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眼前殘破的渾彌城,再遠眺著渾彌城後的青山綠水,景色秀美,奇峰疊韻。伯固對著身邊的大加優居歎氣道:“山河秀麗,沃野千裏,子孫享福之所。奈何幽州有強者存在,此後漢武大帝雄風再起,想再取中原之地,猶如登天。”
大加優居也深知此時自己主子心中的沒落,特地放緩語速回道:“世事如棋,兵無常勢,強弱時有。隻要留得青山在,就不怕沒柴燒。暫且退兵,再圖良機。”
優居雖然特意放鬆語氣安慰高句麗王伯固,但其神色之中卻難掩那一番失落。機關算盡,卻又難有所獲。這對一位謀士來說,就是最大的敗筆。
“吾有一計,可暫緩漢軍步履,為堅守丸都爭取時間。隻要守住丸都城,棄樂浪而守關外,仍有同漢人對峙的本錢,有夫餘、沃沮、挹婁、歲貊相助,還有夫餘的數十萬勢血男兒,到時劃山而治,據險而守,霸業仍有可為。”大加優居當然不想就此放手,就算是落敗,也要敗得有麵子點,也要保持應有的尊嚴,於是再次獻計道:
“其策可分三層,一是全軍回師朝鮮,救應兩位公子撤出朝鮮城。隻要保存實力,再集合夫餘、婁挹和沃沮等族之兵,漢人想打丸都城,就必須付出高昂的代價。二是撤出樂浪郡內各縣城的守兵,集中兩郡內的所有兵力於縷方城,並盡取兩郡之物,按漢人的說法就是“堅壁清野”。守縷方也隻是為了做樣子給人看,並順便留下一條可以運送財物的通道,這幾年的樂浪所得,不能白白便宜了漢人。三是以地換取三韓出兵,三韓王不早就對樂浪和帶方兩郡有想法,這個時候正是拉其下水的好時機。隻要高句麗聯軍全部撤出樂浪和帶方,隻留縷方一地為緩衝,其餘之地盡歸三韓所有,到時就不怕三韓不出兵同漢人交惡了。有了三韓的介入,漢人想迅速解決戰事就沒那麼容易,丸都的壓力必定大大減少。”
聽到了自己手下首席謀士的計策後,伯固終於長噓了一口氣道:“得先生相助,真乃吾族之福。此策虛實相交,卑而不亢,驕而不傲,進退有據,實為上上之策。”
優居謙讓道:“愧不敢當,其實此計乃為漢人所作,可稱之為:‘引狼驅虎’,我不過隻是在略加變通的基礎上照本宣科而己。”
“漢人之中藏龍臥虎,能人輩出,確非吾高句麗人可比。隻是漢人生性多疑,極好內鬥,故而往往自相殘殺,自毀長城。要不然也不會出現,“李廣難封”之說。”
看來深通漢學的優居是把漢人給看透了,這也難怪伯固得其相助,能在塞外苦寒之地,成就一番霸業。縱觀五千年的華夏文明,有多少窩裏鬥的齷齟事在此起彼伏。
。。。。。。
伯固等人一撤,旗鼓大張,馬上就把其形蹤暴露在幽州軍的探馬眼底。苦於無法探明敵情的我,正暗暗慶幸敵情己明的情況下,樂浪郡內各處的守城的高句麗兵馬卻又出現異動,各處縣城一夜之間都成了無兵的空城,城中糧草也隨之不翼而飛。朝鮮城內的的拔奇和伊夷模也趁半夜之機,采用聲東擊西之策,避開關羽和公孫瓚的正麵圍城之兵,棄城而逃。
一切都在大加優居的預料中進行著,等到黑組把各處的戰報彙集過來是時,也讓我一般手下謀士看到了新的變數。隨著嚴綱率烏丸鐵騎進入安平城,遼東就再無門戶被破之憂,唯一給高句麗人扭轉戰局的機會己一縱而逝,為了避免被漢人各個擊破,而集中優勢兵力於縷方城,給全軍撤回丸都爭取機會,看來是眼前伯固的最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