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夫一聽大感意外,本想勸說蔣介石改變決定,但見他表情嚴肅.主意已定,隻得應命。
原來,蔣介石為擺脫困境,玩弄了一個“以退為進”的花招,提出辭去“軍事委員會委員”和“廣州衛戍司令”兩個職務。他滿以為這樣一來,汪精衛會對他予以挽留並進行“撫慰”。不料老謀深算的汪精衛早就看透了他的用心,弄得他下不了台,隻得“假戲真做”了。
陳立夫買好船票帶上3萬元現款,跟隨蔣介石從家中乘汽車直馳天字碼頭。
這一年陳立夫雖然隻有20多歲,但他在國外見多識廣,加上腦子靈活,對國內局勢了然於胸。根據對廣州政治形勢的分析判斷,他在汽車上向蔣介石大膽地提出了不同意見,說:“校長,你手裏有兵,憑你的實力,完全可以戰勝對手。
你不應該去上海,應該留在廣州。”
蔣介石大出意外,想不到這“小孩子”競和自己唱起了反調,於是問道:“不去上海,留在廣州於什麼?”
陳立夫進一步勸說道:“共產黨能言善辯,慣於蠱惑人心,雖然他們在第一軍也有不少人,但羽翼未豐,手裏沒有掌握什麼兵力。伯伯兵權在握,為什麼不可以大膽地幹!先向他們開刀,再來個一石二鳥,到時候叫汪精衛騎虎難下。”
蔣介石兩眼緊緊盯著陳立夫,越聽越感到“小孩子”說得有道理,越聽越感到取勝有道。他問:“現在到了什麼地方?”
司機說已經到了輪船碼頭。
蔣介石一拍大腿,斷然說:“不走了,回家去。”
陳立夫見蔣介石在關鍵時刻采納了自己的建議,心裏有說不出的喜悅。
後來,陳立夫參加了蔣介石的多次密謀策劃。1925年3月17日那天.他又跟隨蔣介石由黃埔島乘汽艇前往廣州市內的衛戍司令部,極力主張對共產黨下手。最後商定的方案是:蔣介石派人向海軍局代局長兼中山艦艦長李之龍下令,即派得力軍艦兩艘開赴黃埔聽候蔣校長調遣。同時又暗中散布“共產黨陰謀暴動”的流言,以製造反革命輿論。李之龍接令後不知是計,遂指派中山、寶璧兩艘前往黃埔島。
可是,當中山艦開到黃埔島後,蔣介石突然翻臉不認賬,誣稱中山艦是“非法行動”,“顯係共產黨陰謀暴動”,還散布謠言說中山艦要炮轟黃埔,共產黨要把他趕走。
作為蔣介石的機要秘書.陳立夫在3月19日晚上的一次秘密會議上,振振有詞地建議對共產黨進行突然襲擊。針對有人擔心這樣做會受到輿論譴責,陳立夫冷笑著譏諷這是“婦人之仁”,大可不必顧忌。
第二天深夜,蔣介石派兵突然抓捕了李之龍,扣留了第一軍中的所有共產黨員,包圍了蘇聯領事館和省港罷工委員會,並將上述兩處衛隊的槍支予以收繳。一時間,廣州充滿了白色恐怖,弄得人心惶惶。
陳立夫在“中山艦事件”中為蔣介石立下汗馬功勞,進一步受到了蔣的刮目相看。
為了結束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國民革命軍10萬大軍於1926年7月9日誓師北伐。蔣介石當上了總司令.陳立夫因“中山艦事件”有“功”而被提升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秘書處秘書兼機要科長。
蔣介石從廣州出發,先到湖南前線指揮作戰,陳立夫整天隨侍在蔣介石的鞍前馬後。他盡職盡責,每到一地,總要召集部下訓話,嚴令機要人員保管好印章、文件,及時處理來往電報,讓“蔣總司令”放心。每天晚上,他必工作到12點才去睡覺。
蔣介石對陳立夫勤勤懇懇、事不過夜的工作作風十分滿意,將他提升為秘書處長。這樣,陳立夫就成了蔣介石身邊不可離須的重要心腹了。
北伐結束後不久,陳立夫又被提升為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
【點評】陳立夫原本想搞采礦專業,卻受蔣介石的影響和勸說.走上了“開革命之礦”的道路.從而扭轉了他的人生之路。看來一個人走什麼樣的人生路,並不完全取決於他自己.而是受環境和人物的影響的。
當年陳立夫隻是一個20多歲的小青年,初獻諫言就被蔣介石采納了,這主要因為他在國外見多識廣,腦子靈活,對國內局勢了然於胸.對廣州的政治形勢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判斷。
【運用】被人提攜固然重要,但沒才幹、腦瓜子不靈活。也終究是庸才。有才幹的人總是偏愛那些最負盛名的職業,並且總是以獨出心裁、另辟蹊徑的辦法在確保冒險安全的條件下取得成功。
春風得意處世圓滑
【引語】當了解到“虹口爆炸事件”與黃凱無關時,陳立夫馬上轉怒為笑,笑臉對黃凱,又是讚頌又是獎賞。
【事例】在國民黨官場中,陳立夫被人稱為一顆冉冉上升的“政治新星”。1928年,年僅28歲的他又以中央黨部秘書長的身份兼任中央組織部調查科主任,真可謂春風得意。
眾所周知,國民黨有兩大特務係統,即“中統”和“軍統”。“中統”的全稱是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它的前身就是中央組織部的調查科。因此可以說,陳立夫名副其實地是“中統”的開山鼻祖。1934年4月,為了加強特務工作的統一領導,蔣介石又下令陳立夫的“中統”和戴笠的複興社特務處合並,成立了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蔣介石特地任命陳立夫為軍統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