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也覺得搞笑,她本來就帶著“救世主”的身份想來幫阿奎治療拖延症,沒想到自己最後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後來朋友們聚會時,都開心地調侃說他們是相親相愛的“鬧鍾夫婦”,這就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所以,在此還是想問問那些早晨用鬧鍾叫醒自己的朋友:今天,你摔了嗎?
誰說你一窮二白?
朋友們聚會,阿桑說自己現在窮困潦倒,丟了工作,丟了愛情,也迷失了自我,為此,他痛苦不堪。朋友們紛紛安靜下來,卻不知該如何安慰他。因為阿桑有些強迫症,他認定的事情很難改變,而且他之所以如此貧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嚴重的拖延症,做事情三分鍾熱度,之後便陷入了拖拖拉拉的狀態中。
他的朋友銘心是個心理醫生,銘心淡定地說:“每個人都是富翁,親愛的,你也不例外,隻是你沒看到你的財富。”
眾人皆目瞪口呆,不知銘心所指為何。阿桑更為氣憤,他認為銘心這樣做無非是取笑自己。
銘心說:“親愛的朋友們,我們擁有的時間便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我們的年輕便是最好的人生籌碼。隻是大多數人握著這筆巨大的財富卻還在那裏左顧右盼,唉聲載道,於是時間就像流沙般從手縫中溜走,直到我們老無所依。而解決阿桑的問題很簡單,那就是從現在開始珍惜時間,拒絕拖延。”
隻是,要拒絕拖延,談何容易?阿桑多年的拖延壞毛病已深入骨髓,若以武俠小說中的武功來比喻他現在的狀態,那他應該已經修煉成了九陰真功的登峰造極之術了。
所以,麵對這樣的強迫症拖延患者,我們給出以下建議:
第一,永遠不要等待最好的時候
很多拖延者一直告訴自己,之所以如此拖延,是為了等待傳說中的那個“最佳時刻”。可事實上,這種等待也是一種無形的壓力,更是對時間的浪費。在時間的流逝中,我們極易變得焦慮和苦悶。現在就行動吧,要明白,當你開始行動的時候,“最好的時候”也就到了。
第二,不要給自己安排24個小時的計劃
事實調查,人們每天用來工作的時間有限,極其有效的時間僅僅為八個小時,如果日程排得特別滿,除了增添莫須有的壓力之外,對其他可能打亂計劃的事情也會變得無所適從。所以,每天預留一些時間給自己,哪怕隻用來休息。
第三,盡量用簡要的話來表達你的思想
據調查,拖延症患者中有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強迫型拖延症患者每每說話,總是讓對方聽不懂。其實,我們在正式場合說話時,自己可以先想一想,然後再對自己說一遍,然後再用簡單的語言傳達給別人。如此鍛煉一番,你將會在不久的將來意外發現自己的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重要的是你說的話別人終於能聽懂了。
未雨綢繆是一種美德,但準備時間不宜過長,更不能把所有時間都花在準備的心理活動上。每件事情、每個人都有他們的正能量,能否汲取到其中的精華,並能為己所用,就要看你自己的努力了!
第三節 得過且過型拖延症患者:我們拖吧拖吧不是罪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化身為一個蝸牛,餓了就跑出來喝點露水,困了就縮回自己的小房子裏睡到自然醒,真是美妙至極!可是他們卻不知道,說不定蝸牛也在羨慕著人類,因為人類有那麼多佳肴可食、美景可覓。若能交換,蝸牛肯定願意和你交換人生,隻是,你願意嗎?
當然不行!
其實當你累了,也無需選擇得過且過,因為人們還有一種慢生活,看看適合你嗎?
拜托,這可不是慢生活狀態
網上曾經有一個帖子特別火,這個帖子的題目是:拖延症病友們,你最理想的生活狀態是什麼?
後麵網友們內容的回答千奇百怪,有人說,我真想自己是個球,每天就那麼窩著,醒了就轉轉,睡著了我的身體就自己轉。優哉遊哉,何其樂乎!
有人說,其實蝸牛也蠻好的,有個自己的小房子,不想理別人了,就往自己的世界裏一縮頭。不像我漂在這個城市,怎麼縮也縮不回去。
像上麵這種得過且過的心理狀態,就是導致拖延症的根源。在某個時刻,得過且過確實可以讓你的生活變得更簡單,由此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欲望。尤其是在如今物欲橫流的社會,這種行為可以稱之為一種美德,因為有拖延症病友已經把這種狀態與“慢生活”相互關聯。
不可否認,如今“慢生活”的說法轟然興起,但慢生活指的是一種健康的心態,它建立於對人生的高度自信之上。在亞青年文化中的禦宅男和幹物女心中,他們不想被朝九晚五的重複工作所累,從而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保持了一定的距離。
“慢生活專家”卡爾·霍諾指出,“慢生活”是與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相互對應的一種狀態,而它並不是支持和放縱人們的懶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時間,而是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平衡。你隻有習慣了慢生活,才能在生活中找到一種平衡感,而這正是現代人所缺失的。慢生活能讓人們快速準確地找到自己的定位而不迷失。
看來,慢生活的格調的確比得過且過要高很多,那些病友們的擋箭牌如一扇冰做成的玻璃,在陽光下悄然融化。
真正要放空的不是時間,而是期待
有朋友對琳達說,她把生活安排得太鬆散了,沒有一點組織性和紀律性,所以自然沒有好的工作和歸宿。生活是需要規劃的,那些霸占大把時間的瑣事大可拋棄,得過且過型的拖延症患者需要的無非是外來的壓力。
琳達說:“我已經習慣這種散漫的生活,人生苦短,沒必要凡事都安排得像飛機起飛那麼緊張。”
朋友聽了連連搖頭。
“通常情況下,你以為自己可以拋掉瑣事,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事實上,你是被一大堆事情拋棄了。比如你和你的男友,你想談一場戀愛,可是你卻發現自己和他的時間永遠不合拍,你周四晚上有時間,他卻約你周五再聚。好不容易終於約到了周一,你又發現自己沒時間了,因為周一你有個重要的會議,會一直持續到晚上十一點。終於,對方無法容忍你的不守約,兩個人不歡而散。”
琳達聽了口瞪目呆,卻反駁道:“我可以按照另一種方式來生活和戀愛的吧?就像我自己,小時候並不優秀,憑著一點好運氣竟然也讀完了大學,畢業後,別人忙碌地尋找著工作,我卻在家人的安排下進入了一個小公司,沒什麼激情,也無需太多努力。這一路走過來,好像也沒什麼不好。”
朋友和琳達的對話顯然不投機,朋友認為琳達的散漫和拖延是造成了她工作和愛情停滯不前的重要原因,而琳達卻認為這是她生活的態度。如果有一天這種生活得以改變,就會要她無所適從。她甚至害怕自己會改變現有的狀態,如果有一天自己成功地擺脫了拖延,那麼生活就像若幹個平凡的人一樣,早起早睡,按點工作,那樣的話,對她來說更是一種無名的傷害,而且她認為,那樣的生活會謀殺她的一些創意。
親愛的們,你們是否也會陷入像琳達一樣的狀態,並把得過且過的拖延當成了生活的必需品呢?很多得過且過的拖延症患者,男男女女,各自為戰,用拖延掩飾著自己的懶惰。忙是唯一的借口,忙也是唯一的假象。每個人高呼著要擺脫忙碌,強迫自己去向往自由,並把得過且過看成是自由唯一的路徑。
最後,憑借這條理由,拖延症的人們搖身一變,得過且過竟然成了他們的殺手鐧,還真是不把人生當回事,將幸福滅絕於無聲之間。
讓你的生活立體起來
每個拖延症患者都期待這樣一幕:他們被推進了手術室,在一個大盒子裏睡了一覺,醫生隻是簡單的把那根叫做“拖延症”的神經給切斷了。醒了之後,他們就發現自己變得特別有精神,做事很有激情而且樂觀向上,而一直讓自己停滯不前的拖延症也終於治好了。
這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情,為此,我們隻能期待科技和醫療水平趕緊飛突猛進,能把拖延症徹底治療好。
當然,在當今的科技和醫療技術水平下,這是不可能的。還好,且過得過型的拖延症也並非萬年罕見的不治之症,不需要千年雪蓮或外星隕石的輔助治療。隻需要一劑靈丹妙藥,那就是讓你的生活立體與豐富起來。不要隻沉迷於自己的小世界中,在裏麵一個人轉呀轉,因為這隻能讓你迷路,別無好處。
對於得過且過型拖延症患者,我們給出以下的治療方法。
個人自行準備以下材料備用:
自我鑒定書一份
行事計劃單一份
筆記本一個
自行選擇時間管理方法一種
短、中、長期目標各一個
自我鑒定書是用來描述自己現狀的一段文字,你可以盡情揮灑你的感受,你曾浪費的時間,你現在仍舊無法擺脫的拖延狀態。種種糟糕的拖延狀態都可以在裏麵給眾人分享。比如因拖延你曾差點錯過高考,和你擦肩而過的漂亮女生,那些在你身邊白白溜走的時間……
行事計劃單,其重點一定要詳細,它是你自己設列的一份做事清單,寫好之後把它裝進你隨時可以看到的地方,沒事就翻出來瞧瞧,以來打擊自己的拖延行為,提醒自己該做什麼事。
筆記本是每天用來記錄自己行為和感受的地方,它是一塊小小的自我釋放地。哪怕你隻是在上麵畫畫圈圈。總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正能量,那些負麵的能量就這樣隨著畫畫圈圈的發泄,消失不見了。
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時刻告訴自己時間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管理時間,就是管理自己的財富。從時間管理方法中挑出來一款最適合自己的,比如卡爾斯的胡蘿卜管理法或番茄管理法,也可以試試森田管理法。總之,你隻要願意嚐試,並且細化時間,一直堅持下去,終究會有出現效果的一天。
在心中設定短、中、長期目標各一個,每天起床或睡覺前默念幾次,回想下今天的計劃和目標,相信你會感覺到一種壓力,壓力也是動力,這股壓力會迫使你前行,短期目標的實現還會讓你充滿鬥誌,不斷前行。
讓你的生活豐富和立體起來,治病症要趁早,拖延症,更是拖不得呢。
第四節 選擇恐懼型拖延症患者:讓我做決定,不如直接要我命
關於選擇其實並無對錯,因為不管你怎麼選擇,總會有得有失。如果一個人遲遲做不下選擇的話,多半這個人是念得念失的人。
也許,當你學會了放下,懂得了舍得之後,才明白,所謂的選擇無非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為心安。下一次,在遇見生活的選擇題時,心態放平和,不然就用一枚硬幣的正反麵來決定吧。
最恨這個世界的琳琅滿目
小林最怕的就是去超市購物,麵對一大牆壁的洗衣粉,她選了又選,就是不知該選哪一種,選擇其他商品時,也是這樣。小林自己勸自己說,別買了,提著實在太沉,不如去網上超市購物。
沒想到回到家後,他看著整個網頁上零散的商品信息,更是不知從何選起。為此,小林每次一聽到去商場購物,就會有些心驚膽戰。所以,她都會告訴身邊的人:“那誰誰,你要上超市?好的,幫我帶瓶洗發水,什麼牌子的都行,看你的選擇,別管我,我沒愛好,我沒要求。”
小林現在幾乎每天都在相親,卻從未成功過。倒不是不滿意,而是她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歡什麼樣的男人,什麼樣的男人才適合自己。小林如此迷茫,做不出選擇。她也用盡了各種招數來克服自己對選擇的恐懼,但還沒等她做出決定,良機已經錯過了。
小林很想回到八十年代,那個時候人們的商品生活還不豐富,隻能憑借糧票來交易糧食,想吃個饅頭就隻能做,不用跑到超市麵對那麼多種類的豆沙包、山東饅頭、燒餅、雞蛋煎餅……選擇太多,原來也是一種負擔啊。
有人說,豐富的商品讓我們的生活多了更多的選擇,也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尤其是網上超市的發展和興起,更滿足了我們足不出戶就能購物的欲望,讓我們懶得有理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