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報紙報道,陳立夫利用中國農業電影教育公司董事長的地位.在1946年3月外彙開放時,一次用官價,即法幣20元比1美元,預先買進黃金外彙119萬。法幣隨後貶值,形同廢紙,而美元比價直線上升。這一出一進,一貶一升,使得陳氏“發了一筆大財”。從陳氏官僚資本的發展史看出,巧妙劫收、強行分肥、行業壟斷,這是陳氏史兄弟及其親信們秘而不宣的慣用手法。
CC的勢力已進入到諸如中國汽車製造公司、絲織品產銷公司、進出口公司、棉花運輸公司、中國茶葉聯運公司等許多大企業之中。
陳果夫把持的中國農民銀行把農貸發放權抓到手後,又在其他方麵迅速膨脹,這對宋子文、孔祥熙來說,是很不利的,宋、孔也竭力加以排斥和限製。
1946年11月,宋子文做出決定,所有軍政存款都必須存到中央銀行國庫局。這一手一下切斷了陳氏中國農民銀行的財源。陳果夫立即召開了農民銀行行務會議,商議對策。
為了渡過難關,大家紛紛獻計獻策。行務會議最後做出決定,設法“向中央銀行力爭轉抵押、轉押彙,洽商透支1000億元”。陳果夫由於有蔣介石這個大後台,又通過各種渠道向宋子文施加壓力,結果,宋子文反而不得不再作更大讓步,滿足陳果夫提出的要求。
陳果夫的CC係掌握著國民黨和各級組織機構。還掌握著部分行政機構,大權在握,他們在政令上惟陳果夫之命是從,從不把宋子文放在眼裏,哪裏還管你在金融上的指令,因此,宋子文的決定,隻對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有效,農民銀行的存款來源實際上很少受到宋子文的限製。通過陳果夫的巧妙爭奪,農民銀行有了更多的特權,由四行的尾巴躍居第二,以至陳果夫在行務會上眉飛色舞地宣稱:“蔣主席在四聯理事會嘉獎農行,而且三中全會通過改革方案,特重農業金融.四聯340次理事會更通過巨額農貸。”
1947年2月,他們的中和鹽業公司正式成立。在此之前,農民銀行利用信托部名義,囤積糧食、油、鹽,均獲暴利。抗戰後,信托部遷往上海,即用公司名義出麵,經營食鹽運銷業務。該公司購運海鹽和精鹽,外銷皖、贛、鄂、豫、湘、桂各省及北京、天津、上海、徐州、蚌埠等地。1947年,該公司自報運銷海鹽、川鹽70多萬擔,資本額達10億元,利潤為33億元。
中國蠶絲公司是陳氏家庭主管的“國營”企業.它的前身是敵偽時期華中、華東一帶的蠶絲企業。陳氏兄弟在“劫收”後,組成了一個大規模產供銷一體化的企業。這個公司經營的方式異常簡單:壟斷。
【點評】陳果夫慣用巧妙劫收、強行分肥、行業壟斷的手法發展自己的官僚資本。當陳果夫把持的中國農民銀行把農貸發放權抓到手後。
又在其他方麵迅速膨脹,這對宋子文、孔祥熙非常不利,宋子文做出決定所有軍政存款都必須存到中央銀行國庫局.切斷了陳氏中國農民銀行的財源,陳果夫通過一個個的關係,靠蔣介石這個大後台的支撐,又通過各種渠道向宋子文施壓,宋子文不得不一再做出更大的讓步。允許他們向中央銀行轉抵押、轉押彙,洽商透支1000億元,滿足了陳果夫提出的要求,陳果夫渡過了難關。這步棋贏了,他陳果夫靠的是“關係”,這“關係”已由政治命運關係轉化為經濟命運。
舊中國的工商企業,支離破碎,毫無係統可言。陳氏兄弟看準了這個現狀,抓住這一時機,發展黨營企業。目此,他們把行業壟斷作為基本決策。
當經濟命運不好,當好景難以維持時,陳果夫就能通過關係改變命運,出現奇跡。
陳氏兄弟一向自認為是堅定的國民黨員.孫中山先生的最忠實信徒。在公眾場合,他們以清廉操守自居。但是,在聚財中化公為私的手法上,競讓宋子文這位當朝“國舅”臉上無光。令孔祥熙這個“天子連襟”也都自愧不如。
【運用】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難免會有某種道德上的缺陷或性格上的弱點。缺陷或弱點本來能克服或另加彌補。但往往會有很多人根本不予在意。也不去改正或彌補。明慎的人眼看一個舉世無雙的高才為小小缺憾所誤。不免為之惋惜。一片烏雲就可以掩蓋太陽的光輝,而人的缺陷就如同雀斑影響美麗的嬌顏一樣。會影響一個人的聲名或臉麵。而居心叵測的人最善於關注它們。他們會利用這小小的不足來對你進行詆毀和打擊。
任何事情都可以向相反的方向轉化,如果善加打扮,黑痣也能轉化為美人痣,當然,這需要絕妙的技巧。比如。凱撒就常以桂冠來掩飾自己的禿頂。
人的喬裝打扮。與人的巧取豪奪差不多。什麼叫巧取。什麼叫豪奪,被陳氏兄弟演繹得淋漓盡致。不管是民脂民膏還是同夥的腰包隻要有機會就掏上一把。其聰明與手段遠在孔、宋之上。孔宋二人隻能望其項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