闊,一半當屬楊秋河。十五歲一人一騎平遼東,十七歲封大將軍,坐下黑袍三萬,三月平漠北,二十五歲再征西域,追敵兩萬裏。成就大梁軍神,後班師回朝因當時大梁皇帝忌憚,雪藏十二載,現今再次為帥,如何讓人不忌憚。
眾人還在震驚,又一聲急報傳來:“報!八百裏加急。兩廣提領魏忤羽自立稱帝!”
“報,淮南汝陽王自立稱帝。”
“報!......”
一聲聲急報,一聲聲心驚。武定再自問,南唐已是如此不堪了嗎。一日前,徐定山可威懾天下,如今,何人可掛帥?
走出皇宮,乞丐麵東而跪,說道:“李叔叔,好走。”
語罷。日出之本,一劍轟然倒下,散為碎末。
自此之後,南塘覆滅,但天下並未一統,北梁皇帝並不是那天命之人,她在滅亡南唐之後,內部重新發生了叛亂,大軍班師平叛,而南唐舊土,四分五裂,在爾虞我詐,合縱連橫的第七年,出現了兩位雄主,一人名:陳行風,收複自湘江以東所有故土,重新複國:唐。而一人,名高承之,在與陳行風大戰之後,入湘水以西,平定蜀中。立國: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