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在叔父的指教和影響下,陳果夫認識了蔣介石,而且對蔣“印象非常深刻”,以後又交往密切,而且覺得與蔣介石相處受益很多。這決定了他人生的方向,為他以後投靠蔣介石作了鋪墊。物以類聚.同氣相求,受叔父影響,受蔣介石影響,陳果夫後來投靠蔣介石也是必然的。
【運用】陳果夫也是個熱血男兒。在革命浪潮中,也不甘落後。準備投身於革命的浪潮之中。但在這個過程中遇到蔣介石。而在其後受叔父的影響和蔣介石的熏陶,而轉變了自己的人生觀,繼而投靠蔣介石。為蔣介石賣力。成為中國曆史上又一位官僚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之一。這說明了個人的意義與受什麼人影響有很大關係。古人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用老百姓的大白話來說。就是:“守著什麼人出什麼人。”一個人的變化,與環境、交往中所受的影響有很大關係。
小小事體也仰仗蔣公指點迷津
【引語】陳果夫聽從嶽父的勸導,選擇經商工作,“但一時還不能決定,特地寫信與蔣先生商量,他亦讚成我入錢莊,一麵要我學一點舊式的東西,一麵還希望在必要時可作我們工作的掩護。”
【事例】民國六年冬天,也就是1917年冬季的時候,陳果夫的嶽父朱五樓先生以陳果夫閑居家鄉並不是長久之計,從上海去信勸其經商。陳果夫後來回憶說:“願在金融工作。因為我當時想:金融界是商業中樞,我的嶽父(朱五樓)又是老金融界的領袖,與人接觸的機會也許比較多。在我結婚的時間,金融界的老前輩,大半都已見過麵,而且他們也知道我是革命黨人,是不好惹的一個。到了第二年春天,嶽父又來信說有一家銀行、一家錢莊新開,都和他有關係,他要我選擇一處。我因為對於銀行製度,自己可以看書研究,錢莊是老式的,究竟內容如何,無書可看,不容易知道,頗希望借些機會,進去探究。但一時還不能決定,特地寫信與蔣先生商量,他亦讚成我入錢莊,一麵要我學一點舊式的東西,一麵還希望在必要時可作我們工作的掩護。於是我正式答複嶽父,願人錢莊。這是出於他意料之外的。他以為頭腦新的革命黨人,總想入新的商業場所,為什麼反去學習舊的東西呢?從此以後,他對我的觀念也發生了變化。”
【點評】聽從嶽父的勸說而經商,征求蔣介石的意見而入錢莊,一是為了這閑居家鄉,二是為了一麵學點舊式的東西,一麵在必要時做工作的掩護。陳果夫真乖!如此崇拜、聽信蔣介石,也是日後為蔣所器重的原因之一。
【運用】要想生活得成功,就需要高超的理解力。如果你的理解力不夠,那就去向別人請教吧。但是。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他們自己並不真正懂得很多事情,更可笑的是本來不懂卻自以為很懂。而陳果夫能懂得借別人的智力。這是他的自知之明。同時。對於自己所崇拜的領導。當你遇到問題。主動征求他們的意見。請他們“指示”,你既能得到答案,又能贏得領導的好感。這就是聰明人與愚蠢人的差別。
仗義疏財讓蔣感動不已
【引語】交易所開張後大獲其利,雖然蔣介石並無投資分文,陳果夫依然主張按原來所算股份分給蔣介石,這使蔣大受感動。
【事例】陳果夫在經營交易所的時候,當時蔣介石已分文無有,交易所股本資金主要由陳果夫與張靜江拿出,因此,交易所成立時,張靜江做了監事,陳果夫做了交易所的經紀人,蔣介石、戴季陶隻附名在陳果夫戶名下做投機買賣。
交易所開張後,居然大獲其利,除少數應付其他外,其餘全為陳果夫、張靜江等人所有。雖然蔣介石並沒投資分文。陳果夫與張靜江依然主張按原來所算股份分給蔣介石,這使蔣介石大受感動。
陳果夫與蔣介石兩人在此之前已認識近10年,但感情並不深厚,兩人的深交是自經營交易所開始。在這個投機取巧的風險活動中,充滿著賭博、欺騙、誘惑、冒險、凶殘。陳果夫、蔣介石兩人在共同利益的驅使下,苦心經營,在飽嚐了經營中的酸甜苦辣之後結成了知己。二人之間的感情得到了升華。
1921年6月14日,蔣介石母親逝世,陳果夫如同自己母親死了一樣傷心。他專程趕赴奉化,代表孫中山致祭並恭讀祭文。當他讀到“文與郎君介石遊十餘年,共曆艱險,出入生死,如身之臂,如驂之靳。朝夕未嚐離失”時,似乎說的就是他與蔣介石的情誼,不禁真情顯露,潸然淚下。他在幫助蔣介石料理喪事後,還在溪口陪蔣介石守靈數日,才返回上海。
【點評】作辦交易所經紀人的陳果夫,在交易所開張後大獲其利的同時,依然主張按原來所算股份分給蔣介石(可蔣沒有投資分文)。想當初,蔣介石因為經濟拮據,為謀生財之道才參加到交易所的,而今得到了一筆錢,又是在沒有分文投資的情況下得到的,蔣介石怎麼不對陳果夫大為感動呢?這不亞於雪中送炭.給人送去溫暖,解除寒冷,兩人之間的關係也就更加密切了。
【運用】人與人的交往。人際事物的交流。勢利是其常態。純粹隻講道義,不顧勢利,是非常的變態。物以稀為貴。陳果夫與蔣不是勢利之交,而是君子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