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拖延狂:是誰造就了你的“拖延心”(1 / 3)

第一節 完美型拖延症患者:我要精益精益再求精

提到完美主義者,大家首先會想到一些所謂的成功人士。這類人士大都注重自我修養,注重細節,他們每天穿戴整潔光鮮,一臉笑容,非常在意自己的個人形象。但是我們要說的完美主義者的概念卻要更加廣泛,他們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對人對事的態度無比認真,精益求精,力求讓一樣東西完美地展現在眾人麵前。

要判斷你是不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看你是否以完美為目標。隻要你以完美為目標,你就是個完美主義者。在完美主義者的紙上,畫著無數個待建的城堡,但是那些計劃很可能都是紙上的檸檬,根本不會酸到大家的牙齒,看得到,卻永遠碰不到,空想而已。

關注結果還是關注自我?

作為一名美容師,小米總想把事情做到最好。但小米在幫人做美容時,總是覺得不滿意。她心裏牢牢記住了老師說的那句話:在美容界中,雖然沒有所謂的頂峰,但我們靠這雙手卻能讓顧客看到她最美好的瞬間。所以,小米用心地對待每一個顧客,用心地去完成每一件小事,可是,她很快就發現了自己有些不對勁。

每次有顧客,她都會在心裏設計出她認為比較適合顧客的發型和服飾,然後再和顧客進行溝通,然後再改,然後……沒完沒了的然後之後,她發現自己沒了主意,是堅持自己覺得比較完美的方案,還是按照顧客的無理要求來呢?於是,小米又陷入了糾結之中。

直到顧客等不及了,批評她說,你磨磨唧唧,有完沒完?

小米才恍然發現自己一直想了那麼久,還遲遲未動手。隻是自己也很委屈,畢竟她是真心為顧客著想,隻是還未找到一個完美的方案而已。

工作中的小米為了追求完美,不敢輕易下手去做。在現實生活中,小米依舊是個不敢下決定的人,在她看來生活中,瑣碎的細節實在太多了,她都想理一理,弄個明白。同時可氣的是,小米在生活中的時候又是個慢性子,並非想到什麼就去做,而是在那裏想來想去,一味追求完美,反而找不到完美的解決方案,到最後不知道該怎麼做了,於是產生了一係列的拖延效應。

首先,我們來看看世人對完美的定義吧。完美指的是沒有缺陷,是世人心中所遐想的世界,現實中並不存在,它是人們渴望得到並追求的一種理念和動力,存在於思想之中。由此可見,完美的東西在現實中我們難以尋到,我們所幻想的世界都離我們太遠了。但世人皆有無奈之舉,我們依舊在尋找著完美的生活、伴侶……即便它不存在,即使它隻是個美麗的幻景而已。

關於完美,小米有自己的定義,那就是再想想,再思考思考,也許就會在不經意間找到自己最想要的。可是這個不經意間產生的概率實在太低了。於是,她隻好頂著完美主義者的稱號,孤獨地行走在世界的一角。

也許,作為一個完美主義者,任何一件事情的結果,都從某種意義上可以顯示我們的聰明和能力。由此,很多追求完美的人喜歡把每件事情都當成了一項測試,如果做不好,完美主義者便會著急,因為結果會顯示出他們的能力和聰明。在這種壓力下,他們會產生焦慮,這種焦慮來自自我,而並非他人。

不要完美,要自由!

接到了老板的任務後,小蘭想,這次她一定要把資料搜集完備了,然後再順手來整理。於是,她打開電腦,打開瀏覽器,搜集了很多資料。於是,拿著這樣多的資料,她突然不知道該選擇什麼樣的資料入手了,因為可以選擇的資料實在太多了。這時,她突然覺得自己的思路比老板的更好,於是她開始整理自己的思路準備給老板看看。

當她把一切拿給老板看時,老板快要氣炸了,因為他正等著要看小蘭的工作成果,他已經沒時間去看別的工作思路。他所需要的是結果,而並非建議。

小蘭也覺得很委屈,自己也在努力做著工作,也想做得更好一些,何錯之有?

小蘭把頭轉向了一直受到老板表揚的周芷身上,周芷每次做工作都很簡單,接到任務首先就是明確自己所需要的資料,而並非沉浸在信息的海洋中不知所措,最後還要跟錯誤和重複的資料賽跑,得不償失。她找出了一張白紙,把要點記下來,清晰明了之後,順著去找資料,完備之後,她找到老板說明自己的邏輯,這樣做也很容易溝通,更重要的是節約了時間。

在現實生活中,同為完美主義的小蘭和周芷,因為做事風格不同,竟然會有如此大的不同。所以,也許你未必是完美主義者,你隻是在工作時習慣性地發散思維,把簡單的工作複雜化,這樣也是造成工作中拖延的重要原因之一。親愛的你,找到症結了嗎?

如果沒有,你再想想,是不是你太過於專注細節了?比如說,明明已是做好的工作,你總喜歡檢查一遍又一遍,改的東西也是無關緊要的,比如一個小小的標點,一個數字的大小寫。可事實上,老板們也許並不想要一個標點符號全部正確的計劃,他要看的是邏輯、思路等大局觀的實質性問題。在細節上磨嘰半天也沒有琢磨出來究竟的人們,該醒醒,該換換腦了。

與其為了追求完美而處處耽誤進度,還不如放鬆心態,保質保量,完美不完美無所謂,隻要盡力去做就好。

路漫漫其修者遠兮

假如我們都已經承認自己就是標準的完美主義者,並因此在工作中造成了習慣性的拖延,那麼,我們必須要走上一條自我矯正、修複的道路。這條路堪比唐三藏西天取經,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妖怪來者何人,深藏何種絕技,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自己準備好,隨時迎接下一個挑戰。

為此,我們給出完美主義者以下建議:

第一,一定要明確任務的範圍

用“6W1H(what,why,when,where,who,which和how)” 原則多問問自己,多畫幾條邏輯線,你才不會淹沒在信息的海洋中,提交給老板的也必定是條理清晰的資料,節約老板的時間,也節約了你自己的時間。記住,一個員工能提交資料的厚薄並不能代表他的能力,老板所想要看到的,隻是你能不能在規定的時間之內,給他最齊全、最有價值的信息。

第二,一定要明白工作的重點在哪裏

辯證法說,解決矛盾要善於抓住主要矛盾,還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這就意味著在工作的時候,一定要圍繞主要矛盾進行資料的搜集,你所有的資源都是來解決主要矛盾的。你需要把時間用在最需要你去解決的主要問題上,不要在次要矛盾和次次要矛盾中迷失自我,還一本正經地努力著,那些沒用。

第三,永遠知道自己身在何處

一群人去爬山,那些迷失方向的人也許在別人的幫助下,最後都能平安到家,但在生活中,那些迷失自我的人一定會走丟。這就告訴我們,不管身在何處,不管多麼艱辛和困難,隻要你知道自己的位置,就能“清者自清”。當然,這也就意味著你每每工作了一段時間都要回頭看看自己以往的工作表現,並規劃下自己以後要走的路,清晰自己的位置,才能真正做到“知己”。

完美主義者都有比較看重得失感,所以在做事之前,他們心中總有比較重的壓力。這種壓力如果恰到好處,就能成為工作和生活中最好的動力。所以,完美主義者一定要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正確的評估,保持一個平常心,不斷積累,給自己足夠的信心,才能得到你想要得到的結果。

在人生的這場旅途中,我們都在努力做到更好的自己。在這條路上,我們在現實中永遠遇見不了完美的自己,隻能逐漸走向完美。輕鬆上路,微笑前行吧,朋友們。

第二節 強迫型拖延症患者:開了關,關了開,關燈大作戰

在社會生活節奏如此之快的今天,困擾人們最大的健康問題就是失眠。在這開了燈關了燈之間,你很想馬上進入甜美的夢鄉,但睡意卻始終不出現,等到綿羊都數完了,天也快要大亮了。

那些還在開燈關燈之間鬥爭和循環的拖延族們,其實可以找到拖延的根源的。拖延族們之所以那麼難以跟拖延劃清界線的人,那就是害怕自己的習慣改變以後,生活會帶來很大的改變。對他們來說,改變後的生活實在充滿了許多不確定因素,還不如一成不變。

行動就是最大的正能量

不到十二點以後就睡不著覺的阿奎頂著兩個熊貓眼,每天告訴自己一定要十點前睡覺。為此,他列舉了十點前睡覺的好處,那多了去了:皮膚可以排毒,身體可以得到更好的休息,第二天心情會很放鬆,看起來神清氣爽,不會那麼累,也不會頭疼……阿奎每次想到這裏,都想立刻趴到床上就睡。

經過一番掙紮,阿奎發現,就算自己上了床,他還是睡不著。有一個聲音一直對他說,不行,我得起來,我還要玩,一天工作八個小時太累了。於是,他隻好爬了起來,上上網,聽聽歌,不知不覺又到了十二點多。這時,他打了個哈欠,心裏把自己罵了上百遍,並痛下決心,明天一定要十點前上床睡覺!

在阿奎反反複複開燈關燈的過程中,他突然覺得自己真正要放空的不是時間,而是對自己拖延症的某種期待。如果不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那麼滿,也許就會有空餘的時間出來,讓他得到更好的休息,從而能更好的改善自己晚睡的習慣。於是,阿奎選擇了休假調養。沒想到,這一休養徹底養懶了他。

一個月的停薪留職後,他每天都要對自己說,要去上班了,不然沒錢花,就沒辦法生活。但阿奎還是沒有行動起來,雖然這份工作是他所喜歡的,可是那張床對他充滿了誘惑力,躺著總比站著舒服,事實上,睡著了比躺著更舒服的狀態更進了一個台階。

於是,在阿奎還未準備好要不要去上班的過程中,公司卻給他發了通知函,他被解雇了。

生活不是小說,它真實地在我們身邊,不管你的想法究竟有多麼強大,隻要你不去行動,就永遠得不到真正的正能量。在心理學中,強迫型拖延症患者是以反複、持久的強迫觀念或動作為主要症狀的,但這些症狀主要來源自他們的內心。他們明知不合理,極力想擺脫,卻又無能為力。

如果真的要給強迫型拖延症患者一劑良藥,那麼這劑良藥就是行動。行動不是靠意念、思想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來做到的,而是真正的行動。而且當你真正行動起來時,你就會明白,所有的拖延不過是一隻可愛的紙老虎,不堪一擊。

拖床族們,究竟幾個鬧鍾才夠摔?

阿奎的床頭擺了大大小小十幾個鬧鍾,每天早晨起床時,鬧鍾逐一響起來,阿奎首先摔掉手邊的那個鬧鍾,然後痛苦地蒙上頭,心裏開始倒數起床的時間。

倒數著,阿奎又一次進入了夢鄉,然後又一次被鬧鍾們驚醒……每天早晨的起床,阿奎都要和鬧鍾鬥爭好久才能起來,人稱“鬧鍾男”。所以,阿奎每次生日都會收到朋友們送的禮物——各種式樣的鬧鍾。阿奎知道這樣也不是辦法,但他就是起不來。所以,阿奎最愛周末,他覺得最舒服的地方就是他睡的那張大床,寧願死也不能和這張床分開。

像阿奎這樣的上班族們應該不占少數,在與鬧鍾鬥爭的時刻,其實就是與自己的拖延症大戰的時候。可是,令人沮喪的是,被摔的是鬧鍾,被戰敗的卻是我們自己。在戰鬥中,我們被傷的拖延成性,還是不能讓腳步再快一點。更有神人,已經練就了一身好“好武藝”,把鬧鍾鈴聲當成音樂來聽,早已忘記了起床這碼事。

在我們與鬧鍾互相鬥爭的時刻,真是各種怪招都用上了,但到了最後還是難免陷入鬧鍾也叫不醒的狀態,就像故事中的阿奎那樣。

有朋友建議阿奎趕緊與女朋友結婚,說不準就能互相敦促著起床。阿奎一拍腦袋,認為對方說得太對了,因為他的女朋友絕對是一個紀律性和自覺性都很強的女人,在她的管理下,說不準自己就能得到很大的改變。阿奎開心地想,如果能把自己的拖延症治好的話,他決定把所有的鬧鍾都摔完,並開心地甩掉“鬧鍾男”這個無聊的稱號。

可是,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拖延症居然“傳染性”如此之強。阿奎的女朋友一開始還能靠自覺起床,但和阿奎相處一段時間後,她悲哀地發現自己也中了“拖延症”的毒,也和阿奎一樣變得難以起床,每次早晨起來都要掙紮很久,還要辛苦地與鬧鍾做著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