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桑就是慢生活慢節拍的提倡者,雖然從事的是廣告行業的設計,但老桑從不像其他廣告人那麼匆忙。有時候,他甚至看起來還有些悠閑。下麵,我們來看看他一天的工作狀態。
老桑昨天接到了一個重要的提案,被老板告知,今天一定要出設計稿。
早晨九點,因怕扣工資,老桑準時來到了公司。他一邊吃著早點,一邊慢悠悠地打開電腦,先玩上一個小時的遊戲,然後在洗手間磨蹭了一個小時,抽煙、看報紙,打發時間。等他再次坐到工位上時,已經十一點半了,同事們來喊他一起去吃午飯。
由於大家都不知道該吃什麼,大家的口味也不相同,於是,老桑和同事們商量了大半天,等到終於確定下來要吃什麼了,午間休息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大半。吃飯的過程中,大家還要胡扯一大通沒用的東西。等他們再次坐到工位上時,已經是下午兩點多了。
剛坐下,老桑的困意頓時上升。老桑控製不住自己的困意,又不好意思趴下睡。就在這瞌睡之間,時間指向了下午四點。這個時候,老桑終於清醒了。
媽呀,還有一個小時就要下班了。老板要的設計稿呢?
焦急的老桑站了起來,開始踱步思考,翻開以前的設計稿來做參考。沒想到,老桑不小心翻到了前期的體育雜誌,打開一看,正好是他喜歡的專欄!老桑索性衝上一杯咖啡,看起來雜誌,就這樣一直坐到了下班……
等到同事們紛紛下班,失落的老桑默默地填起了加班申請條……
看完老桑這一天的生活經曆後,相信很多人都能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從這個例子上,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的經驗教訓:
第一,不要讓瑣事亂了你的心情
明確你每天的目標和任務量,不要輕易被瑣事擾亂你的心神。
第二,珍惜時間,合理分配時間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有限的,所以浪費時間不僅是浪費生命,更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一天二十四個小時要好好規劃,雖不能具體到每分每秒,但大致每個時間段裏要完成什麼,你一定要有計劃。
第三,尊重老板給予自己的任務就是尊重自己的勞動
每天完成工作的過程,其實就是我們鍛煉和提升自我的過程,不要以為這隻是老板分配給你的任務。一段時間的工作積累,不僅能充實你的生活,還能提升你的工作能力。
在工作中,輕微的拖延尚在人們能接受的範圍之內,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拖延不僅會影響人們在工作夥伴心目中的信譽度,還會造成雙方的經濟損失,影響繼續合作的機會。所以,各位喜歡拖延的人們,還是高抬貴手,一治拖延的壞毛病吧。
第三節 老師台上催催催,學生台下拖拖拖
好好學習,天天拖延
老師的辦公室裏,我們經常會聽見這樣的抱怨——
哎呀,這個班的學生太難管了,作業每天即使催好多遍,還是有些學生不能按時交!
你們要累死老師嗎?那麼簡單的作文還要一拖再拖?
難道我得拿著手槍放在你們的麵前,你們才能快速地記住這些英文單詞嗎?
我明白了,這些學生根本不是不想寫作業,他們就是為了逗我們玩!
學生們也很無辜,作業很多,壓力更大。他們的書包很重,每次感覺不是去上學,倒像是去健身房。所以,他們的呼聲也很高——
減負吧!減負吧!老師們,請手下留情,不要再留下那麼多可惡的作業了!
那些作業真的有必要來做嗎?實在感覺不到這樣重複地做作業能有什麼進步!
我要爆炸了!請求外星人的援助,把這些該死的作業都丟到月球上去吧!
老師,鬼才要逗你玩呢,現在作業那麼多,我還有心情逗你玩嗎?
誠然,優秀的老師不一定是靠留給學生們重量級的作業而一舉成名的,優秀的老師也不是靠整天在講台上催學生們完成各種作業而成功的。但如果老師對學生們的管理稍微鬆一些,學生們很有可能就會無節製地縱容自己的惰性。因為年紀尚輕,學生們的自製力很差,他們需要一個嚴肅的氛圍,一種高壓的體製,這樣才能監督他們完成任務,幫助他們取得學業上的成功。
但學生們並不能理解老師們的用心良苦,在老師們的高壓政策下,他們覺得自己壓抑,所以更加放縱自己的小性子,每天遺留的小問題也要一拖再拖,直到自己忘了還有遺留待解決的問題。於是,積壓的疑問越來越多,成績也就越來越差。
《學習報》有一期專題的名字是“什麼導致你的成績越來越差”,學生們一致把矛頭指向了老師。他們普遍認為,名師出高徒,隻有老師教得好,學生才能學得好。而事實上,學生們成績差和老師並無太多關聯,老師隻是起到授課和指導的作用,知識能不能被消化和吸收,還要看學生如何去努力。在這期專題的最後,專家把問題歸結於學生的自製力差和做事的習慣性拖延。
看來,拖延症害人不淺,從學生時代開始,拖延的毛病就開始伴隨著我們,趁我們不注意,它們會越藏越深,成為我們性格和習慣裏的一部分。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學習拖延症
事實上,每天下班之後的六點到十點,是拉開自己與他人之間差距的最重要的四個小時。在這短短的四個小時裏,學習與不學習所帶來的影響相當巨大。有很多人也抱著要改變自己的決心,計劃報班學習或刻苦自學,但每次一下班回到家,他們就習慣性地窩在沙發裏,看著電視,吃著爆米花,要用學習改變自己的決心早就拋到了九霄雲外。最重要的是,他們總是在想:明天再開始吧,明天這個問題就更好解決了,一切都還來得及……
有一個調查顯示,人們在回憶起讀書時代的時候,幾乎人人都恨高三時光,人們認為那時的自己像個可憐的機器人,每天都有做不完的試題,看不完的英文,背誦不完的古文,簡直是要崩潰了!古人雲: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盡管如此,真正去做的時候,你便會發現要專注起來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通常打開的書隻匆忙看了第一眼,思緒就已經開始在飛揚了:張蕾蕾今天穿的裙子真漂亮,不知道是在哪兒買的;昨天媽媽答應要給我做紅燒魚,會不會像上次一樣忘了放鹽呢;這個冬天我要減肥到一百斤以下,要麼瘦,要麼死……結果,書好像永遠停在了前幾頁,大家對前幾頁的內容都了若指掌,紙張都快被翻壞了,書的後麵還是嶄新的,學習的計劃也因此而泡湯。
有人喜歡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到明天來解決,心裏想著,這也太難了,等我先休息一會兒吧,醒來之後這個問題就能解決了……可是,明天也有明天要做的事情,明天也有明天要解決的問題。於是,學習任務便好像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之中。有的人索性放棄了學業,隻留下一摞永遠隻翻開前三頁的課本。
想想那句古話:“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所以,在萬事成蹉跎之前,我們還是先改變好自己的心態,贏取一個光明之日吧!
我有一個空殼夢想
每個人都有夢想,因為夢想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但是如果你一直拖延,夢想也將失去光環。在你的身邊,應該有這樣一類人,他不斷地告訴身邊的人他擁有多麼美好的夢想,為了這個夢想,他將不惜一切代價。可是事實是,多年之後你會發現,他還在宣揚他當初信誓旦旦想要完成的夢想,這麼多年來,夢想雖然閃光,卻從未實現過。
下麵,我們要講述一個拖延症患者的追夢之路。
張燦有一個夢想,她想要成為一個偉大的電影編劇。為此,畢業後她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目的就是為了考上北京電影學院的研究生。她認為,隻有考上了研究生,才能離電影編劇的夢想更近一些。
但事實上,她從未提筆寫過電影,也很少看電影。再加上工作的繁忙,下班之後回到家,她累得隻想早點睡覺。而且令她更鬱悶的是,她一打開書就想睡覺,當她抱著書本睡覺的時候,還不斷地對自己說:沒事,沒事,明天開始也不晚,明天開始吧。
久而久之,她的夢想就這樣一直放在那裏,看得見,摸不著。雖然考研對她來說是一件極為不靠譜的事情,但她也斷斷續續地持續了五年之久。五年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可是她的職位卻未上升,考研也沒有成功。望著還沒自己資格老的員工都成了小主管,她還是一個普通的職員時,她的心中自然是充滿了不甘。於是,領導找她談話說:“你一會兒工作,一會兒考研,最重要的是,每次公司給你安排工作任務,你都以考研要看書為理由而推辭。不知道這麼久了,你考研成功了嗎?”
聽到這,張燦的臉紅到了脖子根。
考研在無形之中已成為了她的枷鎖,隻是張燦還沒意識到。她在拖延之中走過了五年的時光,也浪費了無數的機會。其實,隻要她提起筆,努力去寫電影劇本、用心學習,也許早已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所以,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的經驗:
第一,培養並學會調控學習的積極情緒
幾乎所有的拖延行為都伴隨著一定的焦慮症,所以在學習時,你一定要努力把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學習效率這件事上,而不是學習的痛苦和難度上。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不僅要充當一個指導的角色,更要學會鼓勵和調動學生的情緒。
第二,增強學習的目的性和計劃性
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先進行短期的規劃,按時間和任務製定雙向計劃,並每天檢查完成情況。從短期規劃中體會成就感,還可以對長期計劃的完成有一定促進作用,從而逐漸地減少拖延行為。
第三,培養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孟母擇鄰而居的時代已經離我們遠去,在現代社會環境中,我們更要講究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好的學習興趣,必須有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並擁有一顆愉悅、向上的心。
若要成功,必須讓自己強大起來,才有可能與拖延說再見。
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還有老師這樣的監督者,等到步入社會,進一步的學習就隻能依靠自己了。如何安排和計劃自己的學習,充分利用好下班後六點到十點這四個小時,就是我們成功的關鍵所在。
第四節 納悶,納悶,納悶:為什麼我總也出不了門
很多人都討厭那種一出門就說忘了帶東西的人,更不能忍受那些剛出門就急著要去廁所的人,還有人在把門關上好多遍之後,拿著鑰匙大呼小叫:我忘了帶鑰匙了,等等我啊!有的人要出門,從早晨一直準備到除夕,還是覺得沒妥當。等到終於邁出去門了,天已經黑了。難道他們根本沒打算出門,隻是享受這個出門的過程嗎?
我的千金大小姐,你是太重了嗎?
生活中,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會:不管準備多麼充分,腳步總也邁不出家門,就算已經出去了,也總覺得好像少帶了點什麼,就像下麵的對話中那般:
“喂!艾麗,出門了嗎?我們都在等你呢。”
“馬上,馬上,我在找我的發卡,馬上就好了! Party裏我一定要佩戴它的,你懂的!”
“拜托你不要這樣囉唆好不好,大家都在等你,快點!”
“好了,好了,這就出門了,半個小時內我一定趕到!”
“半個小時?我們都要散會了啊……”
也許這時的艾麗其實剛剛衝完涼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劇,她的內心正在做著複雜的思想鬥爭:要不要出門?怎麼出門?穿那件紅色的晚禮服呢,還是黑色的蕾絲透視裝?發卡究竟在哪裏?還有口紅的顏色,不知道蘇瑞會塗大紅色還是粉橘色,今天是出眾一點兒還是保守一點兒呢?
正當艾麗思緒滿天飛,無比糾結的時候,她的朋友又一次打來了電話。原來,艾麗朋友們的party已經結束了。
可艾麗從一開始一直到結束,就從未離開過她躺的沙發,她為party做的準備就是她思想的盛宴,在她的腦海中,這個盛宴還未來得及開始,朋友們就已經散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