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溫州近代的經濟文化,不能不提到傑出的學者和教育家孫詒讓。孫詒讓是瑞安人,他的父親孫衣言是清代的著名學者,繼承了永嘉學派的思想和學風。孫詒讓幼年繼承家學,13歲即撰成《廣韻姓氏刊誤》一書,18歲時寫成《白虎通校補》。此後,專攻學術,埋頭著述,著書三十多種,涉及經學、史學、諸子學、文字學、考據學、校勘學等諸多方麵,並都具優異成就。尤以《周禮正義》、《墨子閑詁》兩書為世人所重,被公認為“周官學”與“墨學”的權威著作,他的《契文舉例》則是甲骨文字學的開山之作。由於極大的學術成就和影響,孫詒讓被譽為晚清一代巨儒。
孫詒讓受永嘉學派和西方文化的影響,研究學術不發空泛的宏論,而是老老實實做學問,重新考察中國文化經典,為經世致用和改良維新提供借鑒。孫詒讓在一封給梁啟超的信中,就認為中國的墨學中有牛頓的力學、亞裏士多德的演繹法和培根的歸納法。尤其使人難以忘記的,是孫詒讓對溫州教育和實業的貢獻。孫詒讓晚年堅辭朝廷的多次征召,在溫州專以辦學校、開風氣為己任。1896年在瑞安募捐創建算學書院(後改稱學計館),傳授數學、物理、化學等現代科學知識。第二年,孫詒讓大力讚助項崧等人創辦瑞安方言館,講授中文、英文以及外國史、地理等科目。同時,又與友人在溫州創辦蠶學館(後稱蠶桑學校),教授中外種桑養蠶的學問。1901年,孫詒讓將學計、方言兩館合並,更名為瑞安縣普通學堂,同時又在城區四方各設蒙學堂一所。溫州各縣城聞風而動,也都辦起一批學校。1904年,開始選送學生到國外留學。此後,孫詒讓相繼擔任過溫州府和浙江省的負責教育的官員,為溫州乃至浙江省的興辦學堂發展新式教育做出巨大貢獻。孫詒讓還很注意社會教育,創辦和參與興辦了瑞安務農會、瑞安天算學社、演說會、閱報社、勸解纏足會等組織,並曾計劃籌辦溫州農工商實業學堂。孫詒讓還熱心地方實業,創辦大新輪船公司、內河輪船公司和人力車公司,溫州的第一輛人力車就是由孫詒讓率先乘坐的。此外,孫詒讓又請清朝礦務大臣派英國工程師來考察溫州的礦藏,並在當地倡導開發南北麂漁業。孫詒讓在溫州當地享有極大的聲望,他的學術研究、興辦近代教育和創辦實業的實踐,在溫州近代經濟文化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說到近代溫州的創業文化,不能不提到當地數學教育的巨大成功。
溫州不但是出老板的地方,同時也是出數學家的地方。據不完全統計,從事數學研究和教學的溫州籍的學者、教授至少有200人,其中曾擔任過著名大學數學係主任或數學研究所所長職務的達30多人。據說在上個世紀的50年代初期,國內大學的數學係主任中四分之一是溫州人。溫州籍的著名數學家中,薑立夫先生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祖師之一,蘇步青先生是中國現代數學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此外穀超豪、薑伯駒、李邦河均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外的華人數學家,如曾任東南亞數學會理事長的李秉彝,曾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和伯克萊加州大學任數學教授的項武忠、項武義兄弟,也都是溫州人。在同一個地區走出如此眾多的數學家,這在中國乃至世界數學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因此,溫州素有“數學家之鄉”之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