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出風頭何寬喪命,戰宛城群雄雲集(2 / 2)

趙弘的威望還兼不足,在重兵壓城的情況下,黃巾兵是惶恐不可終日,根本就無力彈壓局麵。更何況張曼成這位領頭羊自己率先犯禁,強占民女,夜夜當新郎。隻能放任士卒為所欲為了,一時宛城內雞飛狗跳起來,欺男霸女、強搶豪奪之事屢見不鮮,此前征民夫和征糧之事,還可以打著協助守城之名,而這下黃巾的行為,完全就是強盜土匪之舉。趙弘好不容易聚攏的一部分民心,喪失殆盡。

正當董卓和張曼成對峙宛城之時,鄰近郡縣的支援之兵也不斷湧來。由於皇甫嵩鎮守司州,在虎牢關的袁紹和袁術兩兄弟就得到解放了,由於兩兄弟在虎牢關基本上擺設,沒有撈到戰功,所以兩兄弟就一力請戰,在司徒袁槐的運作下,也領著兩萬守軍來支援宛城。

我率著趙雲等人也到達了宛城。本來我是想轉道至東郡的蒼亭把卜己給滅掉再說,但在當晚收降管亥之後,了解到了臧霸也在卜己那邊,並且二人對張角還有懷舊情結,在蒼亭的卜己少了東阿的糧草資助,己經到了窮途末路。

我靈光一閃,才想到自己還有一個“萬金油”的招降工具沒用,泰山上的張燕可正想著如何收小弟好擴充實力,這卜己手下也有萬餘人,估計以後象這樣的機會也不多了,主意一定,就命管亥來具體經辦這件事了。這也是我用人的原則,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要想管亥真心為我做事,這風險應該是值得的。

所以我就在東阿戰事結束後,領兵星夜趕往宛城。跟我同一時間到達宛城的還有漢未的另一位好漢,那就是吳郡富春人孫堅。

(PS:孫堅,字文台,吳郡富春人,東漢末期名將,孫策、孫權之父,軍事家孫武的後人。孫氏世代在吳地作官。孫堅少時為縣吏,性闊達,好奇節。漢靈帝熹平元年,時會稽郡人許昌在句章興兵作亂,孫堅以郡司馬的身份召募精良勇敢的壯士千餘人。會同州郡官兵,協力討伐,擊潰了這股勢力。孫堅據功被任命為鹽瀆縣丞,數年後,又相繼改任盱眙縣丞和下邳縣丞。)

本來下邳丞孫堅同騎都尉曹操和河東太守董卓是在同一時間接到漢靈帝的八百裏加緊的聖旨,孫堅接旨後急忙在淮、泗一帶招募了一些士兵,加上跟隨他在下邳縣當差的同鄉少年和仰慕孫堅為人的韓當、程普、黃蓋和祖茂四將,共得精兵近五千人後,馬上應旨意往穎川進發。隻是途中遇到了小股亂民借黃巾之名行燒殺搶掠之實,部分官吏跟是隨風而起,充當害群之馬,孫堅在氣憤之下隻能替天行事了。又因糧草之事同路過州縣鬧了一些不愉快之事,所以延誤了不少時間,沒能在穎川決戰前趕到,失去了一次立功的大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