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利之交。古人有一特稱,叫作“市道”之交。市道。等於商場上的生意買賣。隻看是否有利可圖而已。在戰國的時候,趙國的名將廉頗,便有過“一貴一賤,交情乃見”的曆史經驗。如《史記》所載:
廉頗之免長平歸地.失勢之時,故客盡去。及複用為將,客又複至。廉頗日:客退矣!客日:籲!君何見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勢,我則從君。君無勢,則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廉頗平常所豢養的賓客們的對話,一點都沒有錯。天下人與你廉大將軍的交往。本來就都為利害關係而來的。你有權勢。而且也養得起我們。我們就都來追隨你。你一失勢。當然就望望然而他去了。這是世態的當然道理,“君何見之晚也”,你怎麼到現在才知道。那未免太遲了一點吧!
古今中外,在官場,在商場。在情場,都如劇場一樣,是看得最明顯的地方。在人際關係上。不因貴賤、榮辱而保持道義的。諸葛亮曾有一則名言。可為人們學習修養的最好座右銘。如雲:
勢利之交,難以經遠。士之相如。溫不增華,寒不改棄,貫四時而不衰。
曆坦險而益固。
人在最困難的時候。能得到人的幫助,誰都會感激的,患難識知己嘛。
人在為事業奮鬥的過程中。困難、挫折、坎坷、不遇,是會經常遇到的,如果遇到一位好人幫助,那就會時來運轉,離成功不遠了。
開采“革命之礦”立下“汗馬功勞”
【引語】在廣州的蔣介石得知陳立夫回國後,先後兩次給他發來電報,邀他南下。第—次接電報後,陳立夫既感謝“蔣三伯伯”的器重和盛情相邀,又實在不願放棄苦學多年的心愛專業,便婉言相辭了。不料沒過多久。
蔣介石第二次來電相召,以長輩的口吻告誡說:“現在是革命需要你的時候,你還開什麼礦?!要開礦,就開革命之礦。”一番話,說得陳立夫深為汗顏,感到再也不能把“蔣三伯伯”的電召拒之門外了。
【事例】1923年在美國度過了一年學習和實習生活,陳立夫獲得碩士學位。本來,他想留在美國當一名工程師,從事他熱愛的專業技術工作,不料,這時美國發生了煤礦大罷工。他眼看著謀生之道被堵塞.正在發愁之際,忽然接到一份國內發來的電報,這是他的哥哥陳果夫從上海發來的,催他早日回國,還說這是“蔣三伯伯”——蔣介石召他回國服務。
陳立夫從小就認識了蔣介石。因為蔣介石和陳其美是結拜兄弟,常在陳家出入,住在二叔家中的陳立夫按輩分就稱呼蔣介石為“蔣三伯伯”。蔣介石見他聰明伶俐,也十分喜歡,視為子侄輩,還慷慨解囊幫助他求學。陳立夫對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1924年,意氣風發的陳立夫回到了祖國。在碼頭上與前來迎接的哥哥陳果夫見麵後,兩兄弟熱烈擁抱,互訴思念之情。陳果夫問他回國後有何打算,並講了“蔣三伯伯”現在廣州,任黃埔軍校校長,目前正是用人之際,很希望他能前往廣州。
陳立夫搖搖頭,說:“我讀了那麼多年書,對政治並不感興趣,我的誌向是實業報國,做一名礦冶工程師,這樣也能學有所用。”
當時像陳立夫這樣具有外國碩士學位的工程師在國內堪稱鳳毛麟角。很快,他被頗具規模的中興煤礦聘為工程師。
在廣州的蔣介石得知陳立夫回國後,先後兩次給他發來電報,邀他南下。第一次接電報後,陳立夫既感謝“蔣三伯伯”的器重和盛情相邀,又實在不願放棄苦學多年的心愛專業,便婉言相辭了。不料沒過多久,蔣介石第二次來電相召,以長輩的口吻告誡說:“現在是革命需要你的時候,你還開什麼礦?!要開礦,就開革命之礦。”一番話,說得陳立夫深為汗顏,感到再也不能把“蔣三伯伯”的電召拒之門外了。
1925年年底,陳立夫離開錦繡江南,來到了南國廣州。陳立夫第一眼見到蔣介石時,感到這位幾年不見的“蔣三伯伯”真是“鳥槍換炮”了。他身穿筆挺的戎裝,腳蹬擦得鋥亮的馬靴,一副嚴肅的軍人神態。
蔣介石見陳立夫終於到來,顯得十分高興,便讓他在黃埔軍校校長辦公室當秘書兼英文翻譯。陳立夫原先對政治不感興趣,當了蔣“校長”的秘書後,一有空仍津津有味地看英文小說。一天,蔣介石來到他的辦公室,看到他正在看小說,臉上頓時露出不悅之色,命他把小說收起來。隨後,對他說:“這是軍界,不是文化界。不要有書卷氣。”接著他叫人搬來一大疊文件報告,吩咐陳立夫認真閱處,把秘書工作做好。陳立夫和他哥哥陳果夫一樣,老成世故,沉默寡言,讓人有猜不透的神秘,此時,他隻說了句:“聽蔣三伯伯的。”就看起文件來。
這時的廣州,各派政治力量明急暗鬥十分激烈。處在各種矛盾中的蔣介石,寢食不安,日思夜想,謀劃著擺脫困境奪取勝利的辦法。隨侍在他身邊的秘書陳立夫,看在眼裏,急在心頭。
一天,蔣介石突然把陳立夫找到跟前,說:“我已決定離開廣州,經汕頭去上海。你速去購買2張日本輪船‘廬山丸’的船票.並準備攜帶3萬元現款,和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