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陳黨府第(7)(3 / 3)

【事例】“中統”的第二組,是專搞反共工作的重點組。這個組集中了不少被徐恩曾認為是“基本隊伍”的要角,如萬大鉉、吳若萍、沈哲臣、杜衡、章誌仁、何畏、陳建中等都在其內。徐恩曾所謂“以組織對組織”的策略,就是靠這一班人為他策劃的。著名托派分子葉青也在其內。

“中統”特務的“小組生活”和“小組學習”.都是由第二組布置的。他們也要特務們讀一些馬列主義的書。有時還討論共產黨的“黨的建設”。還由萬大鉉擬製過提綱,要大家“鑽研”“聯共黨史”。他們認為要作一個高級特務,非有“這一套”不行。在這批特務之中,如托派吳若萍等,也和葉青一樣,以“精通”馬列主義自命。隻是葉青愛公開地吹,而吳若萍則隻在“中統”之內,從不向外拋頭露麵。

在“中統”內部的所謂“業務學習”中.有一種所謂“調查演習”,在這種時候,就是由吳若萍之流裝扮成共產黨人,就某一個具體問題,用所謂“站在共產黨的立場,用共產黨的觀點,以共產黨的思想方法”,作一番分析、判斷,有時還要來一套所謂“鼓動宣傳”。然後由其他參加“演習”的特務,作其“評點要求”,說這不像,那不夠,於是一再重演,弄到足以以假亂真為止。這套把戲,目的在使特務們學到理論偽裝,以便騙人人阱。

陳立夫常常自誇“中統”的“軟功”。有一次。他在一個特務班講演了“情報技術的政治要求”之後,對“中統”的高級人員說:“戴雨農(笠)喜歡蠻幹,情報人員擺出吃相難看的樣子,用便衣武裝代替一切,還要情報技術工作作啥用場!”他總認為“軍統”的做法是不合要求,而隻有他所誇示的“中統”的那套技術,才是情報工作的精髓。不過事實上。在某些政治技術方麵,“中統”確也比“軍統”更為陰毒。

偽裝中問和偽裝進步,一向都是特務們的迷惑手段之一。如在學校區開書店,擺賣些進步書刊,供以吸引和偵察進步學生,就是這類手段之一種。那些特務店員,有時還故意發些不滿現狀的牢騷乃至於“左”的話.以接近進步青年,從而施展工作。抗戰期間的重慶,他們在大學區的沙磁區和南溫泉,都開有這類書店。

【點評】陳立夫“中統”的“軟功”,就是通過“中統”特務的“小組生活”和“小組學習”,還有“中統”內部的所謂“業務學習”的“調查演習”.讓特務們學到理論偽裝,偽裝中間偽裝進步,以這種迷惑手段,騙人入阱。

這種以假亂真的作用,將人迷惑而使人信以為真地跟“我”走,能較快地達到目的,確比“軍統”更陰毒,比一般的手段更勝一籌。

【運用】陳立夫的這種以假亂真,讓人信以為真的巧於偽裝、迷惑的手段,從古至今都有人在用。敵人可以用。我們也可以用。像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中的楊子榮,偽裝成“胡標”打進匪窟,最後智取威虎山。活捉座山雕。采用的就是這種以假亂真的偽裝迷惑手段。因此要學會看透人心。你需要培養自己敏銳的觀察力與良好的判斷力。以便在與人交往中能夠看透對方表麵的慎重與矜持。並識透他的內心。如果你要準確地看透他人。就需要具有極強的判斷力。

掌握石頭和草藥的品質與特性。是一種普通的能力;與之相比。揣摩他人的品德與氣質。要重要、複雜得多。這樣的事情,屬於人生中最微妙、最難以把握的一類。辨別金屬可聽其音,辨別他人則可察其言。人的品格可以通過言語進行揣測,而行為所能透露出的東西則會更多。

如果你想在這方麵有所收獲。就需要特別的謹慎。還要具有敏銳深刻的觀察力和鑒別力。

找一個孫猴子放棄一百個豬八戒

【引語】“中統”骨幹分子的培訓原則是:重質不重量。寧少勿濫,而在外圍吸收人力的方式方法有三:挖根移植、鴨卵雞孵、奪胎換骨。

【事例】陳立夫在“CC”的一次高級會議上曾說:“我們召集人才要重質不重量,寧可少,不可濫。我們不許用北洋軍閥招兵的方式,舉起旗子叫人跟著走,就算是自己的兵。我們要找孫猴子,找到一個孫猴子,可以放棄一百個豬八戒。”這就是他們所n誇的“中統”骨幹分子的培訓原則。

“CC”對於外圍組織的運用,也和“複興社”有所不同。它的外圍組織很多,而外嗣組織的中心分子則並不多,但那些中心分子,卻都是“CC”的死黨。“CC”對這班人拉得緊,對他們生活所賴的大小官職.也始終以組織力量加以維護,使這班人死心塌地依靠“CC”,為它拚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