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之前,也就是在剛進入七月份,張舉在漁陽初亂之時,高句麗王伯固利用大加優居之謀,在渾彌城事先挖好秘道,並借秘道之便偷襲渾彌城得手,即使有八千守軍的渾彌城僅在半夜之間宣告失守。從遂城領五千騎兵回守渾彌的公孫越生死不明,原守將單經僅率兩千兵士苦戰得脫。
渾彌城得而複失,對出兵樂浪,征戰高句麗的幽州軍來說不亞於當地一棒。彌渾城是幽州軍在樂浪郡的補給點,更是幽州軍生命線上的總閥門。彌渾城一失,幽州兵糧草不繼,立陷於危難之中。
損兵折將,士氣大跌。坐鎮遂城,正準備征戰朝鮮和占蟬兩城的我,在得到消息後,衝天一怒。兩千年後的我就是一位不愛吃虧的主,用一個貶義的成語來表述那就是“睚眥必報”。擁有了六世輪回烙印後,更是未曾吃過暗虧。我同公孫瓚有同窗之義,公孫續以其從弟之身事以子侄之禮,對我可算是持禮甚恭,我若是不出麵找場子,這幽州戰神之名也是受之有愧啊!
於是集中遂城的精銳兵士,補充滿員的翔雲軍團,盡帶攻城利器,回殺渾彌城而來。並令關羽和公孫瓚組建青龍軍團和白馬軍團,伺機攻取朝鮮城,大有三路齊進,一舉拿下樂浪之勢。
兩萬精銳翔雲軍團,帶著複仇的怒火,士氣高漲,借飛石車之助,強弓利甲之功,在高順陷陣營的強力猛攻下,不出半日,高句麗聯軍主防的渾彌城就再度失守,易手於幽州軍。
可惜渾彌小城在數經戰火之後,城防脆弱,實難堪堅守之用。雖然高句麗聯軍也不乏爭強鬥狠之士,也有精通漢學的能人優加,更兼有千萬、治元戴、尉仇台等部落勇士,況且雙方兵力相當,以常理而論兩者勝算當為五五之數。可惜的是遇上有了鳳雛龐統之智、神錘之勇、陷陣營之利、飛石車之威的翔雲軍團。也就隻能是以失敗而告終。
有高人指點的伯固在敗局己定,城破之後,並不急於糾纏,反而棄城遠遁而去,故而損失極少。陰險的伯固並不遠走,仍遊離於渾彌城周圍,並在城破當晚,借夜色再次偷襲渾彌城,想重演之前借秘道偷襲渾彌,致使公孫越生死不明,單經敗退之事。可這次駐守渾彌城的主將不是公孫越和單經,兵馬也不是僅有八千之眾,更不會再重蹈覆轍,將兵營設於火箭攻射之下。
故而此次伯固偷襲渾彌並末得手,伯固一見力戰不能下,就又夾起尾巴拍屁股走人。雖然也在白天多設探馬剌探高句麗聯軍的蹤跡,但因伯固由明轉暗,並設數路疑兵,幽州探馬無功而回。於是雙方就與渾彌城為軸,拉起驢子推磨的序幕。幽州軍勝在兵勢人和,高句麗人zhan有地利和天時之便。雙方互相來回數次後,兵士傷亡不少,但雙方誰也占不到便宜。
兵力有限,防守和出擊隻能取其一。出擊伯固又怕其虛晃一槍,趁機突破渾彌城進攻遼東郡重鎮西安平的門戶博川城,博川城一破,遼東郡可就門戶洞開,難擋高句麗人的狼子野心;固守渾彌,卻又隻能在黑夜裏接受高句麗人的騷擾,士氣不振。戰局一旦陷入持久,恐後方有變,收取樂浪、打壓高句麗的軍事計劃就隻能泡湯了。
尚幸此聽取謀士龐統的建議,早早做了布置。雙方在相持五日後,伯固聽聞駐守遼東的嚴綱率遼東郡的駐守之兵到達了西安平的門戶博川城,跟嚴綱同行當中還有烏丸騎兵,兵馬人數近兩萬之眾。有了這些烏丸人的加入,幽州軍在博川城的兵力和戰力可就不容突視,看來想趁機偷襲遼東郡的設想是行不通。
正在猶豫不決之時,自己的大後方紇升骨城和丸都以及近在咫尺的朝鮮城同時發來急報。說有一旅漢軍打著高顯軍團的旗號,大多數為交戰多年的遼東兵,人數約有兩萬人,強襲紇升骨城得手,紇升骨城敗軍被逼撤回丸都,目前這支漢軍正圍著丸都城在攻打。丸都城雖是高句麗人的大本營,也有兩萬精銳的高句麗勇士,但精通野戰的高句麗兵從來都是侵略他人的主,並不擅長守城。在城被圍之初就曾出城同漢軍野戰,無奈終不敵脫身於白馬義從的高顯軍團,隻能選擇固守丸都,目前被近兩萬的漢軍壓在丸都城打,城況日弱,城防漸破,破城隻是旦夕之間,情況非常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