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張聖君路過一戶人家,見一婦人慟哭,問明原因,知是這家人的孩子病入膏肓,奄奄一息。張聖君連夜上山采集草藥,並作法驅妖,救了孩子一命。多年之後,張聖君救過的那孩子長大發跡後,雇人趕著九頭驢,馱著十八挑銀子,到盤穀欲答謝恩人,才知張聖君已經仙逝。於是,用這些銀兩,在方壺山建了方壺寺,此為後話,不題。
話說聖君那日得龍樹法師指點之後,受益匪淺,於是欲去拜訪名山室法師龍樹王,路過高蓋山下,有一溪流阻斷去路,聖君遂領頭募緣,造高蓋石橋。時富人競先捐款,建橋之金俱備,於是,有人就說:“聖君做大功德,不可無頌。”聖君笑曰:“石橋半,出通判;石橋全,出狀元。”果真橋半時,生吳公通判,橋成時蕭狀元國梁出世,其言無不驗者。
聖君到了名山室,卻獲知龍樹法師己棲身永福之赤錫東坑白雲寺,急趕往白雲寺拜龍樹法師為師,剃度出家,取名圓覺,成為亦道亦佛之鄉野道人。從此,日夜學經典、練法術。
五年後,慈觀的刀、拳、棒樣樣精通:拳擊石裂,踩地山崩,劍擋刀篆,箸夾飛刃,騰空飛越,趾踵入石。尤是龍樹法師傳授五雷天心法,並送七星劍一把後,更是神通廣大,法力無邊。
這日,張聖君與龍樹法師告辭:“師父,我要雲遊四方,實踐您教我的神功,以救百姓之苦,彰顯法威!望師父恩準。”龍樹法師見聖君行意已決,就準其辭行。
這年七月,聖君由永福去仙遊,路過永福仙遊交接地界,必經一條長過十裏的羊腸小道,名曰“古寨嶺”。這“古寨嶺”山勢險峻,高聳入雲,地偏人稀,林密草茂,常有野獸出沒,行旅極為險難,時逢盛暑,行人汗流夾背,挑夫氣喘籲籲,老弱者常常中暑,可就不敢多歇息,以免夜宿山頭。聖君目睹此景,決意築路,當夜宿於山腰一老叟家。更深夜靜,利用月光,施行法術,一夜之間,拓寬小徑,砌就了三千四百多級台階,為防石滑,用鐵耙扒出石痕。翌日清晨,行人至此,見昔日黃土小徑變成石砌台階,又驚又喜,奔走相告。此路一直通行至今,石耙痕跡尤存,神仙鋪路的故事也留傳至今。
本文彙集串連了有關張聖君的故事,不敢說所有故事,但應該是蠻全的。但總的來說篇幅不會很長,但需要整理,我會盡自己的全力把這本《張聖君傳奇》寫好,寫完整。
因本人還是學生時間並不多,故從下周開始,更新為每周末一更或兩更。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看得爽了賞個錢嘞!
(本章完)