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矛神威,黑風矛法無敵,在張飛全力運行之下,僅在兩回合內就讓上穀郡的烏丸大人難樓飲恨於陣前。難樓一死,其所率的兩萬烏丸騎兵失去主心骨,淪落成群龍無首的烏合之眾。難樓是憑借個人勇力和豪爽坐上烏丸大人的寶坐,並依靠自身的膽色和魄力帶著上穀烏丸在群雄四立的燕代之地站穩腳跟,使如一盤散沙的上穀烏丸形成合力,隱隱有同三郡烏丸分庭抗禮之勢,就是在同南匈奴突廚泉的對抗中也不落下風。這對有勇無謀的蠻夷之人實屬難能可貴,可算得上是烏丸人難得的文武全才之人。
隻是難樓年少好色,腦細胞死得多,精稀難聚,故而後續無人。難樓一死,上穀郡烏丸數十部落酋長之中又沒有可以服眾之人,彼此恩怨糾葛,又將陷入亂戰離崩局麵。沒有凝聚力的上穀烏丸想象右北平、漁陽和遼西三郡烏丸人那樣遠離窮山惡水,有農桑之所,有屋梁之處,可以在遠離冰風雪地的昌黎郡安家落戶不知又將等到何年何月?
可憐的難樓雖有帶著族人開創基業的雄心壯誌,卻時運不濟,雖有上穀地利,卻不占天時。三郡烏丸起事之時,難樓卻想直趁南匈奴左賢王夫扶羅同右賢王去卑爭權之機,放棄了原先同三郡烏丸的合盟,出兵汗彈山,想成為代燕之地的王者。隻是夫扶羅之弟突廚泉也非弱者,在先期失利後,穩紮穩打,放棄一些小牧場,集中主力同難樓決戰於河朔之地陰山腳下。難樓因孤軍深入,怕後路被斷,無奈退兵汗彈山。突廚泉當然不會讓難樓好過,在難樓退出陰山後,也兵臨汗彈山。雙方相持之時,難樓並無力出兵相助丘力居的三郡烏丸起事。
因難樓出爾反爾,故結怨於丘力居和蘇仆延及烏延等人。其後為了慰勞蹋頓出兵昌圖,達到以夷製夷的目的,我特地劃昌黎一郡由丘力居等三郡烏丸人自治,這些好處當然落不到難樓的上穀烏丸人頭上。這也是我為了防止烏丸一家獨大,留了一手。本意是為了讓烏丸內部起哄,沒想到倒成了難樓心懷不滿加入張舉陣營的原因。
難樓也是為生存而戰,為名譽而戰。這對於一位有責任心的烏丸大人來說也是無可厚非。有了丘力居等人的前車之鑒,難樓當然也想做一番開國功臣,好待價而沽。隻是這天下之大,賣家和買家也並不好找。既然三郡烏丸選擇了我,難樓就隻好另外再找靠山,要不然被三郡烏丸壓住,上穀烏丸一樣是沒有出頭之日了。
雖然麵子是保住了,沒有一看到蛇矛張飛掉頭,但還是低估了張飛的實力。可憐難樓一世英明,卻在其生死猶關之時犯了致命的錯誤。麵子和性命?孰輕孰重?還是留著難樓到閻王爺那邊去申訴吧!
難樓一死,緊隨其後的一萬餘烏丸騎兵就如喪家之犬。這些騎兵跟隨難樓,身經數百戰,屢立戰功,早把難樓當成了軍魂,如今精神支柱一倒,雖然陣腳大亂,但都不要命地向張飛衝來。張飛是專門訓練長槍兵出身,其手下將士對付騎兵那可是經驗豐富。一看騎兵不顧陣式往本陣衝來,前鋒騎兵馬上調轉馬頭,分開兩翼,隨後就現出了三千長槍兵的不動槍陣。
騎兵遇槍兵,一物降一物。
報仇心切的上穀烏丸騎兵在標槍的親吻下,屍首遍地,十不存三,但仍是不死不休地朝槍陣衝來,雖然勇氣可取,但卻是強弩之末。張飛一見槍兵奏效,立馬指揮手下的騎兵主動出擊己經崩潰的烏丸騎兵。在槍兵下逃生的騎兵早就蒙了頭,兵備上的差距,實力上的懸殊,又如何是士氣高漲的漢軍騎兵的對手,馬驚人跳,槍斷人亡。幸運的跌下馬來的也是抱頭鼠竄。之前為難樓報仇的勇氣,早就隨著漢軍的殺伐,消失飴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