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最炫文藝風:聽說拖延是種病
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帕黑裏的墓碑上寫著:“朋友莫延遲,歸巢當適時。”這似乎是關於拖延最早的記錄了。在中國,錢鶴灘早在700年前就寫下了《明日歌》,發人深思。文徽明之子的《今日歌》則告訴我們,時光荏苒,勿要虛度。
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拖延症從古至今都在困擾著我們的生活,改變何其之難。而後,拖延者已逐漸從“戰拖”的隊伍退出,他們說,既然不能戰勝,不如享受拖延。
可是,如果真的放手不管,能行得通嗎?
今天,你拖了嗎?
拖延症這個詞源自拉丁單詞“procrastinatus”,在拉丁文原文中的意思是“遲到的明天”。據說,拖延是大部分人一生中必須會經曆的事情之一。因為每個人都會出現拖延症的症狀,隻是輕重程度不一樣而已,更有一批不自知的人根本不知自己有拖延症,哪怕已經病入膏盲。
不管是工作、學習還是生活,我們經常糾結的就是沒有時間——沒有時間去完成工作中的任務、學習中的難點、生活中的瑣事。於是,有心理學家立刻提出“時間管理術”,他們希望能用這個方法來重新組合那些浪費的時間,把時間安排得更合理。可是我們發現,時間並不是人們無法完成任務的主要原因,真正的罪魁禍首是人們長久以來養成的拖延的壞習慣。
“神馬專題報告啊,能不能晚點交啊?”
“那該死的艾麗,為什麼總出不了門?”
“哎,煩死了,再拖拖,也許老板就忘了他曾要我交的設計稿呢。”
“哎,今天的事情好多啊,一想起來就不想動……哎,我還是先看個電影吧!”
“神啊!救救我吧,我不想起床……”
……
上麵的這些話,在我們看來是不是都很熟悉呢?
假設一個不拖延的世界
雖然大家都打著“不經曆拖延的人生是不完整的”的旗號,心安理得地度過了一天又一天,但是娛樂歸娛樂,自嘲歸自嘲,我們還是必須認識到拖延症的負麵影響。
有科學家曾做過一個統計,假如每個人都不拖延的話,我們的工作效率將提高三倍左右,我們的收入也會暴漲三倍之多。據此邏輯推斷,我們的人生也將富裕和美好三倍之多。
有人也許會驚呼,三倍的工作效率算什麼?拖延是一種享受生活的生活方式。在這晃晃悠悠的拖延時光裏,你會發現生活中很多細小的樂趣。比如說,在經過一段漫長的奮鬥過後,那種終於如釋重負的感覺,無形中也能帶給我們無限的刺激和歡樂。還有,拖延也並非一無是處,最起碼你可以在拖延的過程中暫時不需要去做那些你不喜歡的事情。
我們所想要尋找的那麼一個不拖延的世界,其實像一個烏托邦一樣,看似美好,卻難以實現。根治拖延症,就像戒煙一般,多數人總是躺著喊著口號,卻從不站起來行動。不然的話,拖延為何會如影隨形地跟隨我們那麼多年?
很多人都說,戒不掉拖延症,是因為我太懶了。有心理學專家曾經指出,這些看似很懶的人,在處理其他方麵的問題之時,比如運動、閱讀、音樂,則完全不會拖延。所以,懶惰並非拖延的原因。人體、人性都有自我修複、自我保護的係統,都有積極向上的潛能,正是這種潛能,才能讓人遠離一團糟的狀態。事實上,拖延是一種自我防衛的結果,目的就是為了防衛內心的恐懼與遺憾。拖延會讓人們暫時遠離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會讓自己那顆恐畏懼失敗或患得患失的心得到保護,會掩飾自己的偽完美主義。
如此這般之後,人們會發現,要完全擺脫拖延症,是那麼遙不可及的事情。因此,他們才會出現這樣的困惑: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還要尋死覓活地放棄拖延?
其實,根治拖延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拖延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工作甚至是健康。就像有的人病了會拖延著遲遲不去醫院看病,有的人生活中有了惡習也會拖延著不想改變,有的人寧願喝著茶水聊著天嗑著瓜子,就是不想動手去完成工作上的事務……
“找借口”就像九陰百拖掌
拖延症在一開始也並非絕症,拖延症患者往往會有一個發病的周期,從最初的滿不在乎到最後的後悔莫及,從一開始的“沒關係,我還有有的是時間可以利用”,到最後的“完了,就算再給我一段時間我也做不完”,如此反複幾次,漸漸的,就養成了拖延的習慣。
下麵我們將說一個感染重度拖延症病人的故事。
老鬼是A公司年紀最大、資格最老的一位同誌。可是奇怪的是,每年公司到了要加薪、升職的時候,名單裏都沒有他的份。這是為什麼?因為公司派給他的任務他怎麼也完成不了,同時,他患有輕微的自閉症和幻想症。看在他是公司的元老,又是老總親戚的份上,同事們都對他忍讓三分,小心對待。
每次,隻要有了工作的任務,他先是去倒咖啡,然後走到冰箱裏取食物,下載音樂,去樓下散步,伸伸懶腰……一係列的準備活動之後,便已經到了下班的時間,但他就是不想去完成那些最重要、最需要處理的工作。
不僅如此,老鬼還常常對同事們說,他空有一身才華卻無處可施,比如他很喜歡寫作,將來想做個作家,寫無數個感人的童話故事,可是總也實現不了;比如他想做個畫家,但從買了畫板和顏料,便再也沒摸過一次畫具;比如他想學會遊泳,但隻有兩次去了健身房,一次是體驗,另外一次是辦卡……
老鬼已經百拖成精,但他依舊還是改不了自己的拖延症。一開始,他還不以為然,甚至用這個標榜為自己的個性。後來老鬼才發現,自己已經中毒太深,拖延症已經嚴重影響了他的生活,讓他徹底喪失了鬥誌,活得像行屍走肉一樣。
列夫·托爾斯泰曾說過:不拖延的人都是一樣的,拖延的人卻各有各的風格。像老鬼這樣的隻是千千萬萬拖延症患者中的一個個案。拖延症患者各有各的傳說,每個人雖表現出來的情況不一,但大家都像中了“九陰百拖掌”般,中毒太深,解藥難求。
因此,我們隻能獻上以下良計,以來抵抗拖延症。如果你中毒太深,建議還是盡早治療。
第一,別讓猶豫占據你的大部分時間
大多數的拖延症患者都伴有選擇性恐懼症和強迫症。所以你可以看到,很多人都會在一件款式相同、顏色不同的衣服上徘徊很久,因不知選擇哪個顏色,所以他遲遲做不出選擇。
第二,完美主義並非每個人都玩得起
你一定要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才放心?你總是要選出跟你的襯衣最搭調的那一條領帶才肯出門?你覺得鮮花隻能欣賞一天?精益求精、小心翼翼,這固然不是壞事,然而,這種完美主義般的小資生活,並非每個人都能承擔得起。有時候,一味追求完美,反而會錯過很多機會,失去很多樂趣。所以,把自己的姿態放低一些,你會收獲更多。
第三,就算打持久戰也要把拖延症拿下
拖延症的形成一定不是短期的過程,所以治愈也需要經曆一個漫長的階段。在治療拖延症時,我們也要端正心態,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拖延和焦慮也是一對相親相愛的難兄難弟,所以在拖延症出現的時候,你的身上一定也有焦慮的身影。短期的焦慮和拖延都在人們可以接納的範疇內,但長期的拖延也許就是心理病態的延續。
如果讀到此處,你的心裏是不是突然冒出來不想再繼續讀下去的感覺?或者想先睡一下或洗個澡?或者你的大腦一片茫然?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恭喜你,你已身中拖延症的病毒。想分清你究竟是否深陷其中,就請仔細閱讀以下文章,也許一些故事會和你吻合,一些話會讓你大徹大悟。
第二節 老板催我千百遍,我帶老板悠悠轉
老板催我千百遍,我帶老板悠悠轉,兜兜轉轉老板忘,任務自然不再煩。
上麵這段話,恐怕是很多人的真實寫照。隻是,不拖延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嗎?
那可未必。
如此“哄”老板為哪般
工作間內,當你正忙著發呆或者網上偷菜,或者在思考為什麼這個下午的時間過得這樣慢時,你或許會聽到這樣的聲音:
“曉風,你的工作進度為什麼總是不能跟你的提案同步?”
“梅梅,下午能不能給我看下你上個月的報表?不行?……那明天下午呢?後天上午?後天下午難道還不可以!”
“阿銘,你答應給我的設計方案究竟要拖都什麼時候?我現在就要看,立刻!馬上!”
“看看你們一個個的,以後不要再叫我老板了,請都叫我小催吧!”
……
老板發怒了,看起來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最重要的是,他覺得自己被戲弄了。他真的要收拾我們這些心不在焉的人嗎?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員工們總會找到化解老板怒氣的方法。隻要你掌握好方法,老板那扇怒門就像一扇冰門,隻要火候到了,就會很輕易地融化。於是,我們的耳邊也經常會有這樣的聲音在回應:
“老板,那是因為工作時,我總有新的idea出現。”
“老板,不好意思,這周內我的那些工作實在忙不過來。”
“老板,不是不想立刻給你看,而是你知道的,我是個完美主義者,我不想把不完美的設計方案呈現給你。你是懂我的!”
……
員工們的委屈和理由如同化骨綿掌,輕而易舉地就化解了老板心中的怒火。在老板得到安慰的同時,員工的內心也鬆了一口氣,而工作方案是否會繼續和完善,那還是個未知數。悲催的是,員工們拖延了手頭的工作,原因大部分都是因為懶。其他的原因雖看起來是在為工作賣命所為,其實卻虛有其名。
事實上,員工們隻是扛著“我在工作”的大旗,私底下忙活著自己的“小私事”:曉風正忙著魔獸世界的晉級;梅梅的淘寶網店又張羅著要進一批新貨;阿銘苦於網戀,忙著和上一個異地戀的女朋友分手;小航是怕自己工作太勤奮,脫離了大家的隊伍,老板以後分活的時候都會把壓力放在自己頭上,因此也跟老板找借口。新來的同事小周一開始表現很好,但後來也是掉進了拖延的大染缸,被染得渾身黑,大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氣勢。
槍打枝頭鳥,你懂的!
人們總說,今日事,今日畢。事實上,能做到這點的人少之又少。
在一個公司裏,新來的員工如果工作進展太快,一定會受到眾多老員工的排擠,大家一定會故意冷落他,給他上政治課,教育他如何做人。不然的話,新員工很快就會明白槍打枝頭鳥的滋味。在這種壓力之下,他們隻好強迫自己跟著眾人的步調走。久而久之,今日事不能今日畢,似乎已成為大家默認的生活準則和工作準則。所以,大家都默默選擇了偷懶,而且偷得心安理得,偷懶的方式更是千奇百怪。
C公司裏,自認為資格比較老、能力比較強的老桑為了報複老板沒給他當主管,總是找各種理由,把已經完成了很久很久的工作分批交給新主管,而且還要一拖再拖。如此一來,急的新主管真想一頭撞南牆,而老桑卻還在慢悠悠地喝著咖啡,以前輩的語氣苦口婆心地告誡新主管大人:“小夥子,要學會享受慢生活帶給人們的愉悅,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啊。”
老桑就憑著這個獨門武器想擠走新主管,沒想到新主管每天玩命工作,終於在某天深夜大手一揮,發短信告訴熟睡的老桑:您老人家不用來了,我已經把您的工作全都拿下了……
從上麵的例子我們就可以看出,人的潛力果真是無限的,新主管的努力和老桑的拖延就是鮮明的對比。由此可見,在工作中,造成人與人之間差距的並非隻有能力,還有拖延症。
心急也可以吃熱豆腐
有人說,做重大決定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可有的時候,機遇往往就人們反複思量的過程中悄然流逝的。機會確實屬於有準備的人,但準備的時間過長,機會也會飄然而去,不會留下半點希望。
一般來說,我們完成每個任務的最後期限都有一個明確的時間點,我們的工作任務和規劃都無比清晰,但行動起來卻像個年邁的老人,每每挪動一步都要拖延許久。還有人聲稱,這麼做是為了享受拖延的過程,做一個慢生活的提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